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领导,有时候太拿自己当颗蒜,未必是好事!

 谋略那些事 2021-10-21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4卷,汉纪二十六

汉哀帝建平四年(戊午,公元前3年)

【译文】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

【原文】

治理天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心意作为自己的心意,不能光图自己高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解析】

上面这段很长,是鲍宣对汉哀帝的劝谏。

核心的几点就是远小人,亲贤臣,而且还之处贤臣是那些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鲍宣这样说有道理,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就这几个人是贤臣,其他人是小人,那么鲍宣推荐他们,是不是结党营私?

你说汉哀帝要远小人,那么现在汉哀帝身边的都是小人,这下把人都给得罪了。

再说,你鲍宣说别人是贤臣就是贤臣吗?谁给你的资格来判断?

这就好像,你和领导说他重用的人都是废物,然后建议领导要重用另外几个人。

你在教领导做事?你比领导本事更大?有用没有你说了算?

所以说,鲍宣运气好碰到汉哀帝,要是换其他脾气不好的,恐怕没命。

而上面这料是截取其中个人认为最经典的一句,甚至可以摘录下来的。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

说是汉哀帝,其实这句话适用于职场中任何手中有点权力的领导。

而这里就要说一说,领导的利益体现,咱们用汉哀帝来作比较。

汉哀帝的利益分两个部分,其一是作为个人、自然人的个人利益。

首先一点,就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

然后就是因为他在皇帝这个位置上,有能力将这个位置上的权力来变现为符合个人利益。

比如,给外戚封侯、给男宠董贤以大量的赏赐。

其次,权力稳定。

汉哀帝的很多利益,其实都扎根于他是皇帝并通过可以通过皇权来变现。

为了稳定他的个人利益,他作为皇帝的权力也必须极力维护,这就好比房子的地基。

因此,就产生了权力稳定的需求。

再说组织利益,这一点是基于皇帝身份带来的。

汉哀帝是刘家子孙,在古代家天下,整个天下都是自己家的,江山社稷就是组织利益,也是皇帝的利益体现。

不然为啥说天子以四海为家,其实就是说天子把天下四海当做自己家的,要慎重珍惜。

看到了上面三点,再看古代皇帝干的事情,就不难理解。

明君更多是把组织利益放在首要。

暴君更多是把个人利益中的享受放在最先。

而绝大多数皇帝则是把个人利益中的权力稳定放在第一。

汉哀帝的做法的确称不上明君,不识大体,私心太重。

但他的选择,却符合他个人利益。

他没把自己当做皇帝,更没有胸怀天下之心,反倒是更像是突然有了大权力的普通人,好比是老鼠掉进米缸一般。

想的也更多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满足个人私欲。

就像材料中说的那样。“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

把汉哀帝放到皇帝位置上来,一方面固然他有刘氏血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能够好好治理天下。

并不是因为他姓刘,就要把天下交给他任他嚯嚯,要这样天下刘家的王爷多了去,谁都可以,汉哀帝也不是唯一选择。

这话放在现在的职场中更是如此。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小视频,某学校学生会查寝,几个学生会干部一身黑西装,人五人六似的,官不大,官威派头十足。

这就是典型的真拿自己当个腕,没搞清楚情况。

学校学生会这个东西,展开来说很有意思,以后有机会再说(坑挖了不少,一个都没填,不在乎再多这一个)。

单说职场中,上到某个职位、当了某级领导,千万别觉得自己多牛逼,以为领导觉得你厉害有本事。

这种东西必须要反过来看。

上级把你放上来,提上来,是你有本事有成绩没错,但更多是把你放上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希望你把新工作干得更好。

好家伙,结果你上来就飘了、膨胀了,那就和领导用你的初衷意图背道而驰了。

就你这心态、态度,还能干得长久?

所以啊,最后好好把这句话背下来吧: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