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抄书|大概念:理解的必要条件

 语默无常钟洪蕊 2021-10-22

《人是如何学习的》指出:“在学习和迁移能力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将信息组织成概念框架从而便于在更大范围内迁移。(p.17

基于理解的学习(而不是简单地从文本或讲课中记忆信息更有利于迁移。(p.236

“专家首先试图形成对问题的理解,这往往包含对核心概念或大概念的思考。初学者的知识不大可能围绕大概念来组织,他们最有可能通过寻找正确的公式和符合日常直觉的合适答案来处理问题。(p.49”(转引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71

“可以认为大概念相当于一个车辖。车辖是一种配件,能够使车轮固定在车轴上。因此,车辖是理解的必要条件。抓不住关键思想以及不能将大概念与相关内容知识'联系起来’,留给我们的就只是一些零碎的、无用的知识,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比如,一个学生,即使他知识渊博,能说出许多宪政历史上的事实,但如果没有领会到法律文字与法律精神之间的差别,那就不能说自己理解了美国宪法及法律体系。如果学生没有关注具有持久价值的大概念,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忘记那些知识碎片。因此,学生可能已经记住了所有的宪法修正案,也可能流利地背出最高法院主要裁决法官的名字,但如果他们无法理解在法律和民主原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修正案是如何修改法律的,那么我们认为学生的理解是不充分的。”(pp.72-73


“什么样的内容才称得上是大概念呢?温和威金斯(Wynn & Wiggins, 1997)认为,能称为大概念的都是'因为它们能够强有力地解释现象,提供了对科学的综合考察’(p. v)

“……我们希望传递一个信息,某些概念可以被看作是框架概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这个字可能会引起误解。大概念并非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内容的、庞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对模糊的词语。大概念也不是一个'基础’概念。相反,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它们需要被揭示,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究,直到抓住这个核心。”(p. 73)

“大概念既是各种条理清晰的关系的核心,又是使事实更容易理解和有用的一个概念锚点。我们再来引用一段布鲁纳(1960)的话,他曾这样描述'结构’的概念:

“掌握一个学科的结构是理解该学科的一种方式,使许多其他相关的 事物有意义。简而言之,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相关性……举一个数学例子,代数……涉及到三个基本法则:交换律、分配率和结合律。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三个基本法则所体现的理念,他就能认识到解'新’方程式其实并不难。(pp.7-8)”(p.75)

“它必须具备教学的能力:它必须能够使学习者明白需要提前掌握哪些内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大概念有助于使新的、不熟悉的概念看起来更熟悉。因此,大概念不只是另一个事实或者一个模糊的抽象概念,而是一种概念性的工具,用于强化思维,连接不同的知识片段,使学生具备应用和迁移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大概念通常表现为一个有用的:

  • 概念(例如:适应、函数、量子论、洞察力)

  • 主题(例如:'正义总是能战胜邪恶’、'成年’、'西部开发’)

  • 有争议的结论或观点(例如:先天和后天、保守派与自由派、可接受误差幅度)

  • 反论(例如:自由必须有节制、离开家寻找自我、虚数)

  • 理论(例如:经过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宿命、解释明显的随机分形)

  • 基本假设(例如:文本是有意义的、市场是理性的、简约的科学解释)

  • 反复出现的问题(例如:'这公平吗?’'你怎么知道?’'我们能证明它吗?’)

  • 理解或原则(例如:形式追随功能、读者需要带着疑问来理解内容、相关性并不能确保因果性)

须注意,大概念可以以各种形式体现——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问题。”(p.77)

“大概念与定义不同,定义可以学习并记忆,也可以直接应用。大概念更像是'指导性猜想’(用布鲁纳的话来讲),当我们需要学习更多内容时,要对它们进行细化和调整。

“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有助于学习者在行动中反复探寻和询问有关大概念的问题,就像在体育课中学习到的移动一样。移动可以暂时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假动作是向左,实际是向右),但当最终移动不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反过来想想是怎么回事,曾经起作用的东西变得不能用了。在好的教育中,情况是一样的:依据成人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灰色阴影(和讽刺),对于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好人和坏人相对应’的观点要加以重新思考。……在电影《夺宝奇兵3之圣战奇兵》的介绍集中,我们有了'好人和坏人’ 的认识。所以,谁是好人?在开始的10分钟内,我们所有的轻率的假设都被连续快速地推翻了:童子军成为小偷;盗贼有权获得他们的考古赏金;坏人穿白色衣服;警长与坏人站一边;爸爸没有提供任何帮助;坏人其实是一个好人,他钦佩年轻的因迪并把自己的帽子送给了因迪。

“这就是为什么将我们的目标和内容转换成问题是如此的重要。我们不仅要向学生表明大概念是什么,还要向他们指出作为终身学习者,其任务是要对大概念的意义和价值永远保持探究的精神。将天真的思维发展成更复杂的思维是需要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能够被测试、证实和提炼的表现性挑战,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探究来完成的。”(p.8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