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两个家庭的“合影”:底层孩子的逆袭之路,被谁堵死了

 天地人和w 2021-10-24
文章图片1

十年“寒门出贵子”

早年,有位叫linyang2000的网民,在天涯论坛发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观点,一度引发网友的热议。

他的观点大致是,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

小时候读书,成绩好和家庭条件基本成反比。班上同学读书好的,家里都很穷。而现在的尖子生,除了家庭教养外,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

十年过去了,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没有人能够给出定论。

寒门到底能不能出贵子,成为见仁见智的社会话题。

在笔者看来,linyang2000的观点,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

优越的物质保障,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助力不容忽视,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确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而笔者认为,抛开物质的差距,真正阻挡底层孩子向上层社会流动的阻力,并不是物质的表面现象,而是家庭教育的落后。

文章图片2

家庭观念不容忽视

这是多年前,在网上流传的一张“合影”,两个妈妈分别带着两个孩子乘坐地铁。

据说,真正读懂这张照片的人,都非常感慨,甚至非常扎心。

左边妈妈带的孩子,安静地坐在地铁上翻看图书。右边妈妈带的孩子,则是沉迷于玩手机。

同时,左边一对姐弟坐姿端正,右边一对姐弟则半仰着身体。

笔者不是用“以貌取人”的有色眼镜去看人,单纯看两个妈妈和孩子的衣着打扮,左边家庭给大家的印象更加富裕一些。

看到这张合影时,笔者想起一位考上名牌大学的亲戚家孩子。

在宴请亲朋时,我曾问过他,班里成绩好的孩子,家庭情况怎么样

他告诉我说,他们班第一名是农村去的,除此以外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城市,且爸妈事业都不错。

我问他,为什么差距如此大

他笑着说,那位来自农村的第一名,实在太有天赋了,完全碾压城市的孩子,但是其他农村的孩子就不行了。其他科目倒是不明显,光一门英语课,他们会被我们拉开三四十分的差距。

后来,我曾继续观察他的求学生涯。越是到了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大多数孩子拥有文化程度不错的父母和一个相对衣食无忧的家庭。

那些来自农村的贫穷家庭的孩子,往往是依靠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天赋才能进入名牌大学的门槛。

文章图片3

说到这里,或许会有人反驳。拿“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来驳斥笔者的观点。

大家扪心自问,学习真是孩子自己的事吗?

如果把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放在一起对比,去掉成绩和分数的要素,你会发现农村的大学生除了考试,其他兴趣特长一无所有。也就是他们只有一身单薄的成绩外衣。

对生活有所体会的人,想理解这个问题并不难。农村的、贫穷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受制于生活的压力和生存的艰难,早起晚归赚点辛苦钱。

赚钱多少暂且不说,身处的圈子、接触的人群和获取的信息有限。

很多事情,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做。哪怕知道了,也没有条件去做。

再退一步讲,他们自身都没有从生活的压力中挣脱出来,根本没有心思以“高质量”的方式培养下一代。

所以说,贫穷不是阻挡寒门出贵子的唯一因素,是家庭教育的思维模式束缚着对孩子的培养方式。

文章图片4

不让爷奶带孩子说明什么

笔者再举一例。

现在的年轻爸妈都不愿意让爷奶带孩子,哪怕自己上班苦点累点,也要坚持自己培养照顾。

很多人在解释这种现象时,笼统地说成是爷奶的观念落后了。

要是再详细追问,他们的观念落后在哪。

再次强调,笔者没有任何有色眼镜看人的意思。

一位朋友在小区附近有一家连锁商店,日用百货、图书玩具各类商品都很齐全,大家经常聚在他那里喝茶聊天。

我曾经专门观察过,年轻的爸妈带孩子逛商店时,喜欢给自己孩子买图书,买益智类的玩具。

而爷奶带孩子逛商店,更喜欢给孙儿买零食,买一些“变形金刚”一类比较“粗暴”的玩具。

如果再继续细化,那些逛商店时,说话语气缓和,性格安静,衣着得体的孩子,往往爸妈都有不错的学识,家庭条件也不算太差。

另一些孩子看着都令人感到扎心,要么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要么在超市里又哭又闹要玩具零食,还有的孩子躺在地上打滚。

文章图片5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

偶尔回老家,看着那些五十多岁看孙儿的叔婶,他们看孩子的唯一办法就是领着孩子去村头的小卖部。

一方面是成长经历不同造成的,他们那代人的观念只能到那个层级;另一方面也是客观条件造成的,哄孩子除了逛小卖部,没有书店可以去。

我并不是在“凡尔赛”式秀优越感,对普通家庭、对老人心存偏见。我是在与网友讨论客观事实,因为我也是中专毕业外出务工的农村孩子。

我更想说的,寒门能不能出贵子,物质条件是一大因素,但不是说没钱就不能培养孩子。有时候,家长的教育观念更加重要。

对孩子来说,物质条件是先天因素,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与含着树枝出生的孩子,起点差距必然很大。

在无力改变的先天条件下,如何经营好孩子的后天条件更加关键。

先天的因素改变不了,后天的因素不去改变,最终的结局是,陷入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

文章图片6

深度思考

说到这,笔者的意思应该很明确了。

底层的孩子想要逆袭,真可谓是困难重重。至少有两座大山压在身上,一是来自家庭的物质条件,二是来自父母的教育观念。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往往都具有天分了吧。没有天分的话,他们如何突破原生家庭的两大关卡。

这也是为什么底层的孩子往往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要么成绩十分优秀,把城市的孩子都盖过了;要么连个职高中专都读不上。

有时候,悲哀的另一面是无奈。

很多人看到农村孩子的悲哀,却没有看到农村父母的无奈。

批评底层的父母,为什么不陪伴孩子,为什么不支持他们学点兴趣,为什么不经常读读书。

这无异于“何不食肉糜”。

在工地工厂干活,早晨六点起床出门,晚上七点回家做饭,干了一天的体力活,他们劳累的双手已无力捧起书本。

文章图片7

但话又说回来,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作为父母,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在生存与育儿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一味地赚钱,扔了孩子是大错特错。一味地照顾孩子,不考虑谋生也不现实。

利弊得失,全由自己掌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