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木雕的收藏价值

 昵称40346088 2021-10-24

报本堂明清木雕博物馆第<543>期 

本期正文:2068字

人类在远古时代的文化,有多种传承方式,语言、文字、音乐等,传承过程中,都无法避免人为因素的错漏差异,而一部分远古文明,却可以通过古代艺术品传承下来,古代艺术品记录着人类文明文化,蕴含着真实、丰富的信息。

例如一件官窑器,汇集了冶炼、书法、绘画、建筑、审美等因素,能够反映那个时代的物理、化学等科技水平。

木雕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的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雕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木雕。由于木材脆弱的性能,木雕很难在正常情况下保存久远,对唐代以前的木雕作品,只能在一些相关的资料中作一些初步的研究。现存明清时期的木雕,实物资料丰富,使得我们能够欣赏及研究。

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干栏式建筑,证明那个时期人们是以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木雕鱼、精致的象牙雕“丹凤朝阳”、骨匕上雕刻“双头鸟(凤)等,这些雕刻虽然造型简单,做工粗放,但证明7000年前的先民已较为熟练地掌握了雕刻技法,具有纯朴、浑厚、爽朗的艺术气质,代表了新石器时期雕刻的高峰。

老木雕,来源于古代建筑、家具、使用器等。

老木雕为木质“史记”,具有文物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以上五种因素,说明老木雕是古代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

文物价值

老木雕,能够作为专业考古和文物研究提供依据。

本堂收藏近3万件木雕,大部分为明清时期,仅有一件龙纹雀替,具备宋代时代特征。

代风格 蝉肚螭龙雀替(绰幕)

报本堂收藏了诸多雀替,仅有此对雀替体现宋代蝉肚绰幕风格。

宋 李诫《营造法式》中记载,雀替称为绰幕,蝉肚绰幕形制在《营造法式》中有记载。几百年的时间胶囊,在这对螭龙蝉肚绰幕中,储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由纹饰特点,可以判断此件龙纹木雕,来自宋代建筑,因此,老木雕具有文物考古价值。

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木建筑,自成体系,对东方乃至世界的建筑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由于各种因素,有一段时间,遭受人为破坏,使得许多建筑都化为乌有。加之古代建筑工匠一贯被轻视,因此许多宝贵的工艺都已失传。目前保留的建筑文献,就中国古代木建筑而言,不过沧海一粟,对中国木建筑的历史发展,很难做出剖析和评判。老木雕,作为古代建筑中,最为精细的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报本堂馆藏的这件狮子纹木雕,由纹饰特点,我们可推断,它来自明代建筑。 

人文价值

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鲁迅先生:“越是带有地方特点的,越是有可能成为世界的。”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我们最独特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文化。

木雕,代表古代建筑最精美的细节,处处体现华夏大地的人文情怀。

徽州护净窗由报本堂馆藏,窗户格芯雕饰四爱图。

现存于安徽绩溪三雕博物馆隔扇门木雕,“二十四孝”,展示了中国对“孝”的理解,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

古代建筑门窗雕花,是儒家教育的课堂,每日进出,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理学教育的思想精髓,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审美趣味相结合,木雕艺术赋予家园意韵,同时赋予建筑物精神文化的内涵。

报本堂馆藏  富贵气象

富贵气象,来自晏殊

富贵气象,他所写的富贵,是以富贵者的心域所观照而得,遂独得气象。

他写富贵“惟说其气象”,而不言“金玉锦绣“,以文化、美学的眼界描写,所以品格和品位不落浅俗。

报本堂馆藏 空城计

中国人熟知的三国故事。

艺术价值

很多精品木雕,都是借助名画意蕴来实现的,富有美学和艺术价值。

光绪八年,齐白石还在跟着雕花木匠周之美师傅学习木雕雕刻,他偶然见到了乾隆年间彩色套印版《芥子园画传》,这本书便是齐白石先生启蒙绘画书。齐白石先生凭着民间雕刻中取之不尽的艺术题材和雕刻技艺,后来创造出令人回味的艺术作品。

工匠借助唐宋花鸟画意蕴、构图、表现技法细腻清雅的特点。

梅花图左下角雕饰山石,牡丹图右下角雕饰山石,梅花、牡丹于石间绽放,山石置于画面一角,使留白与花鸟成为显著对比。画面层次分明,枝与叶,花与鸟,如在矿彩篮中敷出,精美的万字纹外框,画面宁静雅致,明心见性,满足了观者美学感受。这种构图手法为南宋画家马远常,时人称为“马一角”绘画风格。

报本堂馆藏 玉兰图 

构图,工艺,具有艺术美学价值。

报本堂馆藏松鹤延年

画面留白多,但未显空阔。

人物、松鹤纹,空间关系,工匠艺术技艺高超。

经济价值

精品木雕,由稀缺珍贵木材雕刻而成,同时制作工艺复杂、难度高。

报本堂馆藏的黄杨高嵌床楣板,根据工艺特点,代表乾隆年间木雕工艺,来自浙东。珍贵木材,紫檀、黄杨木、金丝楠木,同时工艺复杂,乾隆年间,高嵌工艺。  

乾隆工  家具门板。

心板,黄花梨;高嵌,小叶黄杨。

报本堂馆藏 鹿鹤图

朱砂红 金丝楠木

报本堂明清木雕博物馆简介

报本堂馆藏122方匾额,叁万余组木雕,老秤杆七千余件。

木雕、老秤杆、木雕拓片收藏数量,具备规模。

多年来,培养高校研究生学习传拓技艺,创建《明清木雕花板研究》微信平台,发布木雕、匾额、拓片信息,坚持传播中国传统木雕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