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喧哗的大多数》【心理】:读千卷书之第170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1-10-23

《喧哗的大多数》【心理】:读千卷书之第170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十三本心理学著作:《喧哗的大多数》。

处在网络信息洪流中的我们,常常无法相互理解,认知被带偏,无法公正客观看待问题。作者在本书中讨论了何为“独立思考”,如何避免“集体狂热”,提出12条思考者清单,化解互联网时代人际交流困境。

一、给它5分钟这就是思考的本质:结论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得出结论,重要的是思考和评价的过程思考是在测试你自身的反应能力,是在权衡可用的事实与信息。弗里德对这位发言人的话印象深刻,后来就将“给它5分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海特的核心观点是:“在思考中,直觉位居第一,推理在直觉之后。道德上的直觉总是自动自发地产生,而完整的推理则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而且往往是来自那些最初的直觉。”因此我们在“道德层面的讨论”,“大多是事后空无一物的编造,只为了迎合一个或多个直觉目标”。

二、类比是思维的本质。霍布斯的意思是:读写能力(“文字”)是一项非凡的发明,因为它具备放大已有特性的效力。通过阅读,一个已经拥有一些智慧的人可以变得更聪明;但同理,阅读也可以使一个本来就有些愚笨的人变得更加蠢不可及。

我们离不开神话:类比是思维的本质,要理解一件事,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将它与我们已经知道的另一件事情关联起来。[当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联想”时——assciation(联想)就来自social(社会)一词——我们就在进行这样的神话创作。

分类是精神生活的必要方式,从不太有价值的东西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东西,从不太有用的东西中提取出有用的东西,还有,在信息冗余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寻找精简某些信息的理由。

三、一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瑞士博学家利希滕贝格在几个世纪前就发出警告:一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看书的是头驴,就不能指望照出个圣徒来。

语法之战是文化战争的一种缩影,是各种文化战争的缩影。因此,它是对我们如何处理分歧的一种考验,尤其是当这些分歧涉及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时。

民主精神融合了严格与包容,既包含充满激情的信念,也强调了对他人信念一如既往的尊重。正如每一个美国人都了解的那样,这种精神很难培养和保持,尤其是涉及那些与你息息相关的事物时。民主精神要求个体保持百分之百的理智和诚实,这同样很难做到——你必须愿意诚实地看待自己,以及你忠诚于这份信念的动机,并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