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让对方更专情于你的方式,把握距离

 唯晨说 2021-10-23

文/唯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最开始的要素是相互吸引,而后才是建立信任。
通常情况下,一份稳定的关系在建立信任之后吸引力就会慢慢减淡,这便是为什么这世上的情感会有如此之多的变数。
毕竟,每个人都在成长,正是不停会有新的遇见才会导致分离和疏远的出现。
三毛曾说:“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然走漏;给我的,无论过去我怎么失手,都会拥有。”
感情的事情,无法被左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既不表现出过分重视,也不要太冷淡太疏远。
无论男女,在感情中都要学会克制自己,无论内心多么爱,也不该让这份喜爱将理智掩埋。

人性天生爱自由,要知道对方只喜欢你的专情却不喜欢你的限制。
如果你仔细回忆就会发现,从小到大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同父母“对着干”,即便所有的大道理都懂,也明白父母从始至终都是真心,却依旧无法克制听到叮嘱时的反感,因为那份嘱咐入耳之时已经悄然变成了唠叨。
于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一生都在相爱相杀,好在这是一份血缘,理不清剪不断。
但人生中的其他关系却没有这般幸运,一旦反感出现,再好的心意也会令人避之不及。
甜美的爱情是美好的感觉,就像香炉里燃的香一样,你能看到缕缕青烟在眼前温柔飘散,也能闻到阵阵清香在鼻尖,但却抓不到留不住。

稳定感情的本质是彼此的较量,总是此消彼长,越想靠近对方越退缩,反而停下脚步之后,对方又会主动上前试探。
在感情中越主动的人,最终往往越被动。
从付出和回报的角度来看,本应该是付出得越多,收到的回报便越多,但在感情上却恰恰相反,付出越多的人越不被重视。
有句歌词这么写,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真实写照。
能够产生吸引力的东西,从来都不会赤裸裸地摆在桌面上,吸引力法则用的就是暗示。
要知道,一个人发自内心的主动认知,远比旁人声嘶力竭地提示更容易获得重视。

在两性关系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暗示的作用,太多人认为既然关系亲密就不必绕圈子,干脆直接表达既省时又省力。
却不知,正是这份直接,让感情的花朵逐渐失去养分,慢慢风干枯萎。
我们所听说的从来都是浪漫爱情,却鲜少存在美好婚姻。
于是大家总结,婚姻从来都是鸡毛蒜皮,没有不吵架的夫妻,没有不冒烟的烟囱,似乎这样解释,如此自我洗脑之后就能坦然接受。
事实上婚姻和爱情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关系依旧是那份关系,维系关系的两个人从未更换,唯一改变的就是相处方式。
爱情让人小心翼翼,婚姻使人不修边幅,这就是问题的所在,重视或无所谓的态度虽然看似不影响大局,实际上早已给对方传递了截然不同的暗示信息。

在网上有这么一个视频段子,文案大概说男人在婚前一天能给女人发一百条信息,饭点问你有没有吃饭,天冷提醒及时加衣,夜晚关心早些休息,清晨还会来句早安。
婚后却彻底大变脸,你不吃饭说明你不饿,你不添衣那是你不冷,你愿意熬夜属于还不困……
有时候最不显眼的话语最能说明真相,简简单单的两句文案,收到不少点赞,由此可见,关于靠太近的情感改变,不少人都深有体会。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会因为在无形中打破了某个屏障,在距离越来越近的同时,缺点也越来越大,于是美好破灭,从此踏上相看两生厌的苦涩之路。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开篇这么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人这一辈子无论最终同谁在一起都会后悔,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完全理解另一个人,所以不被理解将充斥一生,被误会之后的委屈感亦是谁都无法避免的糟糕体验。
想让生活的体验感更好,就要学会降低要求,现实生活中从来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只有主动将期望降低,才能频频在不经意间收获惊喜。
靠得太近很容易让对方感受到压力,从而产生抗拒心理,于是想要逃避甚至直接决定消失。
让对方更专情于你,要懂得把握距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