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春牛的豆腐

 溧水邰村孔年伢 2021-10-23

周六上午医院举行健康义诊,地点选在邰村卫生室。七点钟我们就到现场,来的村民很多,直到了九点半以后,人员才逐渐减少。在义诊台前,我和老年医学科张主任坐一起,正交谈这里的老年人的病种。

有一个老太太走过来,手里拿着挂号条,向我们展开,说刚才她的血压量了有点高,问我们怎么办?

我们耐心地接待她。问她平时吃什么药,她从带来小包里,拿出她平时吃的药品,嘴里不停的说:“我天天吃药,怎么血压还高呢?”神情十分的沮丧。

我观察她。脸上布满了皱纹,特别是嘴角皱纹呈条条沟壑,应该有不小的年龄,听口音中带着高淳的水乡吴语音。

我问她,婆婆今年有多大了?她伸出手势告诉我,84岁啦。

跟我母亲差不多的年纪。这样的年纪,血压高一点很普遍,因为血管也不年轻了啊。可是我不能这样安慰她,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状态要求是不一样,我能感觉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我们和她聊天,跟她讲不要急,下次到晶桥医院去调整一下用药,将血压稳定下来。又表扬她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跟一般人比已经很不错了。

听了我们的话,老太太很高兴。她说,我从40多岁开豆腐店,一天都没有歇过,每天都要磨豆腐、卖豆腐。我们听了十分惊讶,再看她,小小的个子,穿一件紫色的衬衣,戴一顶凉帽,精神好、思维敏捷,说话有条理。

她自豪地对我说,我是自己做豆腐,就是那种老式的做豆腐,我的豆腐好吃的狠,溧水县城上面的人都来买我的豆腐。

她那句:我的豆腐好吃的狠,是句明显高淳水乡的吴音,音调悠长绵软,让我倍感亲切。我的老家与高淳临近,毗邻的石臼湖边一带水乡,那里的人说话就是这种轻、悠、软、糯的吴音。她说的豆腐,让我仿佛看到了压水之后,黄白棉纱布打开,白白的豆腐喷散出浓而不腻的豆香,想到那种豆腐切成白块或放入油锅,或放入鱼汤,或与红肉为伴,特别是在清青的烂腌菜水中,豆腐胖白的身子泡浴在青浊之中,点缀几点红辣椒丝块和蒜白头……千里飘香啊,那是从田野出来的人间美味,不光好吃,关键还上下通气。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讲课,腌制品不能吃,但这种腌菜后的副产品,它与农村土家豆腐结合在一起,会不会产生一种保健食品,可惜没有人来研究。

旁边有人在说,她的豆腐是好吃哦。她家还是老式的加工。南京人有时开车来买的。

老人更是开心,向我推荐她的豆腐。问我:“今天还有半板豆腐,你们要吗?”“一块钱一块。不骗你歪,我的豆腐针佬(真的)好吃滴很。”

就她这一句好吃滴很,勾起我无限的怀念和向往。我从包里拿出纸币,旁边的两位同事表示也要。于是我们跟着她,大有买一大堆的架势,我对同事说:“我去看看,到时候带给你们。”“这豆腐好吃滴很。”我学着老婆婆的吴音复述了一句,大家笑了,老婆婆也笑了。

我们有仨人,一起跟着她走到街上,随她向西走。邰村街其实是条县道公路,车辆挺多,而且是大型卡车、农用车、电瓶车混开,我担心老人,一直提醒她走好。

她反而让我们走好,我们仨人跟着她,看着她走路甩开手臂,脚步坚实地矫健行走,我就知道,担心是多余的。

边走边聊,我问她,你的娘家是哪里?我的猜想对了,她是穆家庄人。我告诉同事,属于高淳。

问及她的娘家,勾起老太太的心酸。

“我命苦啊,十六岁死了娘,赌博的父亲就将我许到这里。”“十八岁生孩子,带到七岁就……”老人流下了眼泪。

“我不喜欢搭白舌,我喜欢做生意。”“那个时候苦。我贩的菜一会儿摆在街上就卖掉了。”老人看着眼前的街一指,仿佛说的是昨天。我想那时的她一定多么的幸福。“我到溧阳挑电光线,然后贩到锅芋里,那个好卖啊。”老人得意之情言于脸上。我似乎看到她捂住棉袄深处口袋里的钱票,晚上回去数了一遍又一遍。

锅圩里,多么熟悉的地名。我的母亲不下百次提到这个地方。那是我外婆将三娘舅给人的地方,是安徽省当涂县,也是石臼湖畔。

我接上话题,对她说:“你们这一代人吃了苦的,我的母亲比你小两岁,也是很早就嫁人生孩子。母亲告诉我,我三岁左右的时候,她一头挑着我,一头挑着布,徒步走到锅圩里贩布卖。”

“是的是的,”她真的是遇上知音。一旁的同事笑道,你又有写的素材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她的路旁的门面。有一个60岁左右的男人帮老太看摊,告诉老人卖了几块豆腐。我们一看,盆里只有不足十块的豆腐了。豆腐的香味告诉我,这就是正宗的农家土豆腐。

看到只有这几块豆腐,老人急的拍手,“这下对不起,不够你们买啦。”因为我跟她走时,许诺好几个同事,我要将她剩余的豆腐带回来分。老人当时是开心只点头。现在她摇头自叹,和我们打招呼。我们一边笑着开玩笑,一边分装豆腐。我要4块,她们二人一人两块一装。我付了十元钱,告诉老太,不要找了。老太太坚决不肯:“这是规矩哦”。从一个很久岁月的木箱中拿出硬币给我。

“我每天帐上交,儿子、媳妇好的很,都给我钱。”“现在有钱用的。我有三个儿子,他们都有房子。”

她将我们引入她的作坊,屋内物品写满了岁月的痕迹,除了是机器磨豆,其他的物件都是我童年的记忆样子。可惜,从前视如美味的豆腐渣现在堆在地上,无人问津。

“这个下面还有一层,后面还有房子,这是做豆腐生意挣的。”老人表达她的自豪,这是她的岁月回顾。其实每个人都只是关注自己,看得出,她的一生是奋斗的、自豪的、幸福的一生。

临行老人问我,她哪天到晶桥医院方便。我告诉她,后天周一就可以去。她问我要电话号码,到时候给我们带豆腐去。她告诉我,她当年化了3400元装了部电话,现在一直用着。“我去医院打电话给你,问问你们要多少豆腐,我好准备。”

好一个服务到家、守信、精明能干的老太太。我跟同事说,我们要向她学习,推广自己,做好服务。可惜一向带笔的我,这次没有背包,就无法给她留号码。于是,我用手机记下她的座机号。老太向我报着她的号码,57408411。我记下,习惯问名字。她告诉我,叫孙春牛,子小孙,春天的春,牛就是耕地的牛。

我笑着说:“春天的牛是劳碌的牛,一年之际在于春,忙啊”,她频频点头。我又说:“但是劳碌的有希望、有奔头,你看你的日子过得好啊。”她又频频点头,脸上笑开了花。

我们离开,她在后面高声说:“今天不好意思啊,没有几块豆腐了。”“你要给我打电话啊,我前一天给你准备。”远远地,我们还听到她的叮嘱。

下午,豆腐给我带到女儿住处。晚饭,老公将其中两块放在鱼中,香喷喷的好诱人。平时不吃鱼的女儿,吃着豆腐烧鱼,连赞好吃,女儿说:“豆腐好吃,像外婆家的豆腐。”

吃着香喷喷的豆腐,我跟家人说着孙春牛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