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记游│黄山一日,记住一棵无名松!

 新用户9793ddzn 2021-10-24


黄山归来,顺带读了一些关于黄山的诗,对黄山的印象,古今也有相通之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大概是最为人知的一句,但我并没有走遍五岳,所以不敢轻信。

但我确信,黄山确实有其独有的韵味。一路走走,也有些零星的印象。

其一是黄山的山峰。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李白一语中的!黄山山峰险,峰顶多如莲!刘海粟也曾赋诗:“架壑有松皆翡翠,凌霄无石不莲花。”

导游多向游人介绍莲花峰、莲蕊峰,其实,就连天都峰,也有点像一朵压扁了的莲花!

黄山经历了数亿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间有裂隙。而黄山多雨,雨水渗透在裂隙中,遇冷结冰,体积膨胀,产生很大张力,使岩石分裂破碎,再经过自然风化,逐渐形成壁立千仞、石柱错列、山峰如莲的形态。

历代的文人墨客全然不顾这些科学道理,他们赋予黄山山峰神奇的魅力。陶行知先生说:“三十六峰似曾到,峰峰与结梦中缘。泰岱匡庐虽奇异,比我梦中黄山远不及。”此话有些张扬,怕是招来了不少口诛笔伐,可还要这样讲,可见陶先生对黄山的钟情。当然,陶先生还是很谨慎,与“泰岱匡庐”相比的,是他“梦中的黄山”。

(我不知道,陶行知先生笔下“梦中的黄山”里的“三十六峰”,可曾有这样的一番模样!)

我们只是路过,没来得及细细体味这莲花!

游人如织,许多人拄着登山杖,气喘吁吁。见一步履蹒跚的老人,走一步,停一步,停一步,走一步,不由得便凭空陡增许多气力。又联想起光明顶上专为一位身份显赫者修建的停机坪,总觉得,停机坪再大,也大不过老人坚实的一步一步。

其二是黄山的松。

几乎每座山都有松。我还记得15年前初春登三清山时,那满山巅的在冰天雪地里郁郁葱葱的倔强的松;我还记得前几年的冬天登嵩山时,充斥耳畔的排山倒海的松涛;我还记得一个月前登庐山时,那密密麻麻的笔直的耸入云端的参天大松……而黄山的松,自成一格。龚自珍见黄山松,感叹“苍松髯飞”,实在形象!

(不是迎客松,也不是送客松;不是天鹅松,也不是黑虎松;黄山上任何一棵松,都有她的特点。)

范成大言“他年麟阁上清空,却访旧游寻赤松” ,“旧游”与“赤松”合而为一。黄山上的每棵松,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只是有的松树,朋党云集,如迎客松、黑虎松、天鹅松等;有的松树,并不知名,也许就安静地隐居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但它的朋友,不远万里,翻山越岭,也就是想与它共饮清露,吟赏烟霞。

迎客松前,车水马龙,也许,它有点累了。

游黄山,只一日,没有感受到如虞世南笔下“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的景象,但那个步履蹒跚的老人,那棵隐居角落的无名松,深深刻在心田。

 感谢您的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