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佩印 | 佩挂官印

 昵称40346088 2021-10-24

报本堂明清木雕博物馆第<522>期

本期字数1753

报本堂,2021年,春节后的第一期

人生的奇妙之处,在于无法预测未来

由单纯地喜爱老木雕、研究老木雕纹饰、地域、文化内涵、当代应用价值

到开办私人博物馆、研究中国传统纹饰

过程中,让我体验着人生的美妙之旅

报本堂很幸运,恰逢中国本土文化强势回归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业

博物馆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发展相平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不会永远停留于生活必需品,而是会有审美追求。随着物质的富足,追求文化品位、关注有品位的艺术品,来确立自己的文化格调身份,将是大势所趋。

微信平台《四季随笔》 温孟孚老师,前几日发表了“格调”是什么——读[美]保罗·福塞尔的《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作者把社会阶层分为顶层、上层、中层、下层等等。我国魏晋时期,也有“九品官人法”。将人分为等级,并不是完全因为金钱(暴发户难以摆脱中下层的格调,是童年时代习得的风范)而是因为“格调”,格调的标准更倾向于从文化教养上区分。

翻看博物馆的历史,博物馆最初是为精英欣赏开启的,应是“格调”中的顶层,至少是上层,最初只服务于学者。大英博物馆最初开放的时候,每天是限定人数的(30人),需要提前预约。随着博物馆的发展,慢慢面向大众。抛开阶层与格调,博物馆至今也是小众人群的场所,虽然博物馆主观上希望越来越强调贴近大众。

人类的等级观念,一直存在。

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不论哪个阶层的人,都会努力向上。

当下处于物质富足时代,追求文化格调升级的人,会增加,这是一个好现象。

文化格调升级,是一个大循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2015年,故宫《石渠宝笈》特展,迎来了大众审美的爆款。

大众顶着烈日,排队6个小时,观看《石渠宝笈》特展,最为大众认知的当属《清明上河图》。负责撰写《清明上河图》说明的团队,拿宋代的风俗画、明清仿本做横向、纵向比较,图中桥是木质的,后来桥是石头的,图上的墙是夯土,明清时期是砖等等,编写的时候各个细节去比较,考证,过程中很是辛苦,艰苦的工作,希望能够有收效,结果是没人看,让编写者感慨!

顶着烈日的观者数量,创造了爆款流量,但特展艺术修养的初衷,一定不是爆款的。

苏州博物馆地处城市繁华地段,每天接待人数众多。其中:有看懂的、有认真想看懂得、有忧心忡忡需要他人认可与赞扬的“可怜虫”、还有就是单纯拍照走人与展品无任何关系的“快乐人”。

博物馆也许就应地处偏远地方,普通交通工具不易达到的地方,如日本'小山美秀子”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一样,都是贝聿铭大师设计的。由于地处偏远,访客都是喜欢的、能看懂得、或者想看懂得人。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开馆初期,纽约脏乱差,流浪汉到处游荡。首任馆长将其定位为拯救城市的方法,将可能误闯进博物馆的人,在高品位的环境中,提升为品位高尚的人。

当下的现象,笔者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大浪淘沙后,简单的消费消遣,没有太高修养的大众热衷的娱乐方式,会逐步弱化,这个过程是漫长。在改变的漫长过程中,艺术修养便是手段之一。

如北大许知远综艺首秀,许知远吐槽薇娅卖梁启超先生的书,结果会如何?

我们都相信薇娅是不会卖梁启超的书,因为当下是流量为王的时代。

一期综艺节目,反映当下的社会现象,但我认为是好现象,至少有人关注,未来前景还是美好的。

罗浮宫馆长H.瓦路莱特(H. Valorette)说:"今天,博物馆是公民责任的工具,是批判精神的孵化器,是品位的创造地,它保存着理解世界的钥匙。它必须有能力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钥匙传递给所有人。”

报本堂博物馆作为私人博物馆,又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北方,开办5年来,懂报本堂藏品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传承价值的人,也是小众的。过程中,结识了全国各地很多志同道合的友人,所以没觉得因小众而孤单。

佩印 

祝愿在仕途发展的读者

官运亨通

佩印文字木雕花板

佩印,文字花板

透雕,周边饰卷草龙纹

佩印:佩挂官印,借指任命官职。

典源

《史记》,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同源典故

佩印 苏公悬印 苏秦佩印归 苏秦印 苏秦富贵

透雕佩印文字,周边饰以卷草龙纹,彰显皇权。

唐 王维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诗:“闻道 百城 新佩印,还来双闕共鸣珂。” 唐 韦庄 《东阳赠别》诗:“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佩印 

祝愿在仕途发展的读者

官运亨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