分享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用到了多少计策,震撼了世人?

 凤凰山居士 2021-10-20
2021-05-18 11:32:01 来源: 明史明今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党中央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且指示华中局:“浙东、苏南、皖南部队北撤,越快越好”。

9月下旬,就在苏浙军区准备有计划地渡江北上的时候,粟裕接到了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粟裕和张鼎丞为华中军区正副司令员的电报。


但是粟裕却 扣压 了电报,紧接着又第二次致电中央:我在华中局阅悉中央以职及张鼎丞同志分任正副司令之电示,不胜惶恐。以职之能力,实不能负此重任。鼎丞同志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抗战以前为长辈;抗战初期,为职之上级;近数年来,又在中央直接领导下,成绩卓著,且对于执行与掌握党的政策,均远非职所能及。为此,曾再三请求华中局,以鼎丞同志任司令,职副之,未蒙允许。为慎重并更有利今后工作起见,特再电呈,请求中央以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中央予之光荣任务。

中央收到电报的第二天,终于答复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同意了粟裕的建议,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


粟裕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谦让华中军区司令员的美德,一时在华中广泛流传,成为佳话。

1946年,国内政治环境阴云密布,内战随时都可能爆发。蒋介石到处在调兵遣将,加紧部署全面内战。

为此,党中央向党内发出指示:“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与此同时,中央又给各部首长指示:“我党在南京谈判中当尽最后努力作出最大让步,以求妥协,但你们不要幻想。”

种种迹象表明,全面内战一触即发。

6月22日,党中央和毛泽东设想了一个谈判破裂后的南线作战计划,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人考虑。


在国民党大举进攻的时候,以山东、太行两区主力实行外线出击,协同作战,要求我太行区的部队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尽可能攻取陇海路沿线南北十几个县城,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相机占领开封;山东野战军则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配合苏皖北部的部队攻取津浦路徐州以及陇海路黄口、徐州段的各点,着重调动徐州之敌在野战中歼灭之,相机占领徐州。

华中主力必须对付江北之敌,予以配合。还考虑在形势有利时,两区主力南渡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前进。

中央的战略意图就是在外线出击中,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建立和扩大新解放区,保卫老解放区,并保障中原新四军第五师的安全。

这是一场关系到未来战局的谋划。


粟裕拿到电报之后一直在分析去淮南和留苏中作战的利弊条件,认为去往淮南需要苏中支援粮草,苏中如若被占领那么对于新四军非常不利,再就是苏中的敌人较弱。

于是粟裕决定先在苏中打一仗再西移,他立马赶回华中军区司令部驻地同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等人商议。

大家听了粟裕的分析之后,认为非常合理,于是在29日,联名向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建议:在第一阶段中, 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和第六师仍留苏中解决当面之敌,改善苏中形势与箝制敌人;在山东及太行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华中野战军第一、第六师再加入蚌埠、浦口线作战,完成第二阶段任务。

中央对粟裕的建议非常的重视,当即回复华中:部队继续隐蔽于待机位置,听候安排。

不过局势却不听安排,7月,国内形势一触即发。

粟裕在作战会议上面详细分析了敌人情报,与指战员们一起经过讨论,最后确定了具体的作战部署:一、六师各六个团担任歼灭中路 敌十九 旅的两个团,七纵三个团在北侧监视西路之敌,十纵三个团在邵伯牵制敌二十五师。

最后粟裕还充满信心地说:“敌人十二万人马进攻我们三万多人,是四打一,我们这么一来,还了它个六打一!”


七战七捷之宣泰战斗

7月13日,战斗首先由三旅八团打响,不过开始的时候,部队和敌人打成了胶着战,没有执行六打一的计划部署,陶勇亲自前往指挥,随即改变了作战部署,与此同时粟裕也打来了电话,指示陶勇一定集中优势兵力,按六比一打击敌人,快速结束战斗。

第二天晚上,部队改变了打法,经过一夜的战斗全歼了宣家堡的敌人!同时,六师也将泰兴城的敌军大部消灭。

这次战役,歼敌整编第八十三师第十九旅的两个团,一个旅属山炮营,以及第六十三旅一个营,共三千余人。

敌人整编第八十三师原先番号是第一○○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部美式装备,抗战后期曾经作为远征军到缅甸作战过,战斗力强。


宣泰战斗缴获的大炮

对于八十三师这样的敌人能否消灭,中央军委和毛主席非常的关注。战斗结束后,毛主席亲拟电文询问:打的是否是整编第八十三师?该师被消灭了多少,尚存多少?

七战七捷之如(皋)南(通)战斗

宣泰战斗结束以后,一师和六师还没有得到休整,就接到了粟裕的急电,令他们火速东进。

原来宣泰战斗发生的时候,汤恩伯调兵遣将,调整了部署,企图多路夹击华中野战军主力于如(皋)黄(桥)公路、南(通)如(皋)公路和长江之间的三角地区。

针对国民党的部署,粟裕已经拟好了两个作战方案,一个是打前来增援宣、泰的第六十五师和第九十九旅。第二个方案是迅速转移兵力,以主力作远距离机动,直插进犯如皋的第四十九师侧后攻击之。

通过两个方案的优缺点对比,粟裕选择了第二个方案,这样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7月15日晚,战斗打响,第一军分区部队英勇阻击,为主力部队赢取了宝贵的时间。

粟裕率领主力在两个昼夜的激战之后又行军一百几十里抵达战场,到了19日,四十九师师部和二十六旅,全部被华中野战军歼灭,只有师长王铁汉化装成伙夫溜了。


20 日晚,六师十八旅在一师一个团的配合下,强攻杨花桥、宋家桥,给敌七十九旅以歼灭性打击。

第二战,华中野战军共歼敌一个师部,一个半旅,一万余人。一次歼敌这么多还是解放战争首次,在战斗结束的当天,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就发来电报:“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并指示粟裕:“敌情尚严重,望将参战主力集中休息,补充缺额,恢复疲劳,以利再战。”

七战七捷之海安运动防御战

南京总统府,陈诚和汤恩伯向蒋介石献策:“占住海安,就可保住与南通的联系,再保住如皋、海门,为歼灭粟、谭打基础。”

“对,海安是苏中的要点,告诉韩德勤,要他格外小心,海安不能丢。”

前两次战役,王铁汉丢掉了两个半旅,一直抬不起头来,心里非常窝火,听说要打海岸,他连忙给汤恩伯打电话,请求再战一雪前耻。

当粟裕得知汤恩伯集中了六个旅的兵力,要打海安时十分的兴奋,这无疑又是送到嘴边的一块肥肉。


海安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国民党企图依仗优势兵力,在海安地区同粟裕主力一决雌雄。

摆在粟裕的面前有两种选择:与敌人决战或放弃海安。

粟裕在反复掂量中央已明确指示一切要做长期打算。当前的战争是一场持久的战争。要求我军不轻易放弃要地,但中央更要求我军保持有生的力量,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固守海安就中了敌人的阴谋,海安又不能轻易放弃,如果打一仗再放弃,还能给敌人造成我军惨败的错觉,使得敌人骄傲起来。

一时之间,粟裕也拿不定主意。为了慎重起见,粟裕决定亲赴华中局请示。

华中局经过讨论,决定在海安实施运动防御,尔后主动撤离,创造新的战机。并将此决定上报中央、华东局及新四军军部,均得到了同意。


7月30日,中央军委回电指示:“在我军主力未获充分补充休息恢复疲劳以前,及敌未进至有利于我之地形条件以前,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

“总以打胜仗为原则。敌人以十万大军向我进攻,我损失若干地方是不可免的,你们应有应付恶劣环境之精神准备与组织准备。”

得到了中央和华中局的支持,裕大刀阔斧地将主力部队后撤休整,仅以第七纵队一部在海安地区进行运动防御战。

第七纵队刚由苏中地方武装上升为主力,刚补充大量的解放军战士,但是从7月30日到8月3日,却以三千多兵力抗击了五万多敌人的轮番猛攻。

二百余人的伤亡换得了杀伤敌军三千余人的战果,创造了敌我伤亡十五比一的新纪录。

七战七捷之李堡之战

粟裕放弃了海安,敌人果然如粟裕所料变得骄傲起来。粟裕等主力部队的安全撤离,给了国民党以极强的错觉,得出了我军的伤亡数字竟达“二三万人”,因而宣告“苏北共军大势已去”。


敌人愈加猖狂,于是在7日占李堡,8 日占角斜。

敌人的骄傲,正是粟裕等待的战机

“敌骄兵进击,正是有机可趁,出现我歼敌良机。我主力己集结于海安东北,伺机出击。”

敌军频繁的调动,给了华中野战军以趁其运动或立足未稳加以歼灭的大好时机。粟裕选择首先歼灭李堡的敌人。

8月10日这天,趁着李堡敌人交换防务的时间,华野突然袭击,经过一夜的战斗,率领十九团前来李堡接防的敌新七旅副旅长田从云,成了解放战争以来我一师部队俘虏到的第一个国民党将军

11日上午,还不知情的国民党新七旅旅长黄伯光仍蒙在鼓里,率领二十一团向李堡进发。


粟裕立马排兵布阵设置口袋,中午敌人钻进口袋之后,战斗开始到了下午五点,战斗结束。

前后二十个小时的战斗,华中野战军歼敌九千多人。

七战七捷之丁林战斗

李堡之战结束之后,苏中战局出现了新的变化。淮南解放区也出现了变化。

陈毅从执行外线出击的方针考虑,认为淮南在全局上比苏中更为重要,因而向中央建议调粟裕部西去,执行切断津浦、陇海路,夺取徐州的战略任务。

中央军委极度重视,回复陈毅:粟裕集团应否于此时调动,各有利害,待考虑再告。

不久之后更是电报粟裕,给了他两个方案,一个是汇合陈毅。另外一个则是:“八月内在苏中再打一仗,然后西移,这是又一个方案”。

中央这是询问粟裕的态度。粟裕认真考虑之后,还是回电中央认为在苏中作战比较好。


毛泽东回电说:

“所见很对,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继续在那里作战。如你们今后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仗,继续歼敌二三个旅,则对整个战局助益极大。”

粟裕决心集中兵力,在短期内完成军委交给他的任务。

通过对敌情的分析研究,粟裕设想由南通、如皋打开缺口,“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

8月20日晚,粟裕和谭震林率苏中主力全部人马十六个团三万余人向南开进,直插蒋军侧后。

21 日晚,我一师向丁埝守敌,六师向林梓守敌,第五旅向东陈守敌发起攻击。


攻击丁埝、林梓、东陈,由于出敌不意,战斗在二十个小时之内就结束了。

丁林战斗,歼敌五千多人,打开了华中野战军西进的门口孤立了如皋和海安之敌。

丁林战斗威胁了如皋城,国民党李默庵非常狡猾,他一面增兵如皋,一面命令西边的敌二十五师猛攻邵伯。企图既救了如皋,又可进逼淮阴,东西呼应,一举两得。

粟裕则用攻其必救的方法调动了敌人,将敌人在运动战中歼灭,解了邵伯之围。

从8 月23 日到26 日,四天四夜的邵伯保卫战,也以华中野战军歼敌两千多的胜利结束。敌第九十九旅在如黄路上被歼灭。


苏中战役的七仗,粟裕用兵如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这七次战役中,粟裕用到了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其锋芒,骄兵必败,奇袭,围魏救赵等方法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歼灭了大量的敌人。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成为当时一件震撼中国大地的大事。

这个战役对于扭转解放区南线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称赞:“粟裕将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与人民解放艰苦奋斗的历史。今天,粟裕将军成了苏皖军民胜利的旗帜”。

毛泽东更是把苏中战役的经验通报给全军。部队中流行着一首动人的歌曲,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话:“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