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女儿与漫画的不解之缘

 新用户9793ddzn 2021-10-24

│序│女儿的漫画生活

应该是从绘本阅读开始,女儿便喜欢上了漫画。幼儿园时期,女儿的涂涂抹抹,便伴随着柴米油盐,融进了我们平静而清淡的生活。

有许多漫画书,成了女儿最好的伙伴。她最喜欢的,大概是《奇先生与妙小姐》系列、《开心的米莉茉莉》系列、《丁丁历险记》系列、《大中华寻宝记》系列等。她读漫画书,总是先抱来一大堆,然后坐在沙发上、床上、地垫上,有时甚至就靠着书柜,一本一本地翻过去。喜欢读的漫画书,总是翻来覆去地读,从不厌烦。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系列)

画漫画也是这样,一坐下来,就画上至少半小时,画她喜欢的恐龙,画IPAD游戏里的角色,画动画片里的角色,周而复始,不厌其烦。但那时的漫画,只是胡乱涂抹,大概只是情绪的宣泄,没有故事性,可读性也有限。

四年级后,女儿喜欢看漫画家白茶的作品《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历史漫画作家二混子(陈磊)的作品《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半小时漫画世界史》,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的经典作品《三毛流浪记》,也开始模仿着创作漫画。

很多个傍晚,她放学回家后,总是缠着我,要给我讲笑话。她的那些笑话,估计都是从书上看来的,或从同学那里听来的,而且,已经翻来覆去讲过很多遍了,我已经听腻了。

“也许,你把笑话画成漫画,会更好玩!”

其实,我们并没有奢望女儿成为漫画家,只是希望,漫画成为她生活的调剂品,只要她喜欢,能够从中获得快乐。我们也乐意,永远做女儿作品的第一读者,也愿意做忠实的记录者和欣赏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 

(《铁棒磨成针》)

│习作一│我和画纸的不解之缘

画纸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我在一岁的时候,就已经和画纸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随手扒来一张白纸,再拿一支笔,小手攥着笔,用力在白纸上戳来戳去,这便是我最初的绘画作品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懂得了握笔的方法,画得也漂亮多了。

7岁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漫画班,自那以后,我的画画技术就更上一层楼了。前年,我又参加了一个很正规的素描培训班,老师是一个个子高高的戴着眼镜的“大汉”,乍一看,真像个“好好先生”。“以后,他就是你的素描老师啦!”妈妈看上去真有点“笑里藏刀”。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素描生涯。

一开始,“好好先生”给我讲基础:“素描,泛指一切的……”听的我好不厌烦,又说什么“过渡”“明暗交界线”“投影”……都是有关素描的专业术语,完全听不懂。

唉,学素描真是难呀!我问老师,为什么要学基础,不能直接开始画吗?老师给我的回答是:“素描就像一座房子,基础知识就像是地基,一旦没有了地基,房子就会塌掉。但有了地基,无论风怎么吹,都不会那么容易塌掉!”原来基础知识并不是没有用途的呀!

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学好!果然,之后我画得也就越来越出色。

不知不觉,已过了几个月,我已经可以开始自己独立画了,不用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导了。

我现在可以像白茶、二混子、张乐平那样画简单的四格漫画,不过,老爸说我的漫画跟他们一比,只能退居一旁。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努力赶上去的!

我在画纸上慢慢成长。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教诲一股一股地灌输进我的体内,给予了我勇气和力量。

(《乌龟与蜗牛》)

(《乌鸦喝水》)

│习作二│学素描

啊,又到了周六。本以为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可是在一堆特长班的面前,我还有时间玩吗?

不过,周六那天的素描课还是蛮有趣的。

我一推门,进了教室。只见旁边摆着两张朴素的桌子,边上亮着一盏灯,桌下有许多石膏像和石膏模型。

我问老师:“今天是画上节课的圆柱切面吧?”他点了点头,我马上从一堆画中找出了那幅半成品,再从一堆石膏模型中找出圆柱切面,摆好,调整投影,我便拉出一把椅子,再扯出三角架和画板。不一会儿,我把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的轮廓画好,这可费了不少功夫。铅笔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不绝于耳。

“不对,你那个投影的轮廓线应该再往上一点!”这时老师像鬼魅一样冒了出来,“深浅变化找出来,灰面平涂过渡过去!”

我七手八脚地画完了暗面和投影,问:“老师,接下来该怎么办?”

“怎么办?自己去想!”老师无奈地摊开手。

我只好先涂了背景,可是上面一块白一块黑的,好不难看。没办法,只好抄起橡皮,用力把黑的部分擦掉。

“喂!我说你真是'人才’啊!不要全部擦掉,只要用橡皮两侧轻轻抹几下就行啦!” 老师的声音再度响彻云霄……

狼狈之下,我终于画完了这幅“糟糕”的作品,连滚带爬地溜出了门。

在家里,我向妈妈提出抗议:“我不要再学素描了!我要在家里安安稳稳地睡觉!”

可是,我的抗议遭到了妈妈的反对。唉,我这才知道,要学好一门功夫,必须坚持不懈,这样,以后才会有成就。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

(《荷塘月色》)

感谢您的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