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秋风去哪里了呢?萧萧声中,正送别远去的雁群。 早晨秋风就来撩动庭中的树木,远在异乡的孤客最先闻到了秋声。 注释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秋风诗。 “引”是一种文学体裁,具体来说是指古体诗的一种,格律一般较为自由,与“歌”“行”体裁相似,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这首《秋风引》格律谨严,可视为五绝。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就在于用看得见的物体来衬托看不见的秋风。 秋风本来来去无痕,很难被捕捉到,然而诗人却从雁群中看到了秋风,从庭树中看到了秋风,这就使得秋风清晰可见。 秋风去哪里了呢?萧萧声中,正送别远去的雁群。这是写“秋风之远”。从辽远的天际一直到眼前的庭树,秋风无处不在。它的存在,使得天地之间一时间更加萧索,更加孤寂。一个“送”字,饱含深情,引出了诗人的秋思,以及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早晨秋风就来撩动庭中的树木,远在异乡的孤客最先闻到了秋声。这是写“秋风之近”。秋风不只吹向万里天空,更吹入庭前树木,吹进诗人心间。庭树的摇曳,是秋风的问候,它引发了诗人对于千里之外故园的思念。 一个“孤”字,写出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以及秋风萧瑟中内心的孤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因为“孤”,所以能“最”先闻。试想一个内心世界热闹的人,哪里有空去观察秋风在哪里呢?唯有孤独之人,对于秋风的到来更为敏感。这个“最”中,有着诗人无限的感慨,无限的情愁,无限的乡思。它是无数游子对于故乡最深情的遥望。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与他《秋词》里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放诗境,恰恰相反,低沉忧郁,充满了无限伤感,可视为其“秋风双壁”。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