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文化:梅姓

 闫乾易 2021-10-23











姓氏渊源


得姓始祖:梅伯

梅伯,子姓,商汤后裔。商末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商王太丁(商汤太子)分封其弟于梅邑(今安徽毫县东南),爵位为伯,世称梅伯,建立梅国。梅伯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被商纣剁成肉酱。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故其后裔子孙皆尊梅伯为梅姓得姓始祖。

梅姓渊源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太丁之弟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殷商王朝时期,商王太丁敕封其弟于梅邑(今安徽亳州),伯爵,世称其为“梅伯”。

梅伯是著名的商王朝末期直臣,在商帝辛子受辛执政时期(商纣王,公元前1154~前1122年在位,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75~前1046年在位)在朝担任卿士。

在梅伯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爵号、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称梅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梅氏正宗。

子姓梅氏族人大多尊奉梅伯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姒姓,春秋是越王勾践之后封于梅里,以封邑名称为氏,后散居沅湘。

周敬王42年(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灭亡吴国,越王勾践封庶子于梅里(江苏苏州),梅里越族则以地名为氏,称“梅氏”,与商族梅姓融合。周赧王9年(公元前306年)楚威王兴兵灭越,越国灭亡后,逃到丹阳(今江苏省),并改以梅为姓。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元朝末期元军将领韩再嗣,属于冒姓为氏。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元朝副戎江西吉水军队的将军叫韩再嗣,因其主帅张仲毅降明而苦谏成仇,遂弃军功以避杀祸。

后来韩再嗣到达荆楚之地,入赘当地梅氏家族,成家立业,繁衍后代。因是入赘,其子女皆称梅氏,但他在逝世前遗嘱后代:“生不为人先,死不忘乎其本。”子孙依照执行。

因此,该支梅氏一族有一个非常独特之处:生姓梅,死姓韩!其后称之为“生梅亡韩”。这个家规一直践行延续至今。

源流四

源于百越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百越王梅安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记载,北魏王朝时期,长江沿岸地区有一位百越蛮王,名叫梅安。传说,其先祖是上古吴国的开国君主姬泰伯的守陵将士,因姬泰伯逝世后葬于梅里(今江苏无锡梅里乡鸿山),人们尊其遗嘱不起墓丘,因此泰伯之陵为“平墟”,故而史称“梅里平墟”,其守陵将士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梅氏,形成一支梅氏族群。

该支荆楚南蛮民族中的梅氏,在汉朝时期即世居于南阳郡宛县一带(今河南南阳),因境内有梅溪河,因此引为汉姓,称梅氏,后大部分融入汉族,少部分流入安南,汉书史籍记载为“安南蛮”,成为今越南梅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古越族,出自唐朝初期安南蛮渠梅叔鸾,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新唐书》记载,安南蛮有渠梅氏。“渠”,就是“首领”的意思。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公元714年),安南(今越南北部)蛮渠(首领)梅叔鸾叛唐,举三十二州之众,外结林邑(今越南中部)、真腊(今柬埔寨)、金邻(今泰国北碧府)等国,自号黑帝,辖众号称四十万,占据海南。

梅叔鸾:又名玄成,是古代安南国梅朝的开国君主。梅叔鸾家族原来没有姓氏,出自古越民族的支裔黎族,因家乡枚埠地区有著名的梅山(今越南河静石河),故为梅氏,汉史称其为“梅叔鸾”。

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梅氏,主要出自蒙古巴尔虎部梅林奇德氏族。

蒙古族梅林奇德氏,亦称默林奇德氏、玛古特氏,原居蒙古喀尔喀(今新疆东部以及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等地)、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后在清朝初期因遭受葛尔丹部族的迫害,其首领梅林奇德率巴尔虎部族人万余南下,游牧于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族人以首领名字为姓氏,即称梅林奇德氏。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经满清朝庭准议,巴尔虎部全族移驻盛京(今辽宁沈阳),其中部分族人奉命移军驻守丹东凤凰城、岫岩等地并独竖一旗,自号“蒙古九旗”。

清朝中叶以后,巴尔虎部族人中有取原姓氏首字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即称梅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梅佳氏,满语为Mei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后还冠汉姓为梅氏。

2.满族梅勒氏,满语为Meile Hala,汉义“副”,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梅氏。

3.满族梅楞氏,满语为Meileng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所冠汉姓即为梅氏。

4.满族梅赫哩氏,亦称梅赫勒氏,满语为Meiheri Hala,汉义“蛇”,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所冠汉姓多为梅氏。

源流八

源于苗族,出自清朝时期贵阳开州土司梅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时期,贵州的贵阳府开州(今贵州开阳)土司为梅氏家族,其祖先就是第二个渊源中所述百越王梅安氏族的一支,其姓氏是在唐、宋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仍然沿用汉姓,但已成为苗族梅氏,历史久远。

清朝乾、嘉时期,有两个著名的黔中开阳人:一个是武进士、御前侍卫徐占魁,另一个是扬威将军梅仕奇。梅仕奇家就是明朝时期为土司的开州土司后裔,不过进入清朝后家道败落了。

源流九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黎族、东乡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梅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梅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梅氏一族最早发祥于今湖北黄梅一带,后因故大批迁衍于河南汝南。

据《姓氏考略》记载,早期的梅氏族人主要是活跃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先秦之后,才渐有梅氏族人散见于史册。

先秦时期,梅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安徽、江苏、地区,进入秦、汉、梅姓已越过长江南居两湖,西入四川,东南进入浙赣。唐、宋以后,梅姓已经分布南方各地。











姓氏名人


梅行思:一名再思;江夏人(今湖北云梦)。著名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工画斗鸡,名闻天下,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最著者是陈康肃家《笼鸡》一轴,号为神绝,兼工人物。有《十才子》、《河岳精灵集》、《举人过关》、《谢女咏梅》、《寇豹骑牛》等图传于世。

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著名北宋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太宗端拱二年(989)进士,为利丰监判官。真宗咸平三年(1000)直集贤院。明道元年(1032)以枢密直学士知并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三)。入为翰林侍读学士,宝元二年(1039)知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四)。康定二年卒,年七十八。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梅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有传。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著名北宋文学家。著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今人朱东润有《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