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气机升降论治失眠

 色即是空0000 2021-10-22

黄韬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


  十四经脉是阴阳气血的输布通道,其顺畅运行是阴阳平和的直接表现。失眠因于阴阳失和,从降相火而引阳入阴、开太阳而交通心肾、固中焦而顺畅经气等方面调节经络升降来促使气血循行通畅,阴平阳秘,在失眠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1、经络升降理论与失眠关系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理论核心,其中对失眠的治疗虽然论述较为分散,但六经病症中仍多有治疗“不寐”之方。纵览现今失眠的中医治疗,常从脏腑功能入手,往往忽略了运行气血阴阳的经络循行情况对疾病产生的影响。

  人与自然是互为对应的小宇宙,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以及升降出入都对人体产生作用,正如《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睡眠作为正常的生理过程,其进行过程最直接的体现了人体阴阳与外界对应的这个特点。古人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疾。”因此《内经》奠定了“阴阳失和”为失眠症的产生根源,而作为输布阴阳气血的十二经脉,其顺畅运行则更是阴阳平和的最直接表现。

  《灵枢?卫气》所云:“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十二经脉循行与阴阳消长之关系突出表现在其升降运动上,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凡手阴阳经脉之气上升的,与之同名的足阴阳经脉之气则下降;凡手阴阳经脉之气下降的,与之同名的足阴阳经脉之气则上升,且十二经脉根据循行顺接的次序呈升降连接排列。如手太阴肺经经气下降,则足太阴脾经经气上升;手少阴心经经气下降,则足少阴肾经经气上升;手厥阴心包经经气下降,则足厥阴肝经经气上升;手少阳三焦经经气上升,则足少阳胆经经气下降。正是如此循环往复,使人体内的阴阳消长可随外界自然的变化正常进行。同时也可见上述任意环节的失调不仅影响前后经络的气机运行,更重要的是导致阴阳升降逆乱,出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等表现,最终导致“阳不入阴”、“阴不敛阳”之失眠症的产生。

  2、升降理论运用于失眠治疗

  由于经络的升降之机在失眠症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且根据经气升降的观点可知,经络具有首尾相接,互为表里之特性,使其循行过程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所以单一采用上升或下降药性的药物,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实际临床则需根据经络连接顺序升降并举,且多需兼顾作为气机枢纽的中焦之功。临床用药时也需注重药性升降、归经,李东垣将其归纳为:“味薄者升,气薄者降,气厚者浮,味厚者沉。”可见针对药物的性味,根据失眠患者的经络升降失调情况辨证择药,往往能收到较为肯定的疗效。其实际应用往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2.1、降相火而引阳入阴

  五行之火有君火相火之分,如此对应六经的三阴三阳。君火专指心火,论及相火则常言少阳相火,但肝胆肾心包都涉及到相火,命门之火亦是相火。生理情况下少阴君火宜升,少阳相火宜降,相火下降归于原位之上,“发而皆中节”,而病理情况下就变化为邪火,即所谓“相火是元气之贼”。由此可见,睡眠作为正常的生理过程,其产生也在于相火归位,从而引动阳气入阴而寐,然现今临床失眠患者常见阴虚阳无所附,水亏无以制火,致使少阳胆经或厥阴心包之相火不降反逆。症状多有下肢发凉、大便偏稀、小便增多、面赤、手心烦热等上热下寒之表现,所以在治疗上需根据经络升降之机,喻降于升,方能促使相火归位,阳复入阴。

  如辩证厥阴心包之相火不降,可予柴胡升少阳三焦之经气,并予韭菜子、肉苁蓉、巴戟天、黄精等补少阴肾水;又如少阳胆经相火不降除可升三焦之气外,还需升厥阴肝经、降太阴肺经之气等,方药可选芍药降少阳胆经;桔梗、杏仁降太阴肺经之气;又可予当归、地黄、阿胶等养血润木,川芎、桂枝配合而升厥阴肝经。如此从相火所主之经络前后通道升降并举,方可止相火逆行,引阳气入阴,安眠复至。《伤寒论》中酸枣仁汤、小建中汤亦分别从少阳胆经之寒热不同的两个情况而降相火。

  2.2、开太阳而交通心肾

  手少阴心经经气下降,足少阴肾经经气上升,两气相通方能入睡,然心经与肾经之间连接需依靠太阳经,枢机学说认为,太阳主开,阳气由此升发;而手太阳经属小肠,足太阳经属膀胱,小肠主液,膀胱又为州都之官,其内所储之水液性寒属阴,故太阳寒水又需降,由此可知太阳经具有“升极始降”,“以开为降”之特点。若太阳经气不畅,当开不开自然引起当降不降,不仅出现项背不适、后头胀痛、出汗或无汗等荣卫不和的太阳经证之象,也常影响心肾之气的相交发生不寐,且该类证型患者多兼见有心慌胸闷,夜起次数增多,畏寒怕冷等表现。治疗上除可用黄芩、黄连、川牛膝降心经之火,阿胶、鸡子黄益肾水助肾经之气上行外,更需注意心肾升降之要道太阳经,开太阳方可降心火,因此方药可选附片、桂枝开太阳而辅助心肾之经相交。正如名医刘渡舟在治疗虚劳所致心肾不交、阴阳摄持不利之证时便在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天雄散”(炮附子、桂枝、白术、龙骨)的基础上新加鹿角胶、阿胶,收到较好的疗效。

  2.3、固中焦而顺畅经气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且升降互用,为全身气机之枢纽。若因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精神刺激等原因,而导致阳明胃经不降,腑气不通,同时影响太阴脾经之升发,清气不升,即可导致“胃不和则卧不安”,且此类证型之患者多兼具头晕、眼皮沉重、大便干结等表现。因此治疗时常需固中焦而调升降。临床上也需根据证情有所变化,若有腹满、纳呆、大便溏薄、全省乏力等症状常可予粳米、大枣、党参、干姜等药补太阴脾经而助升清,若有便秘、痤疮等症状也可予半夏、大黄、桃仁、红花等药泻阳明胃经而助通降。治疗时也需升降并用,疗效方显。

  又因脾胃居于中焦,仿如气机运动之轴,为其他经脉升降提供枢机作用。无论君火相火、心肾之气的相交都会经过中焦,若无上述脾胃中焦不适等证,在治疗时也常需固中焦这条交通要道而利经气升降,如《伤寒论》之“薯蓣丸”降相火之时予理中汤方意稳中助相火归位,“麻黄升麻汤”中以四君子汤方意补益脾胃,助开肺经之火郁,升厥阴之气,而交通心肾之时亦常需此法助两气相接。

  以上所述的这些方面仅是从经络升降调治失眠的三个着手点,仍有很多的经气运动环节可入手干预,只要把握好升中有降、升降平衡、引阳入阴的总纲,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