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谷洞,宜兴最大的溶洞

 阿榧榧香 2021-10-20

★旅游地点:宜兴灵谷洞

有着“灵谷天府”之称的灵谷洞风景区与善卷洞、张公洞并称“宜兴三奇”,但是就名气而言,与前两个洞那就差得有点远了。停车场很空,可见客流量没法与离此不远的张公洞相比。

灵谷洞的溶洞面积大约在八千两百多平方米,游程一千五百米,是宜兴最大的溶洞。只是善卷洞开发得比较早,张公洞打的是道教文化的名片,宣传力度上可能更大一些。

相传古时候有位仙家叫灵官,行云路过宜兴的时候,在空中贪看风景,结果把剑给掉在了这里。

古人仙家虽然也能行云,未必需要御剑,但毕竟也是极重要的兵器,于是下得云头寻找宝剑,结果发现了山谷中有座洞府,奇异天成,后人便命名“灵谷洞”。灵谷者,清代学者吴云曾经有过解释,说是生灵之灵,呼谷谷应的意思。

走进长长的通道,就是“灵谷文苑”,不过并没有看到有文人墨客的遗迹。“镇洞神龟”是由流水长期冲刷,钟乳石滴水而形成的。由于钟乳石长年累月的滴水,龟背上有一根石柱牢牢地顶着洞顶。

“画溪柳浪”是一条弯曲的通道,地面上还真有一条小溪,两侧都是石钟乳,要说是柳浪也着实有些牵强了些。

不过溶洞里所谓的这些小景点,一半靠人家的提示,一半就是靠想象力。要是想象不出这个画面,那只能说自己的想象力不够。

“灵谷舞台”还挺大,“舞台”两侧的钟乳石仿佛是两道帷幕,台上正在上演着什么经典的剧目。

“仙蝠祝寿”如同一只大蝙蝠展开了双翅,张着嘴巴正在哈哈大笑,背上还驮着一双仙桃。

小伙伴笑眯眯地说:“还真没白来,有蝙蝠给你祝寿呢!”我也忍俊不禁:“不错,今天还真来对了地方。”

“雀待冰融”我初喜欢是一只山雀之类的鸟,不过看着倒是有些孔雀的味道来了。它栖息在树枝上,正在等候冰雪消融。

“万古灵芝”是一块蘑菇状的大石头,不过这明明说是万年的蘑菇,却非要想象成一朵灵芝,还是有点难度的。

“神龙摆尾”这条神龙相当大,即使拼命地仰起头,也只能看到龙尾。人都说“神龙见首不见尾”,偏是这条龙不管怎么变换角度,都只能看到龙身和龙尾,就是不见龙头。

“迎客松”就是一棵松树的形状,去过黄山的游客可以想象一下那棵迎客松的形状,多少有几分相似。

“太白观瀑”对面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而诗人李白正站在半山,眺望着眼前的瀑布,怎不令人诗人大发?

“水晶宫”规模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厅,“云崖飞瀑”是一条气势磅礴的大瀑布,“石花烂漫”开在小小的石厅里。

“聚宝殿”满堂珠矶,金碧辉煌。“藏珍阁”藏的当然都是珍宝,这些石钟乳形状各异,反正想象什么就是什么了。

“千佛山”是几万年前的一次山洪爆发,引起洞顶塌方而自然形成的。再加上几万年来洞顶持续的滴水,就形成了一尊尊佛像。

对面的“龙宫”是灵谷洞最富丽堂皇的一个厅堂,一道道杏黄石幔五彩缤纷,一盏盏耀眼的宫灯光芒四射。

这座厅出乎意料的大,可能它被称为宜兴规模最大的溶洞,一则是由于其面积,二则这座厅的存在也是原因之一吧。

很多游客流连在这座洞厅里,高高的柱子旁边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去外面转了一圈回来才算找到了空档。

灵谷洞号称七大洞厅,但真正称得上大厅的,应该只有三四个,其他的厅规模显得有点小了,不过好歹人家也算是厅。

据说灵谷洞还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发现的呢,当时他是去探茶的,曾经还雇了人开挖,不过当时的工具比较简陋,力不能及最终作罢,因此还留下了“龟蒙先生志未酬,唐宋至今未穿心”的遗憾。

宋以后,陆续有人入洞探幽,说是今天在石壁上还留着宋、元、明清游人的遗墨。不过因为灯光比较暗沉,可能这些遗墨也没有留在灯光照耀的地方,我们几无发现。

虽然溶洞发现得较早,但近百年已经不大为人熟知,在志书上也缺少详细的记载。

因为太平天国时期战乱频仍,清朝官府因为怕太平军驻扎在洞内,所以把洞给封死了,也导致了灵谷洞与世隔绝了一百多年。

直到一九七九年才重新被发现,八十年代才进行了开发。所以在名气上,比起宜兴的另外两大名洞就要差得远了。

出得洞来,洞外有喝茶的地方,不过滞留在这里的游客不多。很快就到了出口,继续下一个游程。

风轻云白日含情,水库油车久慕名。

阳羡庆生迎远客,冷杯暖酒慰生平。

——七绝

自驾游:宜兴灵谷洞

8月盛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