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两过川南古蔺县的两河口

 古蔺同乡会 2021-10-23

红军两过两河口

罗 树

古蔺县的“两河口”这一地名有几个,这里的“两河口”是古蔺丹桂。红军长征时丹桂还叫“两河口”,有关四渡赤水的文献上所说的“两河口”,就是指后来的丹桂场。

据党史资料,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中,三渡至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两次经过两河口。


01

文献记载红军两过两河口
《红军长征日记》(档案出版社《伍云甫日记》):“318日,晴,由陈福村附近出发,行五里即到大树下休息(前方部队通过)。18时继续前进,经庙山(八里)、石板滩(四十里)至两河口(次日2时到达)”;“19日,阴,7时由两河口出发,经瑶坡洞、葫芦寨,在水田寨休息......是日张定右病重,寄在两河口过来二里路的群众家。”
《红军长征日记》(档案出版社《陈伯钧日记》)
319日,微雨,行军——由鲁家坪经观音塘、旱魃(粑)沟、草子坝、三元场到两河口,约60里(入川)。晨得报。近日茅台有川敌三旅,可能有强渡赤水河的企图。我们除以三十九团之两营扼守茅台河西,待黄昏后撤退外,主力均于拂晓后向两河口集中。是日虽因友军挡了一下路,但到达时还早。”
《红军长征日记》(档案出版社《童小鹏日记》)
317日,渡赤水河到草子坝宿营(20里),部队晨2时出发,我因事,故迟至天亮才走。318日,经三元场、杀人场(笑死人的名字),到三木坝(70里),此地又是四川界矣。途中见敌机二次,但未发现目标。在友军前进的路上投弹多枚。
《中央红军长征转战古蔺县乡镇统计表》:丹桂镇:自良村、金华村、正丰村、龙洞村、文星村、洗马村、现龙村、香元村、桂阳村、丹桂街场镇、丹桂街社区。军委纵队、红一军团,1935317日到321日。
三渡赤水:(1935316日到319日)
军委纵队:茅台至陈胡屯14庙山20水口寺(水口)17,马跃水(水口)17,石宝寨(石宝)30两河口(丹桂)25赞台(今大村辖)30......
红一军团:草子坝(贵州)混元山(丹桂)30双龙场(丹桂)15赞台(今大村辖).....
红五军团:贵州卢家坪、陈胡屯14里庙山35——两河口、
敌军:
蒋介石316日电:“....五、郭师长勋祺所部,由两河口之乡直向仁怀、古蔺,尾匪追剿....”。
潘文华318日电:“318日,匪大部在两河口、石宝寨、铁厂等地,其小股已窜到镇龙山附近.....
蒋介石320日电:“此次朱匪西渡赤水河,糜集古蔺东南地区,......剿匪成功,在此一举。勉之勉之。”
孙渡320日电:“.......据派赴水口寺方面的侦探情报,匪窜茅台过河后,分两路西窜:一经古蔺之两河口,一经水口寺、石宝寨.....
《古蔺图说长征》载:317日,红一军团从茅台渡口三渡赤水,经草子坝、熊洞湾翻越混元山进入古蔺县境丹桂镇白良村七社的田海清垭口,再经金岩、三元场、金华大垭口、驻马店、双龙场、大坪上抵达土城镇趱营台(今赞台)和改路沟一带宿营。
在混元山坳口,红军处决了从贵州草子坝抓来的土豪田海清。当地人将该坳口称之为田海清丫口。
318日,军委纵队从石宝寨出发,经石敢当、八字手、落马洞、大岭上、安家屋基、洗马塘抵达两河口(今丹桂)宿营。
在两河口,毛泽东在与周恩来讨论军事部署时讲到:“调出滇军就是胜利!”(刘伯承传)
行军途中,一红军干部将毛泽东、项英等领导人参与起草的法律印本遗失在洗马塘王家。

02

丹桂老人深情忆红军
近期,笔者一行到丹桂,采访了当地几位老人。他们有的是红军经过丹桂时才几岁,有的是红军经过时还没出生。但对红军在丹桂留下的故事,他们讲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生于1939年的王崇乡,今年已经82岁。他说,小时经常听到父亲王国衡讲,红军从茅台过河,经草子坝、三元场、大泥塘、双龙坝到两河口,一路上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连路边的土地都没去踩。他所知道的流落红军侯家柱,是江西兴国人,被国民党清乡队抓到丹桂乡公所准备杀害,三合头龚家是团总,不忍心看到有人对红军娃儿下毒手,凭着自家的社会地位和乡公所的关系,求情请他们放人,这样才把侯家柱从死神面前救了下来,以后帮他家当了长工。后来,侯家柱在当地结婚生子,定居丹桂,有子两人。
王崇乡家的“堂屋”贴满领导人的像

王崇乡还说,没有毛主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从1976年主席去世那年起,他就按照川南祭祀老人的风俗,每年除夕都会给主席“烧香烧纸”。
退休干部胡光耀生于1936年,老书记对红军长征在丹桂的故事记得特别清楚。他说,他在职时就调查过红军在丹桂的情况,流落红军除了侯家柱,还有罗安全,岳池县人,帮祁泰昌家当长工。解放后分到龚家房子,记得罗安全说在杨家坳打了一仗,二合树的土匪打死了红军,罗安全回去过老家,去世七八年了,活了八十多岁。至于黄木新,是当个兵的,但不知道是不是红军。胡光耀和邓吉康比他大十岁,说过红军经过三元场、大尖山往大村、太平渡,也听说过毛主席在瓢儿井舀水喝。
丹桂“瓢儿井”

坪山雷清楠七十多岁了,他自幼在外婆家长大,自小听到外婆王雨珍讲了很多红军故事。外婆说过,红军是从老鹰沟下来,经过坪山,到了麻窝罗灿然家,在坪山拉猪来杀。雷清楠的四舅陈德俊丙辰(1916)年生,当时参加了红军,1951年转到地方,是石宝大区的第一个党员,但因无文化,不能胜任古蔺武装部的工作,后调到丹桂人民政府坐办公室,还是无法完成工作,调到丹桂供销社卖盐巴、煤油,当时群众很穷,陈德俊也算不清楚账,就送了一些给他们,虽没贪污,但因其不适宜这些工作,最后在“四固定”时给组织申请要了一块田和一块土,这样就回家种田了。
已过古稀之年的刘应刚说,丹桂老鹰沟是他们家族的大庄园,主人叫刘凤祥,是当时的大团总,但面和心善,从不欺压人,在老鹰沟一带口碑很好,饥荒年辰把饭煮起,贫穷人家干活了来吃。红军长征经过老鹰沟,刘凤明团总一家全部跑光,红军在那里驻扎下来开仓放粮,生火煮饭,打听到刘家的为人是经常做好事,没把他家当作土豪处理,除了分了粮食,其他的东西完好无损。

丹桂老鹰沟刘氏老宅“天禄阁”
现龙村一组康庄坝王兴道,现年84岁,讲述和上面两位的差不多,老人提到的是,他听到老一辈人讲,和侯家柱一起流落下来的还有两个红军,当时这三个红军在岩底下躲藏,王大道一家看到红军可怜得很,他王西欧给红军送饭,后来,有两个到贵州二合去了,其中一个与秋香结婚。不过在他们家大门顶上的墙壁上,还保留一些标语,这些标语是木炭写的,有些看不清楚了,他记得有“打倒反动军阀王家烈,不当白军当红军”“大哥学木匠,坐在高楼上”.....,每一副标语后面都有一句“巴通  宣”的字样。他以前没意识,没去记,记得在丹桂工作的陈祥烈去抄过,不过已经去世多年了,不知他的家属还保存没有。
刘明泽生于1938年,已满84岁。刘明泽说,他的童年在“立木楼”度过的。那时他们家境富有,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绅粮。然而,他们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凶狠,其实是很善良的人,祖老祖辈都提倡做好事。他听到老人们说过,红军来前的几天,就有外地口音的人到两河口耍猴戏,但地方上宣传红红军是“红眉毛绿眼睛”“要抢人和杀人”,听说红军来了,他们家跑光了,剩下的是几个帮工。红军来了打开他们家的粮仓,喊帮工赵二嫂和彭二娘一起帮忙拌米,然后拿了粮食给他们作工价,每个人足足得了一背谷子。一个红军迟了三天到达,因伤势严重停留在他们家附近的黄泥塝,他们家的长工张尊林、张相林、刘老珍三人猜测这个红军有手枪,如果得到这把枪,可以卖十几石谷子,他们就去搜了红军的身,只得到一面红旗,红军后来死了,我们家用棺木把红军埋了,在彭少云家对面,周围的人都晓得我们立木楼埋红军的事。我的婆很生气,说你们把红军弄死了,红军二次回来,要烧了我的房子,我要你们的命。刘老珍吓跑出去了,一直没回来,解放后,另外两人被劳改。我们家组老祖辈行善,我父亲去劳改,几个月就无罪释放。
听说,红军在中寨沟,了解到一个姓罗的人,常欺压乡邻,就悄悄藏着,等着罗回家时,把其砍死扔在厕所里,其实罗家产不大。
李先光现年86岁,家住丹桂街上,曾任街长多年。说起红军过丹桂的事,他说目击者罗文祥、孙昌林、丁兴发给他谈过,红军经过路线和流落红军,和几位老人说的大体一致。他特别提起,他听到很多人说过,当时两河口街上,基本都是茅草房,房屋狭小,红军没进屋。加上街上地处河床,周围的山上有人家的都住有红军,而在离街不远的麻湾板壁房,是丹桂河边的半山上,前后都住有红军,罗文祥、孙昌林、丁兴发亲自给他说过,半山处的麻窝板壁房里,那里架有伸到房外的线子(但当时他们不知道是天线),那时他们还小,穿来穿去的,没人管他们,不时听到“嘟嘟嘟嘟”的声音。

当地古稀老人们听说的麻窝老宅架有“天线”  

①伍云甫,长征中历任中革军委三局政委、二局政委、直属第二政治处主任。

②陈伯钧,长征中任红五军团参谋长,率部为中央红军“断后”,有“铁屁股”之称。

③童小鹏,长征中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保卫局秘书长。

④王海清主编《四渡赤水在古蔺》321页。

⑤古蔺县委宣传部编。

⑥2021年9月30日笔者与县政协刘谦、老促会王萍、政研室郭艳林及丹桂镇政府组委李元江等人实地调查。


文 | 罗树

投稿请加小编微信 | gltxh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