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世漫议】俗人说“吃” | 杂文 张相义

 文化佳园 2021-10-22

     “吃了吗?”是人们见面打招呼的一种最常用的问候语。有时感觉此问候语无聊,细思之,是有其缘由的,我们人类漫长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与饥饿作斗争的历史。从古代到近代,人们生存最大的问题就是吃。人们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最关心的是能否吃上饭的问题,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一代伟人毛泽东说: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享誉海内外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终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就是为实现一个愿望——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因此,人们在见面时最贴心的问候便是:“吃了吗”。而汉语中与“吃”有关的词句也是数不胜数。

      吃喝拉撒、吃喝嫖赌、吃喝用度、吃糠咽菜等词语,“吃”字都放在前。千里来当官,为了吃和穿,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天大的事,吃了饭再说,都是说“吃”的重要。

       形容一个人能过艰苦生活说他能吃苦耐劳,反之叫好吃懒做。形容生活富裕叫有吃有穿,反之叫吃糠咽菜、缺吃少穿。形容知恩图报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反之说狗黑子吃饱不认大铁勺……

        表达聪明人行事叫好汉不吃眼前亏,形容困境说得吃土,比喻有苦难言叫哑巴吃黄莲,男人靠女人吃饭叫吃软饭,形容不识好歹叫敬酒不吃吃罚酒,形容没良心说求狼食素,形容一个人狠毒叫吃人不吐骨头……

      生活中借用“吃”字表情达意也不胜枚举:吃力,吃紧,吃亏,吃醋,吃货,吃得开,吃官司,吃大锅饭,吃香的喝辣的 ,吃里扒外,吃一堑长一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吃不了兜着走,黑吃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靠山吃山,自讨苦吃……

     古人对吃也多有研究,春秋时孔子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不食”等论述。宋代词人苏轼是一位有名的“吃货”,他曾给后人留下许多名吃:东坡酥、东坡饼、东坡肉、东坡腿、东坡豆腐等,还给后人留下许多有关吃的诗文。

    现代社会物质财富充盈,人不仅吃的饱,吃的好,而且要吃的精美,更要吃出面子。在老家农村,一个人出生、结婚、死亡要大摆宴席,乔迁、开业庆典都要大吃大喝。

      中秋回老家吃大席听说一桌菜已经涨到六百元,且是最低起点,低于这个数厨子是不给做的,主家攀比之心作祟,一个不愿比一个差。而开席后每桌菜大都吃不完被妇女们打包带回家。当时甚感可惜且不解:为什么不以每个客人吃饱为原则而节俭点呢?古人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我们也要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礼节也要真诚而朴实,不能只为了面子而暴殄天物。否则,大吃大喝,日食万钱,纵有金山银山也终会寅吃卯粮坐吃山空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