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文化为何有众多玉器

 昵称55301288 2021-10-22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一支重要的古文化,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距今约5300~4000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3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土冢与祭坛遗址的相复合,以大量殉葬精美玉礼器为特征的显贵者专用墓地的被发现,以及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的被发现,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并将成为东方文明的圣地。

良渚文化最著名、最有特色的就属它的玉文化了,这是中国玉文化的源头,并且一开始就显现出不凡的艺术魅力。良渚文化为何在五千年前就有如此出众的玉文化?先民们为何要雕琢那么多玉器,又是如何雕琢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良渚玉器的大量产生是因为装饰、美化生活的需要。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玉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玉,一般晶莹剔透,即使有少量瑕疵,也是“瑕不掩瑜”,其石料很稀有,因此也非常珍贵。玉石还不能称为“玉”,要经过匠师的精心雕琢,才能成为具有各种内涵的玉器,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玉有太多美好的品质,因此人们往往把具有高洁品质的人和玉相联系。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士大夫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必配玉,玉只可配君子。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首先指玉的5个特性,即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然后用这5个特性来形容人的五个美德:仁、义、礼、智、信。

装饰生活、美化自己是人的天性,远在9000多年前,生产水平极端低下的山顶洞人,在闲时也不忘磨制骨器、石头制作项链等装饰品。7000年前鱼米之乡河姆渡的先民也是如此,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这就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而最为著名的便是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的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这些玉器都造型精致,刻有各式图案,有很强的装饰作用,特别是成串的玉项饰。所以说良渚文化出现如此多优美的玉器,是因为装饰生活的原因不无道理。

另一种说法是:良渚玉器大量产生,不仅仅是装饰,而是有更深的文化内涵。把玉作为装饰品反而是更后的事情了。此说的证据是从良渚玉器本身情况来说的。

良渚玉器以体大著称,显得深沉严谨,不是很适合随身佩戴的装饰,并且当时生产力并不发达,是否会产生这样的需求还是值得商酌。

良渚琢玉最明显的特色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良渚玉琮系软玉雕琢而成,从外观看呈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形,每个面的转角上有半个兽面,与其相邻侧面转角上的半个兽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这些物品充满神秘气息,现在看来其形状和图案也是令人惊异的,隐隐透出一股凉气。这些玉琮的用途应该与宗教祭祀、财富权力有关。战国《周礼》书中曾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法。东汉郑玄注“璧圆像天,琮八方像地”,都说明玉琮与对鬼神的崇拜相关。

因此他们认为良渚玉器是用于祭祀的神器,其更深的文化内涵是对鬼神的敬畏,由此衍生出“玉”被作为权力的象征。这一点从后来的“玉”的地位可以得到佐证。“玉”不仅仅作为装饰、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上从一开始就更多的是作为具有神圣地位的、能显示权力的神器。

长江中下游一直就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可能就是从此地久远的人类文明——良渚文化继承而来的。有人认为,良渚文化就是以“蚩尤”为首领的部落的文化。据考证:良渚文化时期已经有初步的政权,可以称为良渚古国。后被中原炎黄部落为首的青铜文化所打败,共同汇入中华文明之中。从历史上看,良渚文化时代的玉文化不仅没有随良渚文化的衰亡而消失,反而被后来的夏、商、周三代王朝全面继承下来,成为古代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内容。夏、商、周三代从良渚文化继承的玉文化,包括一些具体的礼器,如象征王权和军事统帅权的玉钺,祭祀天地的玉琮、玉璧、玉圭、玉璜等;甚至连玉琮上那个表征良渚文化宗教信仰系统的神人兽面纹,都被夏、商、周王朝全面继承下来,成为三代礼乐文明的重要内涵。

良渚文化是神秘而又辉煌的。其为何有如此多的玉器呢?主要是因为装饰,还是因为祭祀尚不能明确,不过良渚玉器形制奇特,肯定包含着先民神秘的思维。

《国宝传奇之谜》 主编 赵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