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三星堆之眼:追溯古蜀文明

 昵称45109175 2021-10-22


辛丑九月,重阳节后。友人相约,聚首雒城。此地人文荟萃,更有震撼世界之谜的三星堆。37次考古只发掘千分之二,未解之谜仅露冰山一角。此次广汉之旅,特邀《三星堆之眼》作者、三星堆博物馆一级解说员唐敏担纲讲解,或可一解古蜀文明之谜。

三星堆博物馆现有三个展馆:综合馆(陈列金、铜、玉、石、陶等类文物)、文物修复馆和青铜馆。

进入综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幕上的“三星堆之眼”。


古人对于“心灵之窗”眼睛的关注与迷恋,似乎远远超过身体其他部位。在三星堆文明中,眼睛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三星堆的眼睛崇拜,似乎从甲骨文中“蜀”字的写法就可见端倪。据有关专家考证,《甲骨文编》收录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二十多个“蜀”字(见下图),可见古蜀文明源远流长。这就是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我国今四川地区(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即古蜀文明。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通过巫师作为中介,将祭品奉献给天地诸神,祈求赐福禳灾。统治集团除自己笃信神灵,也藉神施法来统驭下民,祭祀由此成为第一等的国家大事。这种祭祀活动不断发展演变,成为后来中国系统化的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文物,基本上都是祭祀活动的祭品(用品)。以下几件文物皆为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青铜纵目面具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宏伟壮观的要算这件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青铜纵目面具。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

超现实的造型使得这尊造像显得威凌八方,其神秘静穆、威严正大之气给人以强烈威慑感。它是天神还是人中至尊?最令人费解的就是其夸张的双眼与双耳,是视通万里、耳听四方的神异能力的象征?古文献记载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即为“其目纵”。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晦的天神烛龙,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纵目面具的造像依据很可能与古史所记述的蚕丛和烛龙的形像都有关,它是否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呢?

Ⅰ号大型铜神树

该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三星堆出土的神树共有八棵,目前修复展出的只有两棵。

Ⅰ号大型铜树底座呈穹隆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面间以内擫势的三足相连属,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二十七枚果实,九只鸟。3与9这一反复运用的符号构成数目,当与古蜀人的数理观有密切联系,蕴含着古蜀人神秘的文化观念。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绊的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莫可名状。

青铜大立人像

铜像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双手手形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据说抱的是蛇)。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即可理解为其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

该铜像具有主持祭神仪式的主祭者和作为神灵象征的受祭者的双重身份。他应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之象征。比如有专家考证,其头上戴的高冠,之前被认为是莲花冠,如今看来似乎可以称之为“天目冠”。因为从其冠立面的拓片来看,正中间无疑是一对威严摄人的双目,与青铜纹饰中兽面的两只眼睛颇为相似,为一种梭形眼。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戴金面罩人头像的大小与真人比例相仿。人头像所戴金面罩系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而人头像眼眉部分则镂空露出铜质。面罩与人头像的黏合方法,采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黏合剂,将金面罩贴于铜头像上。整件人头像金光熠熠,仿佛人头像中的将帅首领,气宇轩昂、高贵不凡。

这件青铜人头像上包贴金面罩,与古蜀人的宗教习俗有密切关系,且说明当时的古蜀人已视黄金为尊。作为常设于宗庙的祭祀神像,在其面部饰以黄金,并非仅仅为了美观,其宗教功能应是用为娱神以使神更加灵验。同时,给铜人头像特别加饰金面罩当也表明了其象征特别高贵、权威的身份。

青铜太阳形器

器物构型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其周围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状,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阳部中心圆孔、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均是作安装固定作用的。器物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先将晕圈和五道芒条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嵌铸在芒条上,然后在与晕圈衔接处两面钻孔,最后用铆铸法在孔中灌注铜液将芒条铆接牢固。

这种圆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

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三星堆遗址与埃及、两河文明、西亚、印度都位于北纬30°附近。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为此争论不休,许多千古之谜至今仍难以破译。
比如,有研究者认为:

三星堆的青铜太阳形器类似埃及博物馆的太阳轮;

三星堆金面罩等文化形式较为接近西亚近东文明;

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神器,绝大多数都是祭祀用的,何以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是否商代中国西南地区与古代南亚、中亚和西亚地区之间已存在文化交流,或许就像不少外国媒体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外星人”的文化。中华文明,包括古蜀文明是否将被重写,待考!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