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美(《爱在元胜》续集第47、48章)

 淮阴语文 2021-10-23

家乡美(《爱在元胜》续集第47、48章)

张继胜

     第47章

张小可在龙洞窟画好图纸,回到元生榜家里,天都黑了,老汉苟大春已做好了晚饭,摆在桌上,专等着他俩回来就开饭。

别看苟大春是个男人,做茶饭很有一手。以前苟大春是相当的抠门,那是因为婆娘去世了,一个人养个娃儿,又无一技之长,全凭脸朝黄土背朝天盘泥巴种庄稼过日子。不抠门节约弄啥子来供娃儿读书,还要修房子给他讨婆娘?好在儿子苟学军也争气,辛辛苦苦种了三年的杨梅今年头次挂果就卖了不少的钱。从苟大春包里从来没有放过千元钱的履历看来,他家一步就进入了小康社会。他现在也想明白了,既然党和政府要全民脱贫,那就是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眼看着儿子媳妇为振兴乡村劳禄奔走,十分辛苦,他就在屋头当起了伙大嫂,一日三餐变着法子尽量将饭菜做得可口,让年轻人吃好了,有精力为人民办事。

张小可看着公爹老汉成天捆根围腰,围着锅碗瓢盆转。家里洗碗喂猪的活儿一揽包干,像个妇女一样,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多次下厨,叫爹老汉去休息,自己来做饭,请爹老汉吃顿现成的。可苟大春不干,总是笑眯眯的说:“小可啊,爸爸不累,不就给你们煮煮饭嘛,有什么累的。”

对门适户的樊素花,自从女儿嫁了后,她这颗为母的心啊,仿佛瞬间被掏空了一样。尽管老公张富云放着福建那边的工程不做了,专门回来陪伴她,也学着年轻人样“秤不离砣,公不离婆”。无论樊素花喂猪煮饭挖麦田或是下岩割猪草,他就像根尾巴一样,在樊素花屁股后面当跟屁虫。尽管如此,樊素花还是觉得有老公跟在屁股后头也不好耍,觉得和女儿说话比较知心。于是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就遛到团葱屯水田那边女儿家,找女儿摆龙门阵。一摆就是一两个小时,不晓得她们有好多龙门阵摆不完,常常使女婿苟学军坐在那听得摇头晃脑打瞌睡了她还舍不得走。有时苟学军在背地里跟张小可开玩笑说:“你妈这么舍不得你,我干脆跟岳母说,我退货算了。”恼得小可一拳打在苟学军肩上,娇嗔地说:“你敢!”

当晚,樊素花又来找张小可摆龙门阵。小可正要和苟学军商量修6队堰塘事,没时间和妈妈闲聊,小可只好将妈妈请回去,说好明天晚上再来。

苟大春听小可俩在自己房圈屋说,要将龙洞窟堰塘的水引上康平寨去。也走进来说:“小可,你想把龙洞沟的水引上寨去。可你想过没有,用什么方法把水弄上岩呢?”

张小可:“爸,你坐。我们打算先把堰埂子修好,先把水蓄起来,再建一个水泵房,用抽水机将水抽上去。”苟大春在靠门的椅子上坐下,听张小可说用抽水机将水抽上岩,连连摇手说:“要不得,这怎么要得。用抽水机抽,有油污,水会受污染,污染了的水灌田浇地还可以,吃就不行了。”

张小可猛然醒悟:“这真是个问题。”然后问苟大春:“爸,你说用个什么方法把水弄上岩去。”

苟大春:“用水车抽。就是没有抽水机之前农村人用木制的抽水机。用这个抽水,水才不会受污染,才不会有怪味,寨上的人才可食用。”

张小可:“这倒是个好法子。问题是现在到哪买得到那样的水车?”

苟大春:“像现在的高科技年代,要买上百年前的土制品,可能不好买哟。只有自己做。”

张小可:“像这样的老古董,谁还做得来。”苟大春神秘兮兮的说:“有个人会做,不知张主任你请不请他。”

张小可:“只要他会做,怎么会不请他呢。爸,你说,哪个会做这水车。”

苟大春没有再往下说,只顾自抽叶子烟。苟学军挤眉眨眼地说:“会做水车那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看我们张主任能不能慧眼识珠,看没看出来他是位能工巧匠。”

经苟学军这么一说,张小可猛然想起:小的时候,她随苟学军一起到他屋头来耍,苟学军曾向她展示过他爸爸珍藏起来的祖传家什——木匠工具,他家的木工用具跟我们看到木工所用的工具不太一样,有些古怪。苟大春这时候才说,他的祖籍地在大巴山中,祖祖辈辈都是木匠。大山上农村种田,抽水灌溉就是要这样的水车,所以苟大春的祖上就是专门做水车的。张小可听了,喜出望外:“那就请爸爸做一架出来我们看看。”

苟大春欣然同意,开玩笑地说:“好嘛,你们去修水库坝子,我在屋里做水车。没有参加修堰劳动,张主任不要扣我的工分嗬。”

苟大春的话,把小可逗乐了。笑着说:“爸爸,你在屋头做水车吧,没人会说你偷懒。我照样给你平工分。”说完,一家人都笑了。

第二天,小可很早就来到村委会,搬出早已准备好元胜村来凤食品厂生产的面包、蛋糕点心,以及她家今年卖剩下来的杨梅自制成的杨梅干、杨梅酒,摆在会议主席台桌上。在开会之前,她要先请全体村民品尝元胜的特产。

早饭过后,村民陆续来到元胜村委会会议室,将会场挤的满满当当的,黑压压的一片。社员看着主席台桌上摆的那些吃的,觉得奇怪。这在元胜村历次开会没有见过的。村民们不知张小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引发台下议论纷纷。

张小可首先说:“在开会之前,先请大家上来,品尝一下我们村食品厂自己做的面包点心,还有我家做的杨梅干、酿的杨梅酒。吃了,喝了,我们再开会。”

有社员问:“主任,你叫我们吃了、喝了,等哈不得找我们要钱嘛?”

张小可呵呵笑着说:“不会向你们要钱的,我是叫你们尝哈我们村的特色产品。前几天,广安市委市政府主办招商洽谈展销会,我们元胜村生产的产品也拿去参展了。并且一炮打响,拿到了几单订单。因此,我们的食品厂要扩大规模大量生产。建议乡亲们不要出去打工了,就来食品厂上班。在家乡厂里打工照样拿工资,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待我们村家家户户的杨梅都摘果了,杨梅干、杨梅酒也要扩大规模,我们将建一个杨梅干烘焙厂和杨梅酒酿制厂。你们今天吃了认为好吃,觉得有钱赚,就回去把你自家的杨梅树拾掇好。不会弄的,来请教村'农技术员’苟学军同学,他将免费向大家指导果树栽培技术。”

大家听了,都依次上台拿杨梅干和元胜面包厂生产的面包蛋糕点心吃,用酒提子在酒坛里打酒喝。有的社员讲礼,不好意思上来拿别人家的东西吃,张闽川抱起装蛋糕的箱子,走到人群中,每人分发两个。何烂龙看到有人上去拿东西吃,他坐不住了,从人后挤到人前,他别的不着急吃,现在就饿那口烧老二(酒)。他从酒坛子里扯上一大提子酒,倒在碗里张口就喝。他以前没有喝过这玩意,看着碗里酱红色的杨梅酒,把它当成是红糖开水,一仰脖子,大半碗杨梅酒直接灌进肚子里。谁知这杨梅酒的烈性不输60°的龙台高粱白酒,还没品出是个什么味,直呛得何烂龙脸红脖子粗,被呛咳得泪流满面咳嗽连天。苟大春看到了,直骂何烂龙“你娃儿是刚从国民党的大监卡房放出来的,还像胀牢衣碌(吃监狱饭)一样。”

何烂龙顾不得苟大春骂他,他就是这个德性,是被人骂惯了的。无论你对他说些什么刮毒话,他依然是脸不红心不跳,不气又不恼。

何烂龙扯起衣袖擦干眼泪,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张闽川手上箱子里的面包点心。张闽川见发得差不多了,大家手上都拿得有在吃。箱子里还剩有几个,看来是多余的,闽川索性连箱子一起给了何烂龙。烂龙接过箱子,也不道声谢,直接拿到墙角里自吃不暇。

跑腿主任和张小可坐在台上,环视会场一周,发现过去的文书徐良信也坐在会场里,跑腿主任向他喊道:“徐文书,你既然回来了,就该坐上来,我们一起主持村务工作。”

徐良信说:“我有负元胜村民重托,脱离村务工作已有时日,不宜再和老主任一起主持村务工作了。请老主任另请高明。”

跑腿主任:“都是乡里乡亲的,说话不要弄得文绉绉的。当初是元胜村民用选票选的你当文书,现在元胜村民没有用罢免票罢免你的文书职务。所以,你还是元胜村的书记员。今天这个会,需要你来做会议记录,形成文件入档备查。”

大家都跟着附和,将徐文书推上台。张小可清清嗓子说:“请大家安静哈。今天把大家找来开这个会,主要有两个议题。一是国家要在我们党建党百年之际,实现了全民脱贫,挂牌成立了振兴乡村工作局。我们村因此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小组,我任这个小组的主任。为了振兴元胜村,经村委会研究和与各村民小组长讨论决定,对我们元胜村作出如下规划。正确与否,我现在提出来,与广大村民一起商榷。”

张小可说罢,起身拿过一支粉笔,在主席台黑板上刷刷地画出一幅元胜村地形地貌示意图。坐在会场里的那些所谓的天棒、叫雀,看着这幅图,顿时就被镇住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那一任村主任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几下就把元胜村画出来,而且把元胜村的沟沟壑壑画得维妙维肖。就像带兵打仗的将军,对着沙盘推演。由此可见,张小可并非庸碌之辈,不愧为四川农业大学的高材生。如果她不深爱着元胜村,是不会对元生榜了然于胸的。

张小可指着地图上九个生产队的地形地貌说:“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对我们村的产业结构做如下规划。1、2、8队,地处元胜坝子,都有上好的老水田,水利资源丰富,水肥田沃,宜种植水稻,在水稻田里放养鱼虾。这样既能产粮食又有经济收入。但不能养小龙虾哈,这家伙爱打洞,你将它养在水稻田里它会把你家田埂子打成蜂窝煤状。关不起水影响水稻生长不说,你还找不到它躲藏在哪。要想养它,得另外修个养虾池,用网箱养。张家大沟那一垛深脚泥田,建议户主将它建成养鱼池。养鱼、养鱼鳅、养黄鳝都行。3、4、5队,一半沙田一半坡地。这几个队的沙田可种大棚蔬菜或种杨梅,我们拟将这几个队,打造出一个广安市的万亩杨梅基地。6、9队地处岩湾,沟深谷峡多坡地,这两个队的坡地和康平寨全部用来栽果树。前几天我将这些地的土壤取样,拿到四川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去化验了一下,这些坡地适宜栽种苹果、雪梨、葡萄。鉴于岩下坡地已成荒山,杂草丛生,建议岩下住户可以搞养殖业。岩下现有五户人家,你们五户散居在不同的岩湾,相距遥远。你们五户不但在自己的坡地上栽果树,还可以养野山猪、野山牛羊和野山鸡鸭。养的时候不要跟风,不要看到别人养啥子就眼红,你也跟着养啥子。各养一样,要养成规模,至少要上万只那么饲养。”

杨八字听张小可说,现在岩脚底又栽果树还能开饲养场,当即表态说:“我也搬到岩脚底我祖祖以前居住的岩湾去住。反正那条岩湾是以我祖祖名字命名的,大不了叫迁回原籍。”

大家听了,呵呵大笑,说:“杨八字,你莫搬到岩下去住。岩下草深湾多,地广人稀,你婆娘走丢了你都找不到。”

张小可笑着说:“德福表叔,你要想清楚。如果你真的要下岩去办养殖场,我们村委会给你把房子修起,水、电帮你接通,再帮你申请国家补助。”

杨八字挠着头皮想了会说:“那算了嘛,我还是跟到你们学栽果树,办养殖场的事还是留给长期住在岩下的人家吧。我下岩去住,婆娘要是真的走丢了没人给娃儿喂奶,这样子划不来。”

杨八字的一番话,引起会场里一阵嘻嘻窃笑。这时候有人议论说,要是小可早点来当村主任,早有如此规划,我们村早已富裕了,何必千里迢迢的到外省去打工,去看别人的白眼,受别人的窝囊气。去外省打工了,没有陪伴到家里的娃儿,老人没有照顾到,老婆也空闲着。细想起来,心里真不是滋味。

也有人质疑,养(种)这么多东西,以后拿到哪去卖呀?

张小可说:“只要你们肯干,我们随即成立'元胜村农民合作社’,合作社由镇政府和村委会干部组成,它的职能就是解决村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你们对外联系销路,免费为大家服务。现在,我们的村公路已联通广恒快速通道。北上达州,南下广安,西进南充,东出前锋。多则一两个小时,少则二三十分钟就到。我们农产品,也可以自己拉进城里去卖。有嫌麻烦的,也可以批发给果贩子或是菜贩子,让他们去卖,自己当老板,坐到屋数现钱。有想多赚几个钱钱的,可以将它投放到淘宝、京东、惠农网上,这些都是我国最著名的电商平台,信誉度极高,你们自己开网店。我初步接洽了下中通快递公司,他们愿意来元胜村设营业点。只要有人在网上下单购买我们的农产品,保证六公里内,1个小时内送达。省内一日送达,省外二日送到客户手中。我们元胜村的农产品,搭上现代网络高速快车,不愁没有销路。”

社员群众听了,悬起的心落了地。纷纷表示要得,我们听从张主任的安排。小可接着说:“好了,第一个议题就这么定了。现在再来说第二个议题。”

第48章

闹哄哄的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都侧耳细听小可讲的第二个议题。

张小可:“第二个议题,要想振兴元胜,就必须要兴修水利,就得重建6队龙洞窟水库——”

张小可话一出口,马上就有人举手反对。尤其是过去在村里所谓的咬卵匠,他们反对的声音是最大。说在七八十年代,石笋区准备修那个龙洞水库,还调石笋、白市、恒升三乡镇的劳力来参与。砌库坝的石料都准备好了,结果一场大雨,堰塘里没水了,成了个干堰儿,从此修水库的事就不了了之。一个区政府举三个乡镇之力都没有修成,你张小可仅凭一个村的劳动力,就能修成一座水库,是不是痴人说梦哦!

张小可不理那些咬卵匠的反对声,继续说:“那个堰塘不蓄水的原因我找到了。我们不但把它修起来,还要把水引上康平寨去,帮助寨上居民解决用水困难。同时修两条水渠,一条经墨线石坝过青杠林到达康平寨;一条经吊脚岩过大地湾到达团包岺。这样就能灌溉全村,也解决寨上居民的饮水难题。”

“能行吗?堰在岩脚底,康平寨在山梁梁上,落差起码有十多米,路途那么远,要引水上寨,水是不能往高处流的。用抽水机抽?岩那么高,扬程过大,要多大功率的抽水机才能把水抽上去?你要给我们说清楚,讲明白,我们才放心的跟你一起修水库”。

说这番话的叫杨树林,是康平寨上的一个打石匠。这些年在屋头业务不好,跟着四川流动大军出去在广东潮汕地区一家花岗岩石材厂打石头做石板材。刚听小可说要修龙洞窟水库,他举双手赞成的,他非常想把在沿海地区学来的深坑取石技术向村民展示哈。后来听小可说要把水引到寨上去,杨树林听了摆脑壳,也觉得那是不可能。

张小可拿出在堰塘边画好的图纸贴在黑板上,指着图纸说:“你们看哈,现在的堰与岩边相差八米。我们将堰埂子筑高六米,蓄水五米,不是水面和岩边相差三米。我们再用水车将水抽上岩,水车就是以前大山上农村种田抽水的那种水车,我已经找人在做了。水上岩后,顺着水渠流到墨线石坝。我们先在墨线石坝取石头修水渠,取了石头后形成的深坑作为蓄水池。从这里再往上抽流到青杠林。青杠林有个废弃了的干堰儿,稍加维修,又是一个蓄水池。水到了青杠林,我们同样用水车再往上抽,就可以从西门进康平寨了。”

大家听了,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只是水走这么远,在路上定会受污染。到了康平寨,种田浇地倒还可以,要是人饮用,恐怕不行。

张小可说:“这个问题,我们想到了,村委会决定从5队修一条水泥公路到康平寨去,蓄水池和水渠都埋在公路下。这样水就不会受污染了,一举两得。”

经小可主任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可行,没有一个人反对。连那些号称咬卵匠的人听了也哑口无言。特别是寨上的人,是巴不得马上把水库修好,把水引上康平寨,早点吃上清甜可口的甘泉水。康平寨对面坡地较多的那几个队,也巴不得把水渠修好,水顺着岩湾流过来,浇地种田都受益。最后在举手表决时,几乎是全票通过。徐文书做好会议笔录,作为村委会文件存档备查。张小可当即宣布“维修龙洞窟水库指挥部”成立,大家一致推举张小可任指挥部部长,以便协调全村劳力资源。

在外务工回来的,表示暂不出去了,留在家里把水库修好,把水渠修通。既方便了自己,又造福他人。有的在外是包工头,揽的有工程走不开、有的娃儿在务工地读书,非要马上带娃儿回去上学。这些人特别向张主任请假,水库是莫得办法亲自修了,但愿意出钱,当场就向指挥部捐款。有的捐三千,有的捐五千。捐款的多少,根据各人的意愿和经济来源不等。也有捐万字头的。在张家新祠堂侧边座的欧老表,别个在贵阳当了十多年的包工头,这回家乡要修龙洞窟水库,直接用微信转账,向元胜村龙洞窟水库指挥部捐款十五万元。

谭超特地来到张小可跟前,向张主任请假。说是广东那边还有点活路没有做完,两口子明天就过去把那点活路做完了,工钱结了,就回来搞个养殖场。虽然无法参加修水库的劳动,但也向修库指挥部捐了三千元的款。

会议结束,张小可和徐文书、跑腿主任与各小队队长一起,清点了一下全村社员群众对修龙洞窟水库的捐款。连同微信转账和支付宝支付,加上现金,共收到社员的捐款近百万元。看着这堆红彤彤的现金钞票和捐款数字,张小可也摸清了元胜村民现在的贫富状态。说明元胜村民在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当中,通过这几年脱贫攻坚的不懈努力,元胜村民并不是很穷的那种,大多数村民家中是有存款的。现在需要帮扶的,也就是住在岩下六九队的五户人家。他们住在岩下不同的五条岩湾,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尤如五个小王国,不通公路,几乎是和外界与世隔绝。要使这五户人摆脱贫困,张小可心想:首先把龙洞窟水库修好,把水渠修通。分别在康平寨和团包岺建两个自来水厂,把水连贯到各个村组,使家家户户都用上干净清甜的地下自来水,以解决当前的干旱用水问题。然后将公路修下岩,修到岩下五户居民的地坝中。公路通了,再因地制宜重点扶持他们搞副业,不愁这五户人家富不起来。

张小可当即决定,将社员群众的捐款存入白云农商银行,立一个专项帐户,作为修水库、修公路等基建资金。她叫李宏喜找两个箩筐来,把今天的捐款用箩筐装起,并请九个生产队的队长一同前往白云农商银行,开设专项账号,以便监督账户内的资金使用情况。

李宏喜用箩筐挑着钱,九个队长和张小可一路跟着,前呼后拥,来到白云农商银行,声称要存钱。银行门口两个保安见有客户用箩筐挑钱来存,吓了一大跳,如临大敌般赶紧在门口拉起警戒线,站直了腰杆,不许闲杂人等靠近警戒线。在银行附近耍的人见元生榜的人挑一大箩筐钱来存,都围站在警戒线外看热闹。当他们听说这些钱是元胜村民捐款集资修水库、修公路的集资款,好羡慕元胜人民的富有,好羡慕元胜人大公无私团结互助的精神。见元胜村委会那么有钱,一直跑货运的货车司机当场就向张小可揽生意:“张主任,你们村修水库,修公路的水泥、石灰、沙石料我包了,一哈哈我就给你运到工地上来。”

张小可说:“只要你要的价钱公道,托你运输也可以。”

货车司机:“只要你付现款,我给你打七折。”

张小可:“好,就这样说定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墨线石坝上就来了一群人,他们带来的家伙什是大锤錾子、铁锤塞子等打石头用的工具。张小可清点了一下人数,元胜村的打石匠居然有十多个。虽然他们年纪都不小,全在五十岁上下,但他们一个二个的都精神矍铄,干劲不输年轻人。

他们来到墨线石坝,十多个石匠师傅们拿出錾子铁锤,叉着八字型大腿蹲成一排,顺着鲁班祖师爷弹的墨线缝缝打石口槽。一时间,铁锤捶打錾子的“叮当叮当”声响成一片。不一会功夫,一条四方形的石槽口已打好。杨树林是元胜村石匠队伍中年岁最大资历最老的一个,是公认的轮大锤的舵把子。以前的广安农村修桥、修水库堰坝,或是修房子的地脚石,不像现在直接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是全靠石匠开山采石。先把大石头打成长方体的条石,再抬到工地上去。打石头的大铁锤有60多斤重,锤把分硬杂木和老竹篾片两种做成,杨树林更喜欢用老竹蔑片做的锤把,很棉软,打下去着力大、省力,不弹手。他见石槽已开好,就将铁塞子塞进石槽缝里,吐泡唾沫在手心里搓了搓,拿起大锤,喊起了川东石工号子:

“哟豁喂嘿——

未举锤来先把号子喊呐——

哟,豁,喂——

举起大锤哋把山开哟,

哟——豁——嗨——”

随着一声“哟豁嗨”,杨树林高高举起的大锤,“叮当”一声落在铁塞子上。

“打一锤来吼一声呐——

打得石头两边蹦呐——

哟——豁——嗨——

不怕你石头坚又硬哦,

我一锤一锤哟嗬喂,

把你分哟

哟——豁——嗨——”

正在水库坝子上挑土的留守妇女们,听到杨树林喊的打石号子,觉得好笑,在那窃窃私语咬耳朵边边。杨树林见有人在笑话他,仔细看那妇女,原来是元生榜石河清李荣浩的婆娘。论辈分,杨树林和李荣浩是老表关系。平辈人有玩笑开,于是,杨树林轮起大锤,喊着打石号子开刷表嫂:

“嘿依个咗耶诶——

隔壁表嫂你莫笑呐,

老表留你守空房呐嘛,

表哥在外伴花眠哟嘿

表嫂诶——

你田干地裂空着忙吔,

哟——豁——嗨——”

使杨石匠万万没料到的是,那婆娘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听到杨石匠利用喊号子在骂她,也不示弱,将锄头扔在地上,手叉杨柳腰,开口唱道:

“今早路过黄岩坡

听见石匠在唱歌

有心陪你唱两个

可你唱的蛮子歌

大田栽秧栽上梁

人人都在致富忙

感恩党的政策好

瓦房拆了建楼房

我劝石匠莫轻狂

打石工作放心上

假若脚下没站稳

滚下岩坡笑断肠。”

李表嫂的一曲川东民间小调,把工地上那些个石匠们羞的面红耳赤,无言对答。广安农村人都晓得,岩坡上的打石匠、河里划船的艄公最会诀(骂)人。过去这些打石匠艄公们,只要看见有年轻妹儿从路上过,都用号子来诀过路的妹娃儿。遭挨了诀的妹儿简直拿他们没办法,只好加快脚步走开。表示懒得张(理)你这些神经病。谁知杨石匠今天用号子逗的是李荣浩的婆娘,人家是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歌舞表演的,上台表演节目都不虚场合的人,难道还怕你石匠用山蛮子歌来诀她?人家直接用民间小调怼回去。这下石匠才晓得,现在嫁到元胜来的小媳妇们,都是桐子树叶上的火辣子,招惹不起了。石匠也不好意思再喊号子了,只有闷声打石头。工地上除了铁锤捶打錾子的“叮当”声,就是姑娘们银铃般的嘻笑声。

正在这时,工地的另一侧,传来一声:“喂——呀——”

接下来就是一段清脆婉转的川剧名家蒋淑梅演唱的《绣襦记》唱段:

“烟花门巷多阴险

红粉骷髅非誓言

羊狠狼贪狐献谄

悠悠欲壑本难填

我生薄命如蓬转

兰似香焚膏自煎

锦屏空把青春贱

百岁流光箭离弦

青春一去迟暮感

桃花人面怅当年

孽冤解脱休留恋

莫听浔阳商妇弦。”

不用说,这唱川戏的,是被元胜村民称之为“川剧艺术家”的杨清柠。昨晚上在五同庙那边打围鼓回来,听说村里在修龙洞窟水库,全村男女都参加了。他在床上睡了一个囫囵觉后,心想:别个张主任发动群众兴修水利,这是功在当代,利于子孙的事。我岂能落后!于是,拿把锄头也来参筑坝加劳动。刚才听到那年青妇女唱的川东民间小调好听,见无人附和,一时兴起,就跟着来段他昨晚刚唱过的段子,以抛砖引玉看有没有乡亲们把这歌接下去。

可是,杨清柠的川剧唱的再好听,歌词的意思却没有一个人听懂。不晓得他唱的是个什么意思。于是张小可问他:“杨表叔,你刚才唱那段,太深奥了,我们一句都没有听懂。你能不能帮我们解释一下,那是啥意思?”

杨清柠笑笑,说:“你没听懂啊,那我解释给你听。这个《绣襦记》,讲述的是唐朝江淮荥阳府常州郑刺史之子郑元和赴长安应试,欲求取功名。闲时到花街柳巷游玩,与长安名妓李亚仙一见钟情,整天与李亚仙混在一起。不久,郑元和带去的金银全部花尽,最后连仆人来兴都给卖掉了。鸨母李大妈见其财尽,便与贾二妈设下金蝉脱壳之计,将郑元和骗走,暗中搬家。郑元和找不到李亚仙,遂流落江湖,充当歌郎,以送殡唱孝歌为生。其父郑儋进京述职,见郑元和与人唱丧歌,认为他有辱家门,将郑元和鞭笞至死,弃尸荒郊。后郑元和被人救活,寄宿在庙里收养乞丐的悲田院,学会了唱莲花落,在长安街上沿途叫化。一日风雪交加,郑元和唱着莲花落在长安城中沿街乞讨,恰巧来到李亚仙居处。李亚仙自与郑元和离散后,旧情不忘,一直拒绝接客,等待与郑元和重逢。这时见到郑元和,便急忙将绣襦披在郑元和身上,并将其拥入暖阁之中。然后又以利害关系说动鸨母,自赎其身,另租屋与郑元和同住。亚仙卖掉钗环首饰,买回书籍,甚至剔目毁容以绝元和心中杂念,督促元和发愤读书。郑元和亦立下誓言,不考取功名绝不回来。后果然高中状元,任成都参军。郑元和携李亚仙来四川赴任,恰值其父擢升成都府尹,相会于驿馆,两下尽释前嫌,亚仙与元和也正式结为夫妇”。

杨清柠一边干活,一边为张小可讲《绣襦记》的故事。有几个元胜村民说:“杨艺术家,你唱的这个川戏太深奥了,我们没有听懂,你能不能再唱个我们听得懂的来听哈。”

杨清柠:“好,要得。”于是又唱起梅派京剧《苏三起解》:

“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内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人言洛阳花似锦,

偏奴行来不是春。

低头离了洪洞县境。”

杨清柠的一曲《苏三起解》唱完,真的听醉了元胜村修堰埂子的人,不得不佩服高手在民间。这戏唱得太好了!乡民们纷纷说,广安川剧团都不把他录到团里去唱戏,真的是白瞎了这个人才了。

杨清柠唱的川戏唱完,打石场上那边有人在喊:“伙计们呐。”

有人应:“哟——”

“摸到起哟——”

“哦嗬豁——”

“杠子嘛拿起来哦”

“哟嗨——”

“流子拿过来哟”

“哟嗬嗨——”

“打杵嘛拄起来哦”

“嘿咗嘿咗”

“大石嘛抬起来哟”

“嘿咗嘿咗”

“脚下齐步走哦”

“嘿咗嘿咗”

“前面叉路口哦”

“嘿咗嘿咗”

“顺到走哟”

“嘿咗嘿咗”

“之字拐哦”

“嘿咗嘿咗”

“两边摆哟”

“嘿咗嘿咗”

尽管天气如火烤般炙热,元胜村民热的挥汗如雨,但劳动热情依然不减。挑的挑,抬的抬,你追我赶,干的热火朝天。歌声号子声笑声、“一二三”打夯声、铁锤敲打錾子声,响成一片。过去石笋区用了几年时间,调集周边各乡劳动力都没有修成的龙孔寨水库。如今在元胜村主任张小可领导下,带领元胜村民,仅仅两个多星期,一条三米宽六米高,条石砌保坎的新坝子横跨在龙洞沟两岩之间。站在岩上往下看,十分雄伟壮观。龙洞窟水库坝子胜利合围。





作者简介:张继胜,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安区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