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与听

 新用户0005wgft 2021-10-24

   从未想过,有人说的话,可以是讲给一个人听的,同样一句话,还可能是讲给很多人听的。

后来发现,说与听,居然也有许多学问在里面。

说的话,越接近于事物的本质,越能吸引人。这就揭示了,中正而客观地对待一件事,是大家从内心深处都能认同的事实。

会不会做一个会说的人?

就像刚开始说的那样,我们发现那些学者和大家,他们讲话,不论在座的人是老者还是很小的孩子,他们的话,总是很启发人。或者说,他们说的每句话,在场的所有人都会觉得很在理,甚至有些话还指出大家的不足,没有一个人会觉得不舒服,觉得别扭。为什么?因为说的是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话。

做老师的人,如果会说,孩子自然就想听,也非常渴望听这个老师的课。很多人觉得,说话风趣幽默的人,就会吸引人,其实也不尽然是这样。用心对待孩子,真心体谅孩子,理解孩子时,发现孩子困顿迷茫时,低下来,像个朋友一样,聊聊和孩子一样大时的场景,自己曾经的窘迫,迷离,还有出过的糗事,不用怕孩子笑话,放低自己的时候,自然可以靠近孩子的心。

会说的人,是有德行,有良知的人,说的时候,心眼打开着,观望着听者。

最近常常在想,道理似乎自己懂得很多,真正做事为人时,也常做不到一直在内心里表达过千次万次的想做到的人。

前几天,无意中翻到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很多都是爱人陪伴孩子一起打球,一起滑轮滑,再看那时候爱人挺拔的身姿,乌黑茂密的头发,再看现在年龄不大,身体却没有三十多岁时的健壮了,两鬓也有了白发。除了爱人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发现这么多年,一起生活的时候,自己给爱人带去的快乐并不是很多,说的话,他不爱听,自己说完也不舒服,这又算什么呢?想想,这个男人,曾经也是一个小男孩,在自己家里父母的宝贝,一直读书学习,工作,可能他的生活常识和阅历并没有那么丰厚,但是这又有什么呢?哪怕他有些倔强,有些固执,又怎么样呢?这不能成为我指责和抱怨的理由呀。

说的再好,说不到别人,说不到家人,身边的人心里,说的都是些废话,无用的话,浪费时间,浪费他人的精力,甚至伤害他人。

当意识到这些时,眼光就自然而然柔和起来,语气缓和很多。

能不能做一个会听的人?

说话的时候,考虑到他人,听话的时候,要懂得如何去听。心胸要放宽广,课堂上老师讲课,为什么有的人听得很好,有的人,却听不进去。除了用心,还有会听,知道如何去理解。

当老师讲别人时,也要反思自己该如何做,当老师提问他人时,要假设自己也在被提问,如果是我要怎么做呢?他人的回答哪里很好,哪里可以更好?听他人的话,实在是一门艺术。

当然,在外面,有时候,我们会听到有些话,不是中正客观的,不是促进你积极向上的,那是偏激的,带着个人偏见的话语,是不适合听,也能听的。

听话,尤其是听孩子讲话,怎么能走到孩子心里,就是认真地倾听,理解他经历的那些苦,他被现实拉扯的表面看起来他很享受,其实内心非常迷茫同时看似享受之后的空虚,看得到吗?听孩子说的话,慢慢感受自己的心,是否能对接上。

听话,听爱人讲话,体会到这背后他的苦衷,他的无奈。缓和下来,用柔和的目光投向他,回想曾经这个人是一起牵手,说好了一辈子好好生活,彼此关心照顾的人,还记得当初的那些想法吗?

不忘初心,现在常常有人说这句话,放到哪里都合适。说话,与听话时,别忘了,你的对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