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何以不怕远征难?学习是为了战斗!

 闲情偶寄1968 2021-10-22

图片

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位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传教士薄复礼,曾经跟随的是红二、六军团,也就是任弼时、贺龙的队伍,走过一段长征路。

薄复礼惊奇地发现,红军士兵跟以往见过的其他中国军队完全不同,虽然每天都处在被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险境地,可他们仍然坚持在打仗和行军之余,抓紧一切时间,用来进行武装思想,一边听关于共产主义原理的党课,一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破衣草鞋的年轻的战士,常常神采奕奕,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他们出版的那些油印出版物中,不乏对事物认识的真知灼见。

红军长征到了陕北,美国记者斯诺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

图片

一群正在学习英文的红军战士

尽管红军战士中,38%来自农业无产阶级(包括手工业者、骡夫、学徒、长工等)或者工业无产阶级,还有58%是农民出身,只有4%来自受过教育的小资产阶级,即商人、知识分子、小地主等家庭。可识字率却高达百分之六、七十,他们会写简单的书信、文章、标语、传单,这要比白区中一般军队的平均文化程度高得多,比西北农民的平均文化程度要高更多。

从江西兴国参加红军,童养媳出身的女战士危秀英,则切身体会到了这支队伍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参军之前,危秀英没上过学,六岁就被父亲以九块银元的价钱卖了童养媳,在婆家她是生产工具,在旧社会里,穷人特别是女人,有受教育的机会纯属奇迹。

红军来了,不但解救了危秀英的人身自由,更解放了她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文化。在中央苏区,先是留法勤工俭学回来的女革命者蔡畅同志教她,长征途中,吴仲廉同志接班,继续这一工作。

图片

正在努力学习的小红军

吴仲廉是红军干部休养连的连部秘书,听起来这是个男人的名字,可吴秘书却是位女同志,而且是位年轻的老同志。

她原名仲莲,出生在湖南宜章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先后在县立女子学校和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习,“马日事变”后参加革命,湘南起义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文书。算是红一方面军里出了名的女秀才,还写得一手好字,所以长征途中,她自觉兼任女战士们的文化教员。  

长征途中,吴仲廉同志还发明了一种新“识字法”。这种办法说来也简单,就是把当天发生的难忘的事,写下来让你记,同时学会有关的字、词。

过了于都河,红军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时,敌人在屁股后边紧紧追赶,战士们一步也不敢停,危秀英背着的半床毯子和毛巾、行李都跑掉了,但她却顾不上捡。到了宿营地,吴仲廉随手就把自己的毯子,割了一半送给危秀英,接着就以这件事为实地教材,写下十三个字,一字一字地教危秀英认会:

图片

红军课本


“今天不小心,丢掉行李、毯子和毛巾。”

就是用这种办法,危秀英认了不少字,能写简单的工作汇报,还能经常在群众面前,滔滔不绝地宣传妇女解放,能动员更多的阶级姐妹参加红军,一起去解放更多的劳苦大众。

旧社会,劳苦大众极少有受教育的机会,反动统治者在他们的军队中也推行“愚兵”政策,提倡所谓“将贵智兵贵愚”的军事思想。士兵虽然来自人民,却都是被抓来、骗来的,或雇来的,又要驱使去反对人民,当兵的聪明了,就不肯反人民了,怎么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彻底破坏了几千年来旧军队的压迫制度,革命战争需要的是懂得为劳苦大众,也是为作为劳苦大众一分子的自己而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自觉战士,而不是长官听话的牲口,不是炮灰,更不是反人民的打手。

图片

正在读书看报的红军小战士们

从建军之初,我党我军就把提高部队文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把建设有文化的军队作为我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长征途中,平均每天行军71公里,每天一个遭遇战,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仍然没有放松过战士的学习工作。

考虑到不断有沿途各省各民族新战士的加入,他们都是苦出身,又来自贫穷落后的边远地区,本就缺少教育资源,没有机会读书认字,而苏区出来的老战士,也存在着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问题。有“红色教授”之称,有留美、留苏背景,能操流利的英语,一度醉心于文学,党内总负责甫(张闻天)同志,出了一个高招——“看后背”学文化。

当红军以一路纵队前进时,战士们背上贴着字,边走边识字。先从自己的姓名开始,每天认识五到十个简单汉字,然后再学认中央制定的标语、口号、纪律等,这样既认识了生字,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

图片

解放初期,部队仍然在坚持这种后背识字法学拼音

每一位红军战士从入伍之日起,就开始学习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特色教育。进步快的有奖品,比如笔记簿、铅笔,或者一副碗筷,战士们非常看重这些,并以此为荣。红军下了很大功夫,激励战士们的上进心和相互间的比学赶帮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何以不怕远征难?

因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因为每一位红军战斗之余的学习中都知道:

学习不是为了在嘴巴上挂一串文雅的辞藻,不是为了在口袋里装一张漂亮的文凭,不是为了在简历表中填一串学历的符号,而是为了战斗,为了去歼灭敌人,为了建设未来的新中国,为了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图片

 抗战期间,自觉学习文化的一对夫妇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很快抗战爆发,日寇也发现共产党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完全不同。前者走到哪里,就把文化知识播撒到哪里,让社会各阶层的文盲从睁眼瞎变成了觉悟者,完全接受“共产军”的思想动员,成为有思想的战斗者,变成日军的劲敌,最终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知识就是力量,党就是指路明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