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转论文:给C老师的批注

 语默无常钟洪蕊 2021-10-22

第一部分标题“存在问题”改为“问题提出”。

  • 问题分析的逻辑是分层有需求,传统课堂有局限,接下来就要讲技术有什么优势,再讲怎么做,否则逻辑线就跳了。针对老师不能面面俱到的问题,你后面主要是利用了微课的分身功能。
  • 看过后面的内容,再回过头来,你是先用句型训练的思路突破写作,遇到问题才开始分层。所以问题提出可以换个方式。拿第一次的实践做引子,提出分层的必要性。以亲身实践来引出问题,会比现在的方式更具体深入。

研究对象、分层依据、研究方法三个大标题整合成研究方法。

  • 可参考游戏化学习那篇论文,三个小标题分别是研究对象、活动与工具、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 分层依据可以整合到研究对象。活动里讲一下三次实践的关系和大概情况。

  • 班和层,最好不要使用同样的字母标注方法,避免混淆。可考虑区分大小写,或其他你觉得合适的方式。

2.通过高分云移动互联平台,推进英语分层教学研究活动。

这个是活动,不是数据收集分析方法,丢到活动与工具部分。

3.通过课堂观察法,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实施研究活动

课堂观察法是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一种。你除了课堂观察,还是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即搜集学生数据,做组间对照,并对比分析前后测数据。(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不是一种方法,只是一个主题词。除了百分比、数字这些量化数据,学生上传到图片,讨论区打出的文字,访谈记录也可以称为数据。只是这种数据是定性数据(或可称为质性数据),而非定量数据。

经观察的课堂表现,以及检查学生的提交的作业情况,发现……B层次学生的任务完成效果不理想

有数据就放数据,没数据也可以出示一下不理想的作业,并对表现出来的问题做一下简单的归类。这样后面的改进措施就会更有针对性。(论文的要求是准确,如果能够用数字表示的,比如多少同学完成不理想,就用数字表示;不能用数字表示的,也尽量能够归类描述。)

从任务达成的效果来看,实验B班的任务完成质量明显优于实验A班。B层次学生基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达到句型操练的效果。

这个实践没有数据?如果有数据就放上数据,如果没数据,也可以做一个反思的点:刚开始做实验,只是凭经验,其他老师质疑你的效果啥的,所以后面就开始注意收集分析数据。

另外,虽然建议你在前面活动与工具环节讲清楚几轮实践的关系,这里行文的时候也要注意过渡,引出下面的内容。或者在下面注意过渡,顺承这部分的内容。

关于三线图: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归并为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换成认知过程或者学科训练。你的阅读训练和句型训练主要是课前和课中进行的,培优培尖是课后进行的。以课后为例,认知过程就是并排列三个:整本书阅读、篇章阅读、错题强化。(分层教学方式,更要注重列出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不能以分层二字大而化之。不同学科之间可以有通用的教学模式图,但到了学科画模式图,就要通过学科内容的训练来与通用的模式图做区分,以体现学科特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