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买买买前觉察一下,然后更愉快地付定金吧?| 小马过河57

 怀众心理 2021-10-23

今年的双十一活动来得比往年都早了一些?20日已经在下定金了?没有提前准备的我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不买点什么担心自己吃亏了,细想要买点啥呢?似乎又没有什么非买不可的。

午休时同事发给我一张薇娅直播间商品海报,我不停划着手机向上滚动,但似乎消费的宇宙世界没有尽头,不仅没有看到中意的商品,还一阵阵焦虑。

我到底要买什么?

我大概会为焦虑买单。

为什么会在双十一前夕焦虑?

1、当双十一日渐变成一项传统,我们会认定凡是在此期间购物必定会享受“低价”,没有在这个时候下手,等真的想买却要“原价”买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之前做了错误的决策。为了消除这种可能的风险,我们更倾向于先下手为强。

2、当周围形成一股购物氛围时,融入其中更安全。除非有意地特立独行并且标榜与众不同,还能享受这样的快感。

最早的时候,我们加入一夜狂欢,在零点时拼手速拼网速,感受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刺激;如今在商家有意为之下,一刻的巅峰体验变成了长达数十天对计算能力的考验,情感体验稀释了,焦虑感上升了。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我到底需要什么?

翻翻我们家里的存货,很多人都会有一些今年618去年双十一甚至两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前购物节的“遗物”,购物的那一场战斗硝烟早已经散去,我们却把战利品同时遗忘在了过去。

在买买买之前,我们想象着这些商品能带给我们的便利、美好,在这些商品真正来到我们生活里后,物尽其用那当然是极好的,回想一下那些空瓶时刻,是不是心里会涌起一股满足感?

但避免不了有些时候,想象力不足以支持这些商品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它们被束之高阁,吃灰去了。

这些时候,我再度确认自己不是完全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极简主义VS.消费主义,

一定要选边站吗?

我发现自己会在两种状态中摆荡,有时候很克制,有时候又很随性,有时候被极简主义代表的精致感、掌控感所吸引,有时候又向往消费主义带来的自由和任性。

周四晚上在家收拾,丢掉了一袋过期的化妆品,有些是打算把边角余料用尽结果却闲置的,有些甚至还没开封。

那一刻我看着自己拥有的,有种“多”甚至“过”的感觉,但为什么当我没看着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心里却常常有种匮乏感?时不时要用买买买来填补这个空洞……怎么样才会有“刚刚好”的感觉?

度过最初的沮丧期后,我继续观察自己。

当我丢掉了那些过期的、不适合我的口红,把剩下的几只一只只试着颜色并且感到满意的时候;当我发现快干掉的睫毛膏加点卸妆水可以稀释,用来画眉毛很适合的时候;当我临睡前在仔细护肤的过程中体会那种温柔对待自己的感觉的时候……

这些时候,我使用这些东西并且只关注自己的感受的时候,我觉得那应该就是一种“刚刚好”的感觉。

这种刚刚好的感觉,来自于我只关注自己,而不以批判的眼光或者外界的标准来看待自己。

去尝试、去改变,

直到自己舒服为止

那么到底还买不买?买什么呢?

如果能做到让物质的归物质,让情绪的归情绪,那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至少意识到此时或者彼刻我们是在为情绪买单,也无妨。

如果我们可以越来越多地和自己的感受、和我们周遭的物品呆在一起,我们就越能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这里的需要既包括物质上的需要,也包括情感上的需要。

有一本书叫《在自己的房间里旅行》,书名我很喜欢。昨晚我仔细地打量着我的房间,设想有些摆设或许可以改变一下,有些动线可以重新安排一下,有些物品可以改造一下,当物品和行动挂钩后,事情似乎正在变得愉快起来。

所以这一次的双十一,我还是会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去尝试;接受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在这个过程里,不带评判地观察自己,看现有的习性里哪些是有可能改变的,而哪些是的确不那么容易改变的;对自己越了解,也许可以越到位地服务自己。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同时我也会在这段时间里,整理和流动现有的物品,慢慢调整一个角落一个角落,让自己全身心地舒服起来。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