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好玩│2014-2015学生优秀习作选

 新用户9793ddzn 2021-10-24

│零│写作是痛苦的吗?

毋庸置疑,写作一定是痛苦的,特别是中学生的写作,尤其是中学生的应试写作!

有没有不痛苦的写作呢?

倘若,写作变成了某种需要,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譬如,需要通过写作来表达情感,写情书,大概总是甜蜜的吧!

譬如,需要通过写作来表达思想,做辩论,大概也总闪耀着思维的火花吧!

再说功利点,需要通过写作来赢得某种认同获得某些利益,而且,只要努力写作,就能获得你想要的认同或利益,如果想着收获的喜悦,写作,大概也常常伴随着梦想的蔚蓝吧!

写作之所以痛苦,大概主要是因为,你总是认为自己不需要写作。

兹选两篇,或许能感受到一点点写作的乐趣。

│壹│活得优雅 (福州一中2012级高二 张旸帆)

时尚杂志女编辑米雪曾写过一本名叫《优雅》的书,此书一面世,褒贬不一的说法便铺天盖地而来。我对各种拿媚笑着的演员、歌手镇住封面的时尚杂志以及全身LV、爱马仕的女编辑们一向无甚好感,也许半是仇富的心理作祟,半是认为这些与金钱物质沾边的人与物,往往带有与生俱来,咄咄逼人的戾气,她们一如冷黄的火焰,炫目炽灼却令人难以触摸难以靠近。

有人质问:“没有钱,优雅得起来吗?”但这样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因为,真正的优雅,应是平凡红尘中盛放的一朵不卑不亢的花,本不该与物质的泥淖相提并论,更不该沾染上莫须有的铜臭味。

见过一对无论多忙都坚持每晚去公园散步的夫妇,他们携着手,一起走向远处的灯光;见过一个花店里的女孩,给花草浇水施肥时,眼中就会流露出毫不掩饰的笑意;见过一位坐在梧桐树下藤椅中的老人,脚边一台古旧收音机唱着咿咿呀呀的京剧,,他极安静地,闭眼听。

这些都是我见过的优雅之人,他们平凡,但却以平凡的语言,将生命之美诠释到极致。

人们总喜欢为自己办不到的事找借口,就好比无法优雅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归咎于囊中不够充实,甚至怪罪爹娘不是富翁,好免去自己成人后漂泊伶仃、四处打拼之苦。

可是享受生活,与你手头是否宽裕并无必然联系,活得优雅,并非只有挥金如土这一种方式。活得优雅,是让热爱的温床孕育出自在的萌芽;活得优雅,是左右自己的生活,从容淡静得心满意足。

我看见一些现实的写手,感同身受般写下“我怕没有机会,过我想要的生活”。仿佛那字字句句,都是因无奈而滋生的蚀骨之痛。可何谓“没有机会”呢?在说“没有机会”之前,你是否已经尝试尽了一切方式?如果你热爱旅游,你是否像北岛一样,挎一只行囊去流浪?是否像三毛一样,只身去了解外面世界的每一条街道?如果你热爱一项你并未从事的事业,你是否像里根那样义无反顾退出演艺圈而追寻政治梦想,像桑德斯上校那样在一个哪怕已经可以安享晚年的年纪依然开始艰苦创业?我们中的太多人都太迷恋现世安稳,如果连为所热爱的事放下一切、疯狂一次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何“过想要的生活”呢?

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你真的没有勇气下如此大的赌注去活得优雅,那么用心从细处去改善一下生活,也依然可以获得优雅的回报。三毛以她优雅的手与心变废为宝地造出了一间“沙漠最美小屋”,我们为什么不肯栽种一些令人愉快的小植物,或是购买一些喜欢的书,闲暇时阅读以放松身心呢?毕竟舒心、坦然地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也是一种优雅。

可是这种“优雅”方式,又有多少人选择呢?

我们且看为什么中国人的购买力普遍低于发达国家?仅仅是因为贫富差距或是国家社保不力令人感到毫无安全感吗?这仅仅是表象。隐匿于我们潜意识中的懦弱,激励我们维护现状,我们拼命攒钱以防万一。正因为此,我们“优雅”不起来。我们太害怕失去我们已经拥有的,所以宁愿得不到我们本可以争取到的。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中讲述的,害怕改变已确定的人生轨迹,是我们追寻美好生活的羁绊。

落笔时想起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生不过百年,于有生之年获得优雅,何其可贵。

愿我们能以我们自己的优雅,为这个世界加冕。

【评语】

近期,“土豪”一词灼人眼球,与早些时候的“高富帅”“白富美”比翼齐飞,时尚杂志女编辑写的《优雅》也深受影响,优雅与财富双宿双栖。

张旸帆同学却有点不屑一顾,带着点少年人特有的初生牛犊的精神,带着点少年人特有的纯真,勇敢地对着“财富的优雅”说不!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因为,真正的优雅,应是平凡红尘中盛放的一朵不卑不亢的花,本不该与物质的泥淖相提并论,更不该沾染上莫须有的铜臭味”,“活得优雅,是让热爱的温床孕育出自在的萌芽;活得优雅,是左右自己的生活,从容淡静得心满意足”。文章列举公园里散步的夫妇、花店里浇花施肥的女孩、梧桐树下藤椅中的老人来阐释平凡中的优雅,又列举北岛、三毛、里根等人阐释热爱孕育优雅的道理,颇有深度。

我很欣赏少年人的独特思考,虽然我已经认为因为我自己的贫穷,我似乎难以优雅。

│贰│做“作文”(福州一中2012级高二 谢苡灵)

我和作文打交道已近十年了。从三五行的日记到略显乏味的状物文和稍有遐想的童话故事,再延伸向详略得当升华中心的记叙文,最终蜕变成观点鲜明论据新颖且论述有力的议论文。虽然偶有尝试其他体裁,但学习与考场中的写作却总是按部就班,未曾节外生枝。

数不清的小蝌蚪在我的笔下流淌,它们虽曾那样随性,却时常挣不脱搜肠刮肚下所不可避免的磕绊。一路沿着年华的车辙,小心翼翼地拉扯着试题的纤绳,我在那密密麻麻的方格间一遍遍走过,虽是按部就班,却难免节外生枝……

小学三年级,作文纸被摆上了考试的台面。那样甜蜜地记着,无论小考还是大考,凭借一张张作文卷每每夺魁。仿佛倚在观众席上自得地观看舞台上忙忙碌碌的演员似的,我沉浸在一览众山小的幸福感中,无论怎样挥动小小的笔,都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然后,在同学的啧啧称羡中,我露出得意的微笑。

自五年级起,不可一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开始在考场上出现失误,作文低分就这样频频出现了。不过,我欣然接受了语文老师对我的安慰:“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看法,评分高低也是有的。”所以我还是兴致盎然地期望着每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

初中,考试中作文得分:高分、合格、偏题已经各自占据不相上下的地盘,而我却只能眼看着诸侯割据却不知所措,就这样提心吊胆地捱过一场场考试。下笔时先考虑如何夹叙夹议,开头时先规划何处照应中心,收尾前先思量怎么呼应开头,行文成了套公式的计算,再也没有了当初如鱼得水的轻快。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偏题离题,一旦中心与作文题目偏离,任你词藻精美,造句巧妙也是无济于事,分数照样低得让你红着脸掩了试卷,表情呆滞,许久张不开口。

高中,议论文如期而至。原听说议论文最易拿分,只要心中装着几个典型例子,到时候照格式往上一套,基本分便到手了,不过要得高分却是不易。可想象比现实美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命题作文还好,可碰上材料作文,让你读材料,根据感受撰文,那便玄了。有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偏了题,可这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材料作文,又怎么会偏了题呢?正如此刻,看着刺眼的分数,当初考场上下笔前的心虚和迟疑是那样地彻骨。

或许是我怕了,往日练笔时的自由挥洒,入了考场便像细小的头发屑一样迅速地密集,排列成了一条条整齐而生硬的电场线。“严谨总不会错吧?”我这样对自己说。连记叙文都讲究中心突出以方便老师阅卷,议论文就更不能随性而为了。用做学问的周密来规划构建,填充一篇文章,如此“做文”岂不既方便老师,又保障了分数,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仅仅是保障。优秀的行文者大多已经跳出了一丝不苟的框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打动着读者。他们下笔时没有拘束,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地“作文”,就像古人衔觞赋诗,均是即兴之作,却是妙语连珠,流传千古,这是我无法逾越的高度。

记得儿时写作文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一句将尽,后一句才从心底悠悠冒出。一篇作文下来竟也能字数恰当,语句流畅。而现在呢?处处小心,笔笔谨慎却越来越触摸不到行文的门道,时而“做文”,时而“作文”,徘徊于两者之间,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考”是我们当下无法避免的字眼,哪个考生不渴望一鸣惊人,又有哪个考生能长胜为王?不过是自己捧着卷子苦恼一番,沉思一番,随即开颜,把烦恼、紧张、压抑全部抛向了下一次挑战。正如此时的我,随意地“作文”,随墨痕宣泄一下心中的憋闷罢了。

【评语】

这是一个学生走过的作文之路,由“作文”至“做文”,不因其他,只是缘于考试,源于分数。苡灵并不排斥写作,甚至可以说,她曾经那么喜欢写作,可现在,写作之于她,估计是难以言爱了!

行文随性,下笔自然,不借名人抬高身价,不凭词藻粉饰形象,能够这样随意地“作文”,大概也是极为稀罕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