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牵 挂

 新用户0005wgft 2021-10-24

昨天孩子放学回家,见到我们便说,最近生物和地理学考完成了,再看到这两科老师,发现他们的眼神都变了,似乎非常的和蔼慈祥,笑眯眯地,每一个眼神都像是望着祖国的明天。

听孩子说完,顿时想笑,什么叫望着祖国的明天?

就是充满了希望和一种看到美好未来时的温柔。

哈哈,有这么夸张吗?

那是自然,从此初中就不用再盯着我们煞费苦心地,不断在QQ和微信群里,联合着家长来一遍一遍确认俺们到底掌握了那些考点没了。

说完,孩子还配合着叹口气,老师也不容易呀。

老师以前是什么眼神?突然好奇这些老师在孩子们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样子呢?

孩子说,以前老师看到我们的眼神是一种很发愁的那种,焦急,然后因为焦急,会说出来一些急躁的话语。然后,看到每个人都感觉苦大仇深的很呢?

想到学考前几天,地理和生物老师还在一遍一遍地给家长们提醒,要再让孩子确认开卷考试要带的书籍和资料,考点再继续熟悉几遍,忆起开过的两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到的不通过率,家长在下面就有些焦急,考不过怎么办呢?所以,回到家之后,就赶紧问孩子,到底有没有按计划复习。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焦急,仿佛全盘接过了老师们给予的那些压力,很多人说压力就是动力,说的没错,只是,这个压力,作为家长如何给孩子传递就成了一个非常微妙的艺术。

孩子这么一说,马上就体会到了,作为家长,我们在家里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会把外界的很多压力变相地传递给孩子。前几天,有个朋友还在说,现在的孩子太难过了,克拉玛依今年的高中招生比例是6:4,到了2020年就变成了5:5,那么有很多孩子是无法上大学的。现实是很残酷,试试把这个话直接说给自己家孩子,看看得到什么样的回应或者回复。你会发现,孩子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被信任感,他们第一反应,你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我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大学?

道理谁都明白,要好好学习,要有紧迫感,但是,这个话却不可以这么说。

记得几天前,老师在家长群说起,所有的家长是否关注过自己孩子的规划,每周学习规划,是否在依照执行,还是在敷衍老师,如果这么做,既浪费时间,又害了自己,毕竟马上上初二了。

回到家,一进门,看到孩子坐在沙发旁吃东西,直接问,你们规划,都在认真执行吗?这话一说完,孩子直接从沙发上跳起来,老妈你说啥呢?肯定认真执行呢?你怎么这么不相信人?快说,谁给你说啥了?

被孩子这么一问,马上意识到,自己只顾着将心中的疑惑一股脑儿说出来,却压没有留意到孩子的自尊心和那份一直被信任的坚定地信心,被我这一问,一下子击垮了一大半。

所以,人只长了一个嘴巴,两个耳朵,眼睛,所有看到的,听到的,都要过滤一下,思考一下,怎么给别人讲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内心的那份牵挂太多,做不到静,静不下来,就没法定住,也因此无法生出智慧来。

放下一些无名的牵挂,会少很多烦恼,我们和周围的人沟通起来才会少很多烦恼,而他人,看到我们的轻松自然的面容,也不会再横生出一些额外的烦忧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