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平有个明秀堡,你去过吗?

 富平人原创馆 2021-10-20

明秀堡

文/赵战劳

明秀堡在哪?在雷村。俗称雷村北堡。

长:48丈,阔:31丈。那一日,和几位邻人依着明秀堡的城墙根量出这个尺寸时,我就想,这个数字在岁月深处掩埋了成百上千年,几乎无人搭理问津。可今日却意外地由设计建筑者们那儿一跃落入我的手中。对我来说,既有一种隐隐的忧伤,又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欣喜。

可不是吗?我常常看到一些达官显贵文化学者在一处处了无踪迹的古遗址上徘徊一番后,一无所获,失望里总会发出一声声深情地喟叹。我就认为,在明秀堡潮水般涌动的宗派人流里,我是幸运的。明秀堡这个即将消失殆尽的堡子亦是幸运的。

历史上的明秀堡,城墙高大坚固,城门楼气势雄伟。高居五堡上首,座北面南,南门为正门,城门楼额部石碑刻着三个遒劲大字——明秀堡,这块碑石经历动乱,几遭厄运,至今保存完好。西门为侧门,额部亦是石刻大字“逍遥乐业”。惋惜的是,2008年夏,本堡正筹备建碑编志时,此碑那夜被贼盗走。

西门虽为侧门,可城门楼设计别具一格,很有讲究。在规矩森严的旧中国,一切都得照“章”行事。那个堡子有建门楼的计划?首先需得报告上级。上级自掌“卡尺”,你堡子出么出下人?若出下,这下便究官职大小,属几品?然后对号入座。明秀堡建西门楼时,本堡幸有达官赵经邦在位,这下这个城门楼就不同凡响了。依据“规定”,符合“岗察”标准。岗察城门楼啊,形体规整,四棱雕饰,门面富丽,高于普通城楼,雷村地面鲜见。明秀堡因此很是风光了一阵子。只可惜,上世纪五十年代那场大跃进中,这个城门楼和南城门楼皆因建学校被拆除,大段城墙渐次以积肥为由而放倒。

如今,堡内一派颓败景象,巷道壅塞,荒草凄迷,古房古屋残破不堪,倒得一塌糊涂。那眼早已干涸的水井被深埋,一条贯通各个角落各家各户的窨子,被视为废旧一段一段烂填。看来,明秀堡的确在风吹雨打的岁月里站得太久,体力难支,腿脚不济,在无奈无助里就这么一年年形销骨立,一天天衰败破落下去。然而,它厚重的历史,隽永的文化,丰富的内含又咋能不引起人们的探究和品读呢?

堡内建筑布局自成一格,亦庄亦谐,天人合一,地理北高南低,方位倚实避虚。6条整齐划一的横向巷道,匀称摆布在既宽且直的主巷道两边,宛若“国”字结构。那眼水井,似乎就在国字那一点的位置上,岂无一种意义在。

一棵高大粗壮的槐树,屹立堡子中间。位置,身段,形状,无一不表现着超凡脱俗,神秘神奇。根潜藏在第三条巷道后墙外,身高飙出墙头时,猛然上半段身子一个游龙般探出墙外,一位不差移至巷道中央。然后又冲天攀高了一截,这便撑起虬枝苍苍的树冠。这一截高挺的树身,不偏不倚,刚好处在堡子轴线上,这又让人称奇叫绝。

每年春夏,那浑圆茂密的绿色树冠,像极了一把蓊郁婆娑的巨伞,整个覆盖了大半个堡子。每每几位老翁闲聚树下,坦胸露肚,哼哼哈哈,尽谝人情世态,全道日月沧桑。秋冬里,猎猎摇曳响动的树枝,像给人们报告着外部世界的苦寒与凄冷,慰籍人们尽享这方天地的安宁与暖意。

每当我端详这棵爬腰槐树的雄姿时,由不得遐想,在远古野草荒蛮人迹罕至的这个山窝窝,是踌躇满志独具慧眼的明秀堡在云端看中了这棵槐树的风采和吉相,从而停下寻觅的步子,决定在这儿安营扎寨。还是这棵槐树在孕育生根时,就感知到了明秀堡纳忠厚之气、敛正义之风的脉象律动,即便选择了在此诞生。

真的,这棵树的形象太迷人了,它合抱三搂,躯干苍黑,拙朴庄重,瑰丽奇异。因此而显威四村八里,美名远播省内外。岂至小时候,就是今天也能听到一位位老人不无赞叹地说:“我爷我老爷那一辈某某说,他每次回家重返甘省,总有人会问:爬腰槐树咋样?还好着吗?那可是一棵神树,一棵镇堡树...... ”

不知是这棵大槐树的泽被和佑护,还是明秀堡占据的优厚地脉,你看看,明秀堡出生的人,一副高大身架,性情敦厚,勤劳善良,诚实本分。俚语有“傻大个”之说,这极可能在明秀堡人身上应验了。祖祖辈辈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承守先祖产业,以农为本,堂堂正正,逍遥乐业,凭着力气汗水养家吃饭,少有刁蛮奸佞之徒。

他们信奉“七十二行,庄稼为王”,“勤能致富俭发家”的古训。他们抱守“吃苦背亏”、“穷活志气富活德”的处世哲学。地是刮金板,勤劳最值钱。“八十老砍黄蒿,一日不死都要烧”。他们终年累月,穷其一生,在黄土地上跌爬滚打,孜孜以求的目标并不高远,“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就是理想的天堂生活。或许这种恪守本分,墨守陈规的品性束缚了他们的手脚。所以,明秀堡人自古及今,日月清淡,家财瘠薄,发家的财东少,出卖苦力的多。就是改革开放,大力倡导发家致富的今天,他们是阔绰了,富裕了,但和东南西堡比,还是有差距。差距在哪里,在于固守传统,胆子小,思想不解放。无论语言行为,住房穿着,以至逢年过节的气氛,婚丧嫁娶的铺排,都显得内敛简约,拘谨低调。节俭勤勉是他们的品性,谨言持重是他们的本色。生活现状是囤里的粮食多,手头的票子少,凡事瞻前顾后,从长计议,绝不放手扑腾。这固然算不得短版弊端,有人还效仿不及呢。但在雷村这方天地里,若把显贵发达的富豪们列成队伍,真担心明秀堡人没有入编的资格。

然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明秀堡这位赵姓郎君,居于五堡长兄位置的温厚汉子,积健为雄,韬光养晦,性情成就了他们的长项,大愚演化着大智。这儿一帜独树,文化根脉丰瞻深厚,源远流长。自古迄今,耕读传家,墨醇书香,高文化高学历的人多。这些,完全可以从堡内堡外好多建筑风格,残留的碑碣,以及古代现代其他堡难以比肩的文史资料上得到解释和佐证。正如县上一位文史专家说的,《明秀堡史话》是一本研究富平村史文化的活化石。

整个民国时期,雷村最大的学堂就在城西的官窑里,那是明秀堡人创办的,招徕了其他堡子以至周围村庄的好多学童来上学。上世纪八十年代,雷村这方天地的最高学府——雷村初级中学,就选址明秀堡城东。这里书声朗朗,学子蜂拥,一面高扬的旗帜分明在向人们昭示着一种正大传统的延续,一种文化精神的弘扬。

相传,明秀堡早年自北山深处一个叫立地坡的凹窝迁来。听听这地名,立地,立地。何等雅,何等拙?世间之物,那个不是赖地而生,依地而存?这意蕴足够人们品嚼的。

是的,这块土地上远古诞生过为民请命的一代高官,也出过脚踏陕甘两省,闻名遐迩的骄勇武生。现代,人才济济,精英荟萃,有全国劳动模范,有海外供职的专家,更有著作等身蜚声中外的学界泰斗。

明秀堡不负盛名,大气忠厚里闪放着明澈之光,拙朴憨诚里纳藏着灵秀之气。 







作者简介:赵战劳,宫里镇人,农民。曾出版散文集《荆山红叶》《明秀堡史话》长篇小说《风萧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