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业越多越好吗?吴非老师这样说……

 新用户9793ddzn 2021-10-24

编者按

国庆假期与省外的朋友们聊天,聊到孩子们的作业,聊到孩子们的学业,聊到孩子们面临的中考……

一声叹息。

东部某省初三学生,6点起床,上午上课6点20分至11点30分,11点30分至12点午餐,12点至12点30分午间辅导,12点30分至13点15分午休,下午上课13点20分至17点30分,晚上做家庭作业至深夜甚至凌晨。

东部某省另一初三学生,7点前到校,上午上课7点20分至11点55分,下午上课13点30分至17点40分,晚自习18点10分至20点10分,20点30分左右写作业至深夜甚至凌晨。

东部某省初二学生,6点起床,6点45分前到校,17点45分后返家,期间均在学校学习,晚上18点50开始写作业,22点后睡觉。

该省某市5万考生,只有10%的考生可以进入相对好一点的高中,半数学生要进入职高。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东部某省某市,很可能是全国性的普遍性的。

重读吴非老师的文章《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再次感受到教育不可承受之重。也许,除了文中所谈的教师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问题,并不是教师或者是学校所能解决的。

也许,这篇文章并不仅仅是写给教师们看的。

吴非: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

 聪明的教师,课堂上用一个或几个问题就能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适量作业让学生练习方法,用一段时间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在他的课上,学生更多地关注并发现问题,有了思考的习惯。我们应当明白:这位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了,因为他的学生学会了学习。

看一些教师的作业量,很是惊讶。比如,有个理科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从第47页做到第60页”——竟是按页码计算的!这几十道题是不是都有必要做?教师本人有没有把教辅书上的这几十题做一遍(或是看一遍)?教师可能忘了:该班学生今晚还有数学和外语作业,明天的语文课还要默写古诗文……听学生叫苦,我曾委婉地劝一些教师:“这样布置作业,学生就没有时间读书了,能不能让学生自选其中五题完成?效果不一定差的。”老师回答是:“我们不抢时间,学生时间就被其他学科抢走了。”

教师作业设计的质与量体现其业务能力,体现了他对学科教学的基本认识,教师不能用过量作业掩盖自己的业务能力的不足,也不能有“学科本位”意识,一切轻率的决定都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有个语文教师在考试前两天通过QQ群里给每个学生家长一个文件包,内有近二十份试卷的电子稿,让家长打印出来给孩子“做一做”。有个家长打印出来,A4纸五十多页,自己惊呆了:孩子24小时不睡不吃,也不可能看完的。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教师业务水平极差,缺乏常识,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

我的教学经历中,凡是“刻苦”的学生,最终好像都比较平常。回忆他们的学习经历,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总是在等待教师给他学习任务,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从不讨价还价,似乎越多越好,越难越好;他们总是“向高标准看齐”,他们听到有教师表扬他“刻苦”,从不认为有其他意思,而是沾沾自喜。

1952年,爱因斯坦应一名教育编辑请求,就青年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写了一份声明,发表在1952年10月5日的《纽约时报》上。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作为著名的科学家,郑重其事地用“声明”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教育观,可见他对落后的教学是如何深恶痛绝。——这个“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可以分两方面看:主张“负担重一些有好处”的教师与家长本身是肤浅之辈,接受了过重负担的学生即将成为肤浅之辈。总而言之,后果是逃不脱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