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元青花缺失山水题材?

 RK588 2021-10-24
收藏界经常有人提出元青花为什么会异军突起,创造了陶瓷装饰绘画的高峰。景德镇元青花的主题图案主要为花鸟和人物,山水题材的缺失的确是耐人寻味的。


首先,元青花生产的初衷主要是为外销或内销伊斯兰地区,伊斯兰文化是无法理解具有浓郁儒家和道家色彩的汉族文化的,因而山水也就不可能在中东等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取得市场。而花鸟及其他具备共性美特征的优美图案题材才能得到普遍认可。另外,绘有人物画的元青花实际上都应是元末农民军控制时期的产物,因为人物题材是不见容于伊斯兰文化的,而其明显的反元复宋思想也是元统治者所绝不能容忍的。


第二、内销元青花的山水题材不为蒙古统治者喜爱。早期的蒙元统治者对所有的瓷器都不感兴趣,逐渐地因众所周知的“元俗尚白”的原因,才有了枢府瓷的兴盛。

青花瓷只能得到极少部分蒙古统治者的喜爱,而绘有山水的青花瓷与从辽阔草原中走出来的粗犷民族的审美情趣是格格不入的。他们更倾向于自然界的动植物题材,山水会使草原民族感到闭塞不开阔,从而导致厌烦情绪,而且他们也大都不能理解其文化内涵。


第三、汉文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彩绘瓷的偏见和厌恶。元代虽为蒙古人统治,但在统治阶层里亦不乏有深厚汉文化素养的汉文人及高度汉化的少数民族。但他们却对彩绘瓷有着极大的偏见,这种偏见源于汉文人长期对瓷器玉器化的要求,认为彩绘会遮蔽釉面的玉质效果,倾向于素面无纹或本色瓷的刻划加工,并且因彩绘器在元以前一般是用于陪葬的,更增加了文人对其的厌恶之情,因而唐宋只有釉质粗劣的长沙窑和磁州窑普通民间窑系才使用彩绘装饰,并且不为文人们所记载。同样的道理,元青花亦不见诸于同时代任何文献,直到明初曹昭所著《格古要论》提到元末明初青花瓷时,仍保持着这种偏见,认为元青花为俗甚之物。



第四、青花技法还没有解决绘制山水画的方法问题。将国画山水搬上瓷器并非易事,唐长沙窑和宋磁州窑虽均有极少量山水题材表现,但都差强人意。元代使用大笔拓涂法绘制青花瓷,只有浓淡两色,表现花鸟图案尚可,但如果用于绘制山水画则明显力不从心,实践证明,绘制青花山水瓷画必须有较纯熟的分水技法,因为山水画的层次感和肌理感远非大笔拓涂所能胜任。分水技法是在成化时期才开始初步形成,也仍只有两个色阶,至晚明时才能分出三种以上色阶,所以青花山水画迟至晚明才逐步形成。康熙青花山水瓷画之所以达到巅峰,也是和分水技法达到巅峰相一致的。


所以元青花的题材一般以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等为主。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翎毛走兽、龙凤,后期出现了大量戏剧故事,画人物。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愿意画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拿下江山之前,长时间驻扎于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的关注,人物纹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