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出了格 神仙认不得乱书者,古已有之...

 llljjgg 2021-10-24
草书出了格 神仙认不得

乱书者,古已有之,唯今尤甚。
中国汉字,自上古结绳、锲刻、甲骨、钟鼎彝篆,到秦统一为小篆,臻于成熟。
程邈创隶体,祖龙因郡国多有公文往来,篆字难成,颁令公文必用隶书字体。乃有汉字的八种笔画,此汉字成熟稳定矣!秦汉遗留至今简策,隶书者绝多,亦分秦简汉简,汉简之隶书,或名曰八分书,
魏晋时期,战争频仍,因传递军事情报之需,耽误不得,赶快书写,乃为“急就章”。如此,便将隶书字体,写成了行书。少了些架势,多了些流畅。军情行书密报,绝对不可以写错。否则,退兵写成了进兵,必斩立决。
战事稍缓,文人墨客雅士认行书为美,奉为圭臬,竞相仿效。行书笔画之间,有连带之意。若奔若走,若舞若蹈,若飘若飞,趣味盎然。
继而,有好笔墨趣味者,玩弄出草书。对行书笔画予以概括省简,连笔盘曲,强化笔画的连带关系,有飞鸟投林之势,惊蛇入草之状。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运笔使转,乃有一笔书。不仅一个字只用一笔,乃至于一行字只用一笔。连绵不绝,翻转盘桓,一挥而就。时人云: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征诸历史,书法大家者,皆有史记,妄作搞笑者,止留笑柄耳。
季琰作书,日书四匹素。自朝操笔至暮,便竞首尾如一,又无一误字。子敬曰:弟书如骑驴,骎骎欲欲度骅骝前。
张旭字伯高,吳郡人,草入神品。性嗜酒,醉后嘗以头濡墨而书。嘗为常熟尉,有父老陈牒就判,去而复来,旭责之。曰:以公之笔法奇妙,欲以宝藏耳。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穆宗(唐穆宗李恒,821—825在位)时以夏州书记入奏。帝曰:吾嘗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留拜右拾遗,侍书左右。帝问笔法,对曰:心正笔正。帝改容颔之。
非常有趣!非常遗憾!当书法走进“龙飞凤舞”的趣味游戏,其辩识度和准确性,就保不住了。
有一则笑话流传。说一位书家,托人賫家书一封。当其父接到家书阅读,竟无一字认识。十分生气地叫人退回,命其重写。书家接到退回书信,因时间相隔已久,竟然忘记所写,自己也不认识了。[笑哭][笑哭][笑哭]
诚所谓,草书出了格,神仙认不得。
文字的本质和功能,在于社会交流的符号符码。无论如何,汉字的审美只是附加功能。为了保全汉字的社会交流的符号属性,历史上尝试了两个途径。
其一、为草书建立规范。不准随心所欲,任意胡为,故有《草书千字文》传诸世。
其二、排斥拒绝草书。但又不回归隶书,在隶书和行书的基础上,书写出一种新的字体——楷书。楷书的名称涵义,意在纠正草书的散漫无章。楷者,以为楷模也。
楷书之美学范式,丰富至极。冠山抗殿,郊庙即陈,俎豆斯列。或危如累卵,履冰临渊。或安如磐石,君临天下。或森严壁垒,大将排阵。或老僧补衲,气定神闲。或优雅秀婉,美女簪花。诸美纷呈,以寓万象。机变无穷,以叙人神。有六法三品,以判优劣。又有结体布局百法、笔法墨法诸篇,可供检阅。美学精要,在乎不象形之象形文字。
《瘗鹤铭》的作者,至今诸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东晋的王羲之。也有人认为是南朝的陶弘景。《瘗鹤铭》应该是中国汉字发展历史上最早的楷书 ,或有之一。有待更早的考古发现。
顺便说到,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欲盗取《瘗鹤铭》刻石,幸得国人保护藏匿,沉于长江。现已打捞出水。参看附图9。
隋唐之时,诸书家以楷书为本,创新体式,各有风格,自立门户,名家辈出。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李世民等等。但不再称名楷书,名曰真书。
书法之道,传播信息之适用,寻欢找乐子之审美,二者融合使转者明而智,剥离偏颇者愚而诡。此天理道理事理情理,智仁者鉴之。
附图说明
图10、明清之际科举考试,考生必须书写馆阁体,否则,考官不予审阅评卷,自然淘汰。
图11、12、清末书法家李瑞清,号清道人,尚涩笔。
图13、当代书家爱新觉罗启功法书。
图14、武汉大学刘纲纪著有《书法美学简论》。
图15、书法学术专业期刊《书法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