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集爽翻,本季最强喜剧!这5个男人,没那么简单

 新用户31804824 2021-10-24

图片

编者按:

今年,《乐队的夏天》停播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档名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新节目。

所有叫喜剧的节目,一般都非常难。

因为它调高了大家的预期——万一观众看了不乐,怎么办?

马东说,这是一场冒险之旅。

但,他要试一试。

作者 | 天雅

责编 | 陈沉沉

上周五,《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开播。

抱着试看看的心情,我点开了视频。

没想到,它不仅惊喜满满,好戏连连,还彻底刷新了我对喜剧的认知。

图片

节目一开始,就呈现了一出“解构权威、戏谑权威”的好戏。

首先,谁先出场?

好几百亿票房的导演、影帝搁在这里,似乎无论先cue谁,都会无形中“怠慢”另一位。

这时,该怎么办?

只见马东抖了个机灵,与现场观众“串通一气”:

既不按咖位、番位;

也不按年龄、辈分。

而是,按发量——

没头发的先出!

图片

按颜值——

没颜值的先出!

图片

按脸型——

脸长的先出!

图片

其次,谁坐中心位?

在这个问题上,节目组更是“狡黠”——

不做安排,让各位大佬自行决定。

没想到,几位喜剧行家“沆瀣一气”,硬生生把“综艺小白”于和伟,“逼”进了中心位。

图片

一出“闹剧”,充分展现了喜剧人的魅力——
 
幽默,但不尴尬;
机智,但不失体面。
 
乍一看,这是一档笑点满满的喜剧综艺。
 
但连续2期下来,我却发现,
 
比好笑更重要的,是它真诚、疗愈的另一面。
 
 
图片


节目组规定,5位导师一致通过的作品,可以直接晋级。
 
但想要拿到晋级名额,却是非常难的。
 
因为导师们会从不同的维度,严格把关。
 
第一个上场的《互联网体检》。
 
创作者使用一系列网络梗,嘲讽大家深恶痛绝的互联网乱象:
 
无处不在的广告——
 
图片
 
一边搞会员制度,一边又搞超前点播等附加收费——
 
图片
 
通过直播作秀,变相唆使消费者下单——
 
图片
 
在爱奇艺自制的综艺里,直勾勾地吐槽爱奇艺。
 
既劲爆,又爽脆,还很好笑!
 
图片
 
但最后在嘉宾点评环节,它却没能直接晋级。
 
理由是,缺少喜剧技巧,没有惊喜和包袱。
 
在导师的标准里,
 
搞笑但剧情狗血,不够!
 
剧本完整但没升华,不够!
 
演员表演没有张力,也不够!
 
透过这份严肃,不难看出节目组的“野心”——
 
它要做实打实的喜剧,决不玩虚的!
 
对比来看,《三毛保卫战》。
 
论笑点包袱,它不是最密集的;
论观众笑声,它也不是最强的。
 
它的舞台没有背景,没有道具。
 
但3位话剧演员,单靠台词,靠肢体语言,就征服了所有嘉宾,成功晋级,一跃成为了爆款。
 
表演其实很简单。
 
3个人用演绎“战狼精神”的悲壮情怀,展现了一个荒诞的场景——
 
坚守阵地的最后3根头发。
 
这3根头发在摇摇欲坠和垂死挣扎之间极限拉扯:
 
凝成脏辫,负隅顽抗——
 
图片
 
倒数第3根头发脱落——
 
图片
 
兄弟诀别,做毛不易——
 
图片
 
为什么能晋级?
 
因为它足够专业。
 
完整的戏剧结构,
荒诞的场景设定,
全情投入的表演,
直戳社畜的掉发痛点。
 
既能让人放肆地笑出眼泪,但细品过后,尽是生活的苦辣酸甜。
 
这就是喜剧除了搞笑以外,更高级的一面。


图片



节目开播之前,导演组曾向5位发起人提问:
 
喜剧是什么?
 
分别操盘着2档喜剧节目的李诞和马东,给出了有些相似的答案:
 
李诞认为喜剧是真诚;
马东回答喜剧是镜子。
 
这2个答案都共同指向了一点:
 
观众只有从喜剧中看见自己,才会在爆笑之后,获得回甘。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节目连续2期下来,那些成功晋级的作品,首要前提就是真诚。
 
首先,是对表演的真诚。
 
比如,王梓的《空手道高手》。
 
没有布景,没有道具,没有台词。
 
全程只有演员自带的音效,和丰富的肢体语言。
 
但,他却向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妙绝伦的舞台盛宴,令现场所有人拍案叫绝。
 
图片

这是一种结合了默剧和动漫的新型表演形式。
 
从第一次在台上演得一塌糊涂,到现在能够娴熟驾驭,王梓用了整整10年。
 
好友武六七说:
 
“私底下的王梓,是一个100%专注、认真的人,他会把所有时间、精力都花在作品上。”
 

图片

 
其次,是对生活的真诚。
 
比如,王皓和史策的《世上最美的女人》。
 
1个神经质的失恋女子和1个网约车司机之间的对话,讲的也无非是各种生活琐碎,一地鸡毛。
 
图片

史策说:
 
“我俩脑洞不行,没有想象力,只会天天研究这些琐碎的小事。
 
但这种朴实无华的生活化喜剧,却获得了现场嘉宾的一致好评。
 
于和伟说:
 
“生活逻辑的准确,是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表演,观众看完以后瞬间理解,所以一开始我们就信了。”
 
当观众被带进去以后,他会与演员形成情感共鸣,并从中看见自己,获得回甘。
 
如果说,专业,是对喜剧本身的尊重;
 
那么,真诚,则是喜剧内在的灵魂。


图片



喜剧一旦选择了真诚,幽默便有了温度。
 
以我的理解,喜剧看待世界,一般存在3种视角。
 
第1种:俯视。
 
即表演者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通过批判、挖苦他人,来彰显权威。
 
比如模仿别人的生理缺陷,嘲笑落魄的穷人,讽刺同性恋群体等。
 
第2种:仰视。
 
即表演者蜷缩在卑微的角落,通过暴露丑态、贬低自己,来取悦观众。
 
比如扮小丑、任由他人作践自己等。
 
透过这2种视角去演喜剧,也许会让一部分人很嗨、很爽。
 
但与此同时,却会伤害到被调侃的对象,或伤害到演员自己。
 
如果一个喜剧演到最后,都没有共情到真正被伤害的那个人。
 
那么,它就是缺乏真诚,没有温度的。
 
如同媒体人东东枪所言:
 
“如果直接把伤害搬到舞台上,而指望大家对着这个伤害发出笑声,
 
实际上是把观众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观众的笑声也会变得很冷酷。”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喜剧,需要有温度。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3种视角:平视。
 
不当批评家——
 
居高临下地批判世界、嘲讽他人;
 
也不当小丑——
 
低三下四地损毁自己、自我攻击。
 
而是真真切切地走进生活,走到观众的身边,
 
演绎一个场景,或一段故事,还原生活的喜怒哀乐,解构无处安放的情绪情感。
 
与观众建立联结,一起面对生活残酷、荒诞的另一面。
 
当观众从中产生情感共鸣以后,他们的烦恼、痛苦就或多或少地被调整、溶解了。
 
这,就是喜剧的温度。
  
图片

 

图片 

喜剧一旦有了温度,治愈便有了可能。
 
喜剧的创作,往往来源于生活。
 
但有的时候,生活的真相过于残酷,可能会伤害到你。
 
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包装或幽默的方式,让这个真实的东西不那么刺痛人。
 
比如奥斯卡影片《美丽人生》。
 
故事的背景是二战期间,主人公是一对被抓进纳粹集中营的犹太父子。
 
我们都知道,集中营是非常可怕的。
 
但如果直接把它呈现在舞台上,则有可能会激起观众的恐惧、愤怒、绝望等激烈情绪,引发二次创伤。
 
于是,导演采用了喜剧的模式。
 
为了不让儿子乱跑,父亲撒下“弥天大谎”——
 
残酷的集中营,被他说成了一场游戏;
 
遵守游戏规则,则会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
 
图片
 
为了让儿子信以为真,父亲一边与纳粹士兵斗志斗勇,一边运用各种急智不断圆谎。
 
剧情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其中不乏搞笑桥段。
 
解放前夕,父亲将儿子藏在铁柜里,他自己却不幸被抓获,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
 
天亮了,儿子从铁柜里爬出来,看见一辆真的坦克轰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
 
最后,他被一个美国士兵抱上了坦克,获救了……
 
图片
 
这个故事的内核,其实是一个悲剧。
 
父亲的惨死,让我们看到了犹太人在集中营的悲惨与无助。
 
但透过父亲保护儿子的机智,我们又会感受到很深的感动与治愈——
 
现实是残酷的,但爱和希望,一直都在。
 
文章开头所提及的《三毛保卫战》,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3根头发一次次的垂死挣扎,映射着社畜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挣扎。
 
但透过他们坚守阵地的倔强,我们又会感受到一丝治愈——
 
被迫日夜加班,你其实不是一个人,
 
别忘了,那一根根不幸脱落的头发,也曾陪你一起奋战过。

图片



图片



弗洛伊德说,幽默是一种庄严而高尚的东西。
 
受到冒犯、遭遇挫折的时候,人会产生愤怒、悲伤、绝望等消极情绪,这是一种自然反应。
 
但在喜剧的世界里,这一切都可以转化为喜剧创作的源泉。
 
它坚定不移地反抗着现实环境的残酷性——
 
不愿因为现实的挑衅而烦恼,也不愿屈从于现实的痛苦。
 
在这个信念感的支撑下,它解构现实,解构痛苦,并由此创造出超越现实痛苦的快乐。
 
从这个维度来讲,喜剧是不屈从的,是反叛的。
 
就像节目组一开始的嘉宾出场环节。
 
它当然可以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决定谁先出场,谁坐中心位。
 
但这样做就可能会“怠慢”其他嘉宾,形成隔阂。
 
而通过这种突破常规、解构权威的方式,让好笑的东西一起来,大家笑着笑着,尴尬就消除了。
 
《三毛保卫战》,亦是如此。
 
它当然可以直白地演绎现实中社畜们掉发秃顶的困扰。
 
但这样做就可能会加剧观众的焦虑与恐慌。
 
而通过这种立足于现实、却又跳脱现实的喜剧创作, 观众笑着笑着,恐惧就消除了。
 
图片
平时在生活中,其实也存在类似的人。

比如,考试得了倒数第一,工作业绩排名末位。

这本是一件会令人感到失落、尴尬、丢脸的事情。

但他们却一反常态,活跃着“欢呼”:

“耶,我的上升空间最大,真棒!”

透过幽默,将那些可能会产生的不好感受,转化成正向的情绪价值。

大家一起笑着笑着,压力和焦虑舒缓了,便会有更好的状态去面对、解决问题。

这就是喜剧精神!

马东说:
 
在喜剧里,作品、演员固然重要,但喜剧精神被看到,更重要!
 
 
写在最后


在高压、残酷的现实环境下,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波劳碌中,
 
人难免会存在许多难以名状压抑与苦闷。
 
尤其是这2年,随着疫情的爆发、肆虐与蔓延,更是加剧了我们的痛苦与不安。
 
也因此,我们需要喜剧精神
 
我其实很感谢那些脑洞满满、创意满满的搞笑视频博主,
 
在无数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日子,是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逃离现实的「过渡空间」——
 
让我可以在里面彻底地放空,肆无忌惮地大笑,尽情地释放压抑。
 
但与此同时,我更敬佩那些植根于残酷现实,在痛苦中灌注快乐种子的喜剧人。
 
他们看见了我的苦难,共情了我的悲伤,并陪伴着我收获了长久的治愈。
 
很庆幸,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我遇见了这群人。

图片

作者:天雅。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心理学科班生;责编:陈沉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