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远CTO张进:为什么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TGO专访

 TGO鲲鹏会 2021-10-22
本期采访嘉宾:
张进,观远数据联合创始人 &CTO,拥有十余年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行业经验,TGO 鲲鹏会学员;
法国 UTC 数据挖掘硕士,曾就职于全球顶尖 BI 公司微策略(MicroStrategy)及中国互联网巨头蚂蚁金服集团旗下公司支付宝,2016 年加入观远数据负责产品研发。
作者 | Milan

01
以工匠精神,刷好栅栏看不见的那一面

2010 年是张进人生中极为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他认识了两个人:一个是现在观远数据 CEO 苏春园,一个是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这两个人对他往后的十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年,张进从法国留学回到西安,恰逢苏春园带领团队在西安交大为微策略做宣讲。刚毕业时,张进对 BI(商业智能)认知并不深,他记得苏春园在宣讲会详细阐述了 BI 产品以及场景价值等内容,他现场和苏春园探讨了一些问题,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他便进入微策略从事移动端产品研发工作,苏春园是他的大 leader,后来当苏春园决定出来创业,张进第一时间对他说,「你要出来我肯定跟你,随叫随到」。

算到如今他认识苏春园已有 11 年,张进欣赏他的谦虚和建设性地激发团队的创造力。

「我和他之间不是一个上下级被要求的体验,更多的是一起努力成就一番事业。他是 CEO,作为最大的船长,带着我们往远方去,我非常放心」。

张进说,他的理想是做出真正帮助企业产生巨大价值的产品,成为行业中的标杆和典范。这样的想法源于深受乔布斯的鼓舞。

也是在 2010 年苹果发布了 iPad,微策略全球 CEO 迈克尔·塞勒看到了 iPad 与 PC 端决策的不同,便布局移动端 BI 产品,后来写了一本畅销书《移动浪潮》。在微策略从事移动端工作后,张进开始去深度使用苹果产品,加入到苹果的开发者社区,翻阅苹果公司相关资料,当看到更多乔布斯内容时,他被乔布斯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乔布斯以高标准和高要求做出了被大家热爱的产品,给张进最大的启示是一个人做事不是为了简单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而是为了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正如,粉刷一个栅栏,不仅要去刷被人看到的那一面,被大家看不到的那一面,照样要以工匠精神刷好。

「不管别人是否能看见,自己内心要把它当成一个工艺品去打造,这样无论将来谁看到它,都能够体会到你的用心和热爱。」

02
To B 和 To C 产品逻辑完全不同

微策略是一个老牌的 To B 企业,1989 年成立后一直在做 BI。张进在微策略最大感受是好的 To B 公司和 To C 公司的商业逻辑完全不同。

在张进看来,To C 类产品可以通过各种新奇的玩法和体验,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和冲击感,但企业级 To B 产品,「最反感的就是频繁去改版,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因为 To B 类产品与 To C 产品受众不同。To C 产品面对的是群体中的个人,每个人与其他人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而 To B 类产品面对的是一个组织,从老板、VP,到总监、经理,再到一线的员工,各自诉求都有差异。

「你要聆听真正在使用这个产品的用户声音,也要知道老板采购产品想达到的效果,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冲突,我们并不能一刀切只听老板,或只听一线员工,这需要一个权衡的艺术。」

这种区别的背后存在一个深层次的逻辑。与 To C 产品能通过一些埋点手段从统计数据角度还原用户行为,产品经理也可以把自己当成用户之一去理解不同,To B 产品的结构化组织反馈和现场感很关键。

因此,产品研发不能简单套用数据公式去评估客户的需求是否合理,而要深入深刻理解组织里边的各个角色,了解一个组织想要通过产品解决什么样的挑战和问题。

众所周知,美国的上市公司,既有如 Facebook、Google 这样的 To C 巨头,也有像 Salesforce,Oracle 这样的 To B 巨头,两者的市值体量加起来并不像中国差异这么巨大。中国虽然 To C 类企业跑在世界前列,但还没有非常厉害的 To B 巨头。

基于对中美 To B 市场和 To C 市场的深刻理解,张进相信,随着互联网下半场、新消费时代的来临,中国未来十年一定会诞生出几家与 To C 类巨头市值相当的 To B 类巨头。这是非常大的一个空间和机会,也是观远努力的方向。

「我们做 To B 积累的经验能在接下来的 10~20 年发挥出来,每每想到这,团队都很兴奋。早几年优秀的人才都是被 To C 公司吸引走了,而现在互联网公司都在讲内卷,最根本的原因是增量没有了,内卷是存量时代才有的事。」

2018 年,张进带领研发团队参加微软 AI 黑客松荣获冠军,张进位于左三。

03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做正确且难的事情」是链家前董事长,贝壳创始人左晖提出来的,张进深表认同。

为什么是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张进觉得,眼下这个时代 0~60 分非常容易,挑战在于 60~70 分,70~80 分。虽然都是 10 分的提升,但每个 10 分提升所花精力和思考程度是之前的几何倍数。

「企业和消费者没有谁不喜欢 90 分的东西,这一定是正确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什么不愿在提升产品中去花更多时间呢?可能和当前的快餐文化、功利主义有关。」

张进谈到,「一些人习惯于快速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未来越来越难存在这样的空间,一个人若想走得更远,就要将自己擅长的事情往 80 分、90 分去迭代,将自己真正厉害的内核打磨出来,最终变成一个接近满分的状态。

企业亦是如此。从竞争策略角度看,市场领导者可以使用成本领先战略来扩大自己的份额,而后来者则必须要以差异化战略取胜。

「观远要做的不是一些渐进式的改造,而是要带来一个颠覆式的新产品,这是很难但正确的事。」

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观远经过 5 年的沉淀,积累 300 多家客户,其中不乏头部企业,如联合利华、百威英博、LVMH、丝芙兰、安踏、元气森林等,2020 年凭实力和口碑跻身 BI 领域的准独角兽行列。

鉴于目前中国在 BI+AI 数据分析与决策领域,还没有一家独角兽公司,找准「让业务用起来」的数据分析产品这样一个广阔的蓝海空间,让观远数据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

张进介绍观远有三条产品线:

  • 一是 Galaxy 产品线,主产品是 BI 平台,包括不少创新点,比如 SmartETL、移动轻应用、在线式中国式报表等。

  • 二是智能数据开发平台产品线 Universe,这条产品线有两个层面的价值,一个层面是构建企业的数据底层,另一个是承载与 AI 相关的功能,让 AI 更好的融入决策中。

  • 三是 Atlas 分析云,包括 AI 预测助手、云巡检、新锐品牌场景应用等云服务。

据悉,10 月 22 日,观远数据“乘云驾务”智能决策峰会暨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举办,此次峰会将正式发布观远智能分析平台 4.0,其中的 Atlas 分析云以及 DTC 应用市场(数据分析类 SaaS) 是本次发布的重头戏。新品最大的亮点是极大缩减了从数据到最终应用的时间,让客户感受到“云”带来的价值。

「世间奇伟之观,常在于险远」,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相信带着工匠之心的张进,终能乘帆远航,做出趋近极致和完美的产品!

Q&A
TGO1: 您认为从程序员到 CTO 应该如何实现快速角色转变?

张进:你要比现在的角色更高两个 level 去思考问题。如果你只是你刚加入到公司,你不要只看自己的经理,你要去理解你的总监在做什么;如果你升到经理,你要看上面的 VP 在做什么。

TGO2: 您每天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

张进:每天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看书。因为公众号文章可以碎片化时间去看,但看书是吸收结构化知识,写书和写文章对于写作者也是不一样的,好书值得慢慢揣摩。我有时比较忙翻不了几页书,但一旦有闲暇就必须给自己沉浸式的阅读的体验, 让自己时刻保持一个多元认知的思维框架,而不局限于现在的事情。

TGO3: 您最近在看什么书?

张进:最近在看今年的一本新书《打造真正的新产品》,这是面向产品经理的一个简易手册,如何通过理解“任务”来创造性设计新产品的书;同时也看了一本讲宇宙的书《超空间》,主要是介绍顶尖的物理学家们怎么看待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以及相关的迭代物理理论。

TGO4: 您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的?

张进:热爱自己做的事情,即便碰到挫折和挑战,也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沉浸进去,不要被一时的得失干扰,要尽快站在更高的维度看问题。

TGO5: 您做 To B 市场积累的经验是什么?

张进:在数据产品领域,做 To B 最核心的是让业务用起来。让业务用起来首先要理解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易用,一个是好用。易用套用今天的热词叫低代码,即不要假设企业的业务人员和我拥有同样的知识结构。如果说易用是帮助他提升效率,好用则是带给他不一样的体验,带来意料之外的价值产出。我总结了一个 面向 To B 类公司提供产品的公式是效果>效率>体验。如果你给企业做 to B 类产品,假如能让老板多挣一百万,对企业来讲就是最好的产出,毕竟企业就是在做生意的。所以,效果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效率,做花里胡哨的东西,业务需要很久才能学会,真比不上让他们进入产品后,啪啪啪点几下就会用;当效果和效率达到某种程度了后,最后要拼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