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精品展】——冯印强(2021年第39期)

 朝歌淇水悠悠 2021-10-20

【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精品展】


图片





艺术家简介



图片

冯印强  字一甲,号悟玄斋主。1969年出生于河南滑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十届文代会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乌海学院书法专业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曾数十次参加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展、全国青年展、全国隶书展、全国“翁同龢奖”书法展、全国“林散之奖”书法展、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民族脊梁”全国书法提名展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邀请展、提名展;2013年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2013、2016年连续两届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奖。
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短论,散见于《中国书法》《书法》《书法赏评》《书法报》《美术报》等多种专业书法报刊;论文入选全国第二届隶书展暨隶书研讨会。

当代隶书创作的机遇与突破

冯印强

 一、汉代隶书难以超越

隶书在汉代之所以辉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文字的古今演变(隶变)基本是在汉代最终完成的,而隶变的原始动因又体现在彻彻底底的实用性上,由此才使得隶书在汉代形成宏大的存在空间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其次,我认为,整个隶变过程,就是篆书演变成隶书,进而对这种隶书加以规范建构的过程,而规范建构的结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八分书的出现。这样,隶书和八分书就成为汉代官方认可的主要书写文体(对此,笔者将会有专文论述,此不赘述)。第三,汉代是一个思想多元、文化一统、社会昌盛的“大一统”时代。说其思想多元,乃是因为汉代是一个系统整理先秦学术思想和打通西域的时代;说其文化一统,不仅指其独尊儒术,更指其以汉为本融合吸收多民族文化精髓的文化整合;说其社会昌盛,是指汉代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民风朴茂。这种由“大一统”而产生的“大”的境界,直接铸就了汉代的“大美”观念和“大美”气象,我们把它称为“大汉气象”或“正大气象”。表现在隶书上,就是雄浑质朴、刚大宏阔、整肃凝重的正大气象,至今依然是我们难以超越的。

二、当代和汉代有着诸多的文化契合

从审美文化史来看,虽然时代更迭,当代和汉代已相距两千多年了,但当代的诸多文化特征和汉代都有着某种契合之处。首先,当代和汉代都是一个泱泱大国,都处在一个思想多元、文化一统、社会昌盛的“大一统”时期。在此背景下,又都不谋而合地倡导一种“大美”观念和“大美”气象。其次,汉代有打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当代有振奋人寰的“一带一路”宏伟构划。第三,汉代构建了以汉为本、融合吸收各种文化精髓的“大一统”文化体系。当代正在构建以中华民族为本、多元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宏大文化契合。我们身处这个时代,有什么理由不充满文化自信和生活激情呢?

三、当代隶书考古资料的空前丰富

现在看来,汉代以后至简牍帛书被考古发现以前,隶书的取法资源是相当有限的,也就是局限于汉代碑刻和少量汉代摩崖。对隶变的认识也因资料的匮乏而不够具体和深入,甚至都是大致的揣测,以至于对隶书本体的认识至今都存在着争议。近几十年来,随着考古挖掘,使得简牍帛书等墨迹隶书资料达到空前的丰富,隶书创作的取法视野由此变得空前开阔。隶变研究也因资料的丰富,能够清晰地梳理出隶变的详细过程。随之而来的,必将引发对隶书本体的深入探究。

总之,我们难以超越汉代,但和汉代以后的整个隶书发展史相比,我们有着和汉代文化环境高度契合与书法资源空前丰富的双重优势。这就为当代能够创作出具有“正大气象”的隶书作品提供了难得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机遇。所以我认为,当代隶书创作继清朝以后,寻求一个新的突破还是很有可能的。


(上下滑动查看)

图片

作 品 欣 赏

图片

隶书王国维《鹧鸪天·列炬归来酒未醒》中堂

图片

篆书对联 远瞩高瞻,赏不尽海阔天空,波光云影皆诗画 评今论古,争道是地灵人杰,文采风流越宋唐

图片

隶书一点千里联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