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悲伤留给自己——道是有情却无情的陈家洛

 新用户9793ddzn 2021-10-24

 

《书剑恩仇录》写于1955年,是金庸先生在《新晚报》连载的第一部武侠小说,这一年,他31岁,与梁羽生先生,一时瑜亮。

《书剑恩仇录》以陈家洛的身世之谜为线,围绕陈家洛与乾隆皇帝的矛盾纠葛,展开了一段段恩怨情仇。

,可指回族圣物《古兰经》,可指陈家洛生母陈夫人托红花会当家于万亭带给乾隆皇帝的揭示其身世之谜的信件,可指于万亭藏于少林寺的黄纸大折,也可指身陷皇宫的香香公主危急关头写给陈家洛的警告他皇帝有加害之心反满兴汉之想全成虚幻请他即速设法相救一同逃出宫去的绝密书信……

“剑”,可指沦为鹰犬的武当高手张召重的削铁如泥的凝碧剑,可指霍青桐赠给陈家洛的藏着一个极大秘密的短剑;当然,也可以说是武当派陆菲青李沅芷等人的“柔云剑术”无尘道长的七十二路追魂夺命剑……

“恩”,有诸如袁士霄对陈家洛陆菲青对李沅芷天山双鹰对霍青桐的培育之恩,有诸如李沅芷对余鱼同铁胆庄周家对文泰来的救命之恩,有诸如骆冰阿凡提等人对李沅芷余鱼同姻缘的成全之恩……

“仇”,有张召重与余鱼同之间的杀师之仇,有回族与大清之间的民族之仇,亦有陈家洛与乾隆帝之间的夺爱之恨、骨肉之仇……

“书”也罢,“剑”也罢,总体而言,“书”与“剑”是载体,“恩”与“仇”是内核。

围绕“书”“剑”展开的,是以陈家洛为首的红花会与以乾隆皇帝为首的大清王朝之间的矛盾纠葛,是于万亭与陈夫人、陈家洛与霍青桐香香公主、余鱼同与李沅芷骆冰、雪雕关明梅与秃鹫陈正德天池怪侠袁士霄之间的恩怨情仇……

其中,高度融合“书”“剑”“恩”“仇”于一身的,还是陈家洛的爱恨情仇。

陈家洛,红花会总舵主,原是海宁陈阁老之子,是当朝皇帝乾隆的亲弟弟。

其人俊秀儒雅,文武双全,深得天池怪侠袁士霄绝技真传,精习“百花错拳”,其精微要旨在于“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八字。旁人只道拳脚全打错了,岂知正因为全部打错,对方才防不胜防。凡武学高手,见闻必博,所学必精,于诸派武技胸中早有定见,不免“百花”易敌,“错”字难当。

他善用奇形兵刃盾牌珠索。左手盾牌,盾牌上挺着九枚明晃晃的尖利倒钩;右手是五条绳索,索子头上还有钢球。

陈家洛被众人推举为红花会总舵主时,言辞应对得体;筹谋各路英雄营救文泰来对抗鹰犬,运筹帷幄,指挥得当;肩负汉室光复大业,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陈家洛,是传统意义上的奇伟男子!虽然也是活在刀尖上的江湖草莽英雄,但归根结底,还是非常传统的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重情重义,为兄弟两肋插刀在所不辞;但另一方面,又保守拘谨,谨承汉室光复大业,脑袋变得秀逗,盲目相信乾隆皇帝,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至爱,要知道,他的至爱,是香香公主,是一个圣洁无比忠贞不渝的女神!

但陈家洛绝非无情无爱之人,只不过他的情爱往往受制于他的理性。

陈家洛初见体态婀娜、娇如春花、丽若朝霞的霍青桐,不意人间竟有如此好女子,一时不由得心跳加剧。后来以三枚围棋相助霍青桐,两人互生好感。

霍青桐,可敬可感,不论要陈家洛做什么事,他都会去做的,却因看到女扮男装的李沅芷与霍青桐欢笑戏闹,产生误会,心生嫌隙。他拒绝了木卓伦的美意,刻意与霍青桐保持距离,霍青桐颇为伤心。

临别之时,霍青桐赠予短剑,说道:“我性命承公子相救,族中圣物,又蒙公子夺回。不论公子如何待我,都决不怨你……这短剑是我爹爹所赐,据说剑里藏着一个极大秘密,几百年来辗转相传,始终无人参详得出。今日一别,后会无期,此剑请公子收下。公子慧人,或能解得剑中奥妙。

霍青桐见他神情落寞,心中很不好受,微一踌躇,说道:“你不要我跟你去救文四爷,为了什么,我心中明白。你昨日见了那少年对待我的模样,便瞧我不起。这人是陆菲青陆老前辈的徒弟,是怎么样的人,你可以去问陆老前辈,瞧我是不是不知自重的女子!”说罢纵身上马,绝尘而去。

霍青桐都说到这份上了,已经表明了心迹。陈家洛也听出她言语中似含情意,不觉心意微动,但随即,理性就占了上风。他马上想到那美貌少年(男扮女装的李沅芷)的模样,秀眉俊目,唇红齿白,可比自己俊美得太多了。陈家洛素来自负文才武功,家世容貌,同侪中罕有其比,忽然间给人比了下去,心头没来由的一阵怅惘。又一个念头猛地涌上心来:“汉回不通婚,他们回人自来教规极严,霍青桐姑娘对我虽好,但除非我皈依回教,做他们的族人,否则多惹情丝,终究没有结果,徒然自误误人,各寻烦恼而已……我对回教的真神并不真心信奉,如为了霍青桐姑娘而假意信奉,未免不诚,非正人君子之所为。岂不遭人轻视耻笑?

面对霍青桐的情意,他却只想自己不如他人俊美,只想到两人之间的客观差异,只想到所谓正人君子的条条框框。归根结底,在对待情感问题上,陈家洛虽有情,却显得有些自私,显得太过理性。

他的理性更体现在对香香公主的态度上。

倘若说陈家洛对霍青桐情意不坚尚且情有可原,理性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但面对如一张白纸一般的圣洁无比情比金坚的香香公主,他的理性,就几近狰狞了!

香香公主,可亲可爱,就是要陈家洛死,他也肯高高兴兴地为她死。可是,陈家洛没有为香香公主而死,却硬生生把香香公主送入乾隆皇帝的虎狼之口。

陈家洛为报霍青桐之情谊,赶往回族报信。在路上遇到霍青桐之妹香香公主,并与她在相处过程中互生爱意。

陈家洛初见香香公主,其行为似乎很不君子,竟然是偷窥!

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问道:“你是谁?到这里来干吗?”说的是回语,陈家洛虽然听见,却似乎不懂,怔怔地没做声,一时缥缈恍惚,如梦如醉。那声音又道:“你走开,让我穿衣服!”陈家洛脸上一阵发烧,急忙转身,蹿入林中。

他坐在地下,心中突突发跳,暗想:“难道这只是个寻常的回人少女?她裸着身子在湖中洗澡,我居然看见了还不避开,咳,真是不该。”他十分不好意思,就想马上逃开,但想好容易见到了人,怎不问问她霍青桐的信息,一时委决不下。忽然湖那边传来了娇柔清亮的歌声:

过路的大哥你回来,为什么口不开?逃得快?

  人家洗澡你来偷看,

  我问你哟,

  这样的大胆该不该?

  陈家洛听她歌中含意嘲弄多于责怪,于是慢慢走回湖边,缓缓抬头。只见湖边红花树下,坐着一个全身白衣如雪的少女,长发垂肩,正拿着一把梳子慢慢梳理。她赤了双脚,脸上发上都是水珠。陈家洛一见她如明珠、似美玉的容颜,一颗心又是怦怦而跳,暗想:“天下哪有这样的美女?”只见她舒雅自在地坐在湖边,明艳圣洁,几乎不信是凡人,白衣倒映水中,落花一瓣一瓣地掉在她头上、衣上、影子上。他平时潇洒自如,这时竟讷讷地说不出话来。

陈家洛已然沉醉,一路上不顾性命为香香公主采摘雪莲,援救小鹿,对香香公主俯首帖耳,全无第一大帮派总舵主的威势。连他自己都想:“我今日真如傻了一般,也不知为什么,她想要那花,我就不顾性命地去给她取来。”因为那时,陈家洛没想到会不会摔死,就怕摘不到香香公主心爱的那两朵花。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偎郎大会上,香香公主双手拿着一条灿烂华美的锦带,轻轻唱着“谁给我采了雪中莲,你快出来啊!谁救了我的小鹿,我在找你啊”,一只纤纤素手轻轻搭上了陈家洛的肩头,将那条锦带套到了他头颈之中,轻轻向上拉扯。

香香公主牵了陈家洛的手,坐在众人身后。陈家洛觉得她娇软的身躯偎倚着自己,淡淡幽香传入鼻端,神魂飘荡,真不知是身在梦境,还是到了天上。

陈家洛知道香香公主将锦带在自己颈中一套,便是明白示爱,心中喜乐,犹似便欲炸开,但突然间头脑一阵清醒:“妹妹爱上了我,我好欢喜!但姊姊呢?她送我短剑,不是已向我示意钟情了吗?我收了她短剑,便是受了她的情意。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出尔反尔,无信无义?我能跟喀丝丽明言吗?我能做个负义的小人吗?

在这样心头狂喜浓情蜜意的关头,陈家洛仍然摇摆不定,情志不坚。换言之,这样的矛盾心理是否也源自于他内心的理性?

连俏李逵周绮都看不下去了,胸头一直憋着一股气,冲口而出:“总舵主,你到底心中爱的是霍青桐姊姊呢,还是爱她(指香香公主)?

陈家洛当然分不清,因为当时,他还在衡量!

陈家洛想道:“这姊妹两人都对我有情,我今日为她们死了,报答了她们的恩义,也免得我左右为难,伤了她们手足之情。”心想:“有你姊妹二人相伴,全世界的珍宝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突然又暗自惭愧:“我为什么想的是姊妹二人?”

“我心中真正爱的到底是谁?”这念头这些天来没一刻不在心头萦绕,忽想:“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爱我呢?倘若我死了,喀丝丽一定不会活,霍青桐却能活下去。不过,这并不是说喀丝丽爱我更加多些……我与忽伦冈兄弟比武之时,霍青桐忧急担心,极力劝阻,对我十分爱惜。她妹妹却并不在乎,只因她深信我一定能胜。那天遇上张召重,她笑吟吟地说等我打倒了这人一起走,她以为我是天下本事最大的人……要是我和霍青桐好了,喀丝丽会伤心死的。她这么心地纯良,难道我能不爱惜她?”

  又想:“我们相互已说得清清楚楚,她爱我,我也爱她。对霍青桐呢,我可从来没说过。霍青桐是这般能干,我敬重她,甚至有点怕她……她不论要我做什么事,我都会去做的。喀丝跗呢?喀丝丽呢?……她就是要我死,我也肯高高兴兴地为她死……那么我不爱霍青桐么?唉,实在我自己也不明白,她是这样的能干聪明,对我又如此情深爱重。她吐血生病,险些失身丧命,不都是为我么?”

一个是可敬可感,一个是可亲可爱,实在难分轻重。

曾经有两份真挚的爱情摆在陈家洛的面前,他没有珍惜,而是优柔寡断,多顾理智,他始终在寻找爱的理由,寻找爱的平衡。但诚如《大话西游》中的名言:“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倘若真要需要寻找爱的理由,这份爱还足够坚定吗?

现实世界的人们,纠结于房子车子票子单位地域等诸多理由之时,大概都是打着“找寻爱的理由”的借口吧。

陈家洛的困惑,归根结底,正如他自己所言:陈家洛,你胸襟竟是这般小么?……你负心薄幸,见异思迁,那就是了,岂能为自己的薄德开脱?

如此这般,陈家洛如何能找到爱情笃定的理由?

陈家洛的悲伤只能留给他自己!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陈家洛虽说愿意为香香公主而死却没有为香香公主而死,反倒为了所谓汉室光复大业,硬生生把香香公主送入乾隆皇帝的虎狼之口。

乾隆因看到香香公主的画像,特意找到她,欲占为己有。得知香香公主芳心已属陈家洛之后,心生妒忌。

他安排香香公主与陈家洛见面,陈家洛还满怀感激,但一细想,便明白了乾隆的用意。

一方面,陈家洛见香香公主的衣衫用线密密缝住,心想这个柔弱天真的女孩子为了抵抗暴力,不知已有多少次临到生死交界的关头,对自己如此深情,拼死保持清白之躯,深信自己定能救她,怎能竟忍心离弃她、背叛她?但又想到要是顾全了喀丝丽和自己两人,一定得和乾隆决裂。这百世难遇的复国良机就此放过,岂非成了千古罪人。他也想就当一个千古罪人,和她在深山里隐居一世。但虑及黎民苍生,又说甘愿担当苦楚。

该为了喀丝丽而和皇帝决裂,还是为了图谋大事而劝她顺从?思虑再三,还是理性占据上风。陈家洛对乾隆说道:“国事为重,私情为轻,我可劝她从你

不可否定,陈家洛做出这样的决定,内心是异常痛苦的,但为了所谓汉室光复大业为了黎民苍生,他竭尽全力劝服香香公主。

不知道是应该盛赞他勇于牺牲爱情的精神,还是应该痛骂他为了个人理想而罔顾一片深情的自私自利!

当香香公主道:“男人真是奇怪,大家不是高高兴兴地一起跳舞唱歌,偏要打仗,害得多少人送命受苦,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处。”陈家洛适时劝告:“要是皇帝肯听你话,你叫他别去打边疆上那些可怜人,好么?……倘若你能让他听你的话,那么你一定要劝他别做坏事,给百姓多做点好事。你答应我这句话。

香香公主笑道:“你说得真古怪。你要我做什么事,难道我有不依从的么?”

面对香香公主的一派纯粹烂漫满腔圣洁赤诚,真替陈家洛感到羞愧。

为了哄香香公主开心,或者是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亏欠,从不唱歌的陈家洛为她唱了一首母亲的使女曾唱过一支曲子;当香香公主希望与他与霍青桐三人永远快快乐乐地在一起的时候,陈家洛紧紧握着她手,柔声道:“喀丝丽,你想得真好,你和你姊姊,都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人。”

世界上最好最好的人,就最应该牺牲吗?

陈家洛又说回到北京之后,就去找伊斯兰教的阿訇,教导他好好做一个伊斯兰教的教徒。

香香公主感动不已:“你为了爱我,连这件事也肯了。我本来是不敢想的。”

陈家洛温柔款款地搂着她,轻声道:“喀丝丽,只要我能陪着你,就是没饭吃,没衣穿,天天受人打骂侮辱,我也甘心情愿。可是你记得玛米儿吗?那个好玛米儿,为了使她族人不受暴君欺侮压迫,宁愿离开她心爱的阿里,宁愿去受那暴君欺侮……”

香香公主她听到最后,也明白了,知道自己日夜所盼、已经到了手的幸福,一下子又从手里溜了出去,但她慢慢转过身来,说道:“你要我做什么,我总是依你。”

陈家洛也是用心良苦!

待到香香公主要他最后一次看她沐浴,估计也是对最初美好相见的祭奠。

但见她将全身衣服一件件地脱去,在水声淙淙的山峡中,金黄色的阳光照耀着一个绝世无伦的美丽身体。陈家洛只觉得一阵晕眩,不敢正视,但随即见到她天真无邪的容颜,忽然觉得她只不过是一个三四岁的光身婴儿,是这么美丽,可是又这么纯洁,忽想:“造出这样美丽的身体来,上天真是一位全知全能的大神吧?”心中突然弥漫着崇敬感谢的情绪,不自禁地跪下地来,面向西方,以手加额,磕下头去。

为何陈家洛面对这样美丽而圣洁的身体,却仍然要将她推向虎狼?或许在他心中,最重要的还是他自己伟大的光复大业吧!

世人或许都明白陈家洛的苦衷,但即便如此,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陈家洛,在香香公主纯洁如白纸的一片深情面前,仍无法得到天下人的原谅。

香香公主得知乾隆皇帝的险恶,内心只剩下一个念头:“怎地向他示警,叫他提防?就是要我死,也得让他知道提防。”

“就是要我死!”这念头如同闪电般掠过脑中:“我在这里死了,消息就会传出去,他就会知道。不错,再没旁的法子!”但立即想到了《可兰经》第四章中的话:“你们不可自杀。安拉确是怜悯你们的。谁为了过分和不义而犯了这严禁,我要把谁投人火窟。”穆罕默德的话在她耳中如雷震般响着:“自杀的人,永堕火窟,不得脱离。”她并不怕死,相信死了之后可以升上乐园,将来会永远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可兰经》上这样说:“他们在乐园里将享有纯洁的配偶,他们得永居其中。”可是如果自杀了,那就是无穷无尽的受苦!

想到这里,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只觉全身冷得厉害,但听众人喃喃诵经,教长正在大声讲着乐园中的永恒和喜悦,讲着堕入火窟的灵魂是多么悲惨。对于一个虔信宗教的人,再没比灵魂永远沉沦更可怕的了,可是她没有其他法子。爱情胜过了最大的恐惧。她低声道:“至神至圣的安拉,我不是不信你会怜悯我,但是除了用我身上的鲜血之外,没有别的法子可以叫他逃避危难。”于是从衣袖中摸出短剑,在身子下面的砖块上划了“不可相信皇帝”几个字,轻轻叫了两声:“大哥!”将短剑刺进了那世上最纯洁最美丽的胸膛。

香香公主香消玉殒,读者无不动容,她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至爱之人的理想,她用自己的生命向至爱之人示警,而她所至爱的陈家洛,却牺牲了爱情,以她的幸福,去换取光复汉室的理想。

牺牲一人去换取天下人的安康幸福,从来都是可敬的,如慷慨赴死的林觉民,但林觉民并没有用自己的至爱去换取。

陈家洛也是有情有义之人,但面对一生至爱与毕生理想,理性总是占居上风。换言之,理性或许只是一个借口,理性的根源,仍然是因为他肩负着光复汉室的大业,仍然是千百年来儒家传统的那一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纶济世心系天下的情怀。自古至今,“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的周幽王,宠爱美人冯小怜的齐后主高纬,“重色思倾国”的唐明皇,“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无一不成为历史的笑柄,陈家洛,大概也是铭记教训以史为鉴吧。

在他终于认清了乾隆的真面目,向众人忏悔,并央求阿凡提:“老爷子,请你带我去见一位你们的阿訇,求他教导我。我一辈子读孔夫子的圣贤书,原来都是不对的。唉,百无一用是书生,我读错了书,说什么忠孝仁义,害死了不少好兄弟。”

陆菲青劝他:“陈总舵主,话不是这样说,孔孟圣贤之道,也并没有错。”

陈家洛躬身道:“陆前辈,晚辈脸皮再厚,也不能当这红花会的首领了。晚辈愚蠢无比,信了皇帝的话,以为他真有兄弟之情、夷夏之见,会得信守盟约,驱满复汉,还我河山。岂知书呆子无知之极,害死了天山双鹰两位前辈,害死章十哥和不少兄弟,以及少林寺的许多位高僧。晚辈所以不得不自尽,一来是无颜生于天地之间,要向死难者谢罪,二来是想到地狱去陪伴那位为我而死的红颜知己;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出位来,卸此重任,另请贤能统领天下红花会的数万兄弟。”

陈家洛在香香公主的墓前,提笔蘸墨,先写了“香冢”两个大字,略沉吟,又写了一首铭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这也可算做陈家洛对他所爱之人所做的最好的交代了,只可惜,悔之晚矣!

金庸先生讲了一个残忍的故事,既让读者感叹于陈家洛的大义,也让读者悲叹于陈家洛的无情。金庸先生的后期作品,就不这么写了。如只知光复燕室辜负王语嫣的慕容复,最后落得疯疯癫癫惹人耻笑的结局;只求修炼宝典谋求武林至尊之位的岳不群,最终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倒是为了任盈盈抛下一切的令狐冲,为了小龙女不顾伦理纲常的杨过,最终赢得世人敬仰。

诚如金庸先生所言: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韦小宝的父亲可能是汉、满、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即使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角陈家洛后来也对回教增加了认识和好感。每一个种族、每一门宗教、某一项职业中都有好人坏人。有坏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坏的大官,也有真正爱护百姓的好官。书中汉人、满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坏人。和尚、道士、喇嘛、书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和品格。”

这篇文章,只是个人对陈家洛的认识,个中难免有意气之见、肤浅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总而言之,归结为一句话:“道是有情却无情的陈家洛,只能把悲伤留给他自己!”但愿他回归西疆之后,能与天上的香香公主,身披彩蝶双飞翼,在没有匡复大业羁绊的世界,做一对逍遥快活的神仙眷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