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是故乡明

 新用户1348hjSc 2021-10-24

中秋印象

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歌德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在那么多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应该是最具有“团圆”气氛的。春节自然也饱含“阖家欢乐”的味道,但也充满了喜庆的色彩。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明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军一齐响应,如星火燎原,一举推翻元朝。于是朱元璋决定,每逢中秋节,必须吃月饼。

就这样,中秋节和月饼成为了华夏子民血液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早些时候,物品还没有今天那么丰富多彩,月饼也没有今天那么琳琅满目。但那个时候,一家人同吃一个大月饼、小孩子争着抢着要自己喜欢的小月饼、偷偷揣一裤兜核桃和板栗🌰、在山上摇野板栗树、敲树上的核桃把手弄得绿油油(黄森森)的都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对于世界,你可能只是一个人。

但对于我,你却是整个世界。

最记得,爷爷奶奶会把各种圆圆的食物放在团团的筛子里,然后送到房子的高台上静静地端放,并称之为“献月亮”。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总是会忍不住想拿了吃,但是大人们就是不允许、还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个中缘由,颇具敬天法祖的虔诚。

回头想想,或许正是这短暂的“延迟满足”使得之后吃月饼这一时刻变得幸福无比。其实,所谓富养并不是强求要啥有啥,而是该给的时候就给——大人们会信守承诺,在食物端回来之后,不管我和弟弟吃啥、怎么吃,他们都不会干涉——只是心平气和地叮嘱我们“有苦才有得、自家人挣回来吃才最好吃...”

从前慢,一棵棵煮熟的黄豆在“献月亮”的过程中渐渐凉了下来,我们拿起一串黄豆、用嘴刷了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到如今,自己也长成了顾家的人——凡是自己有而家里却没有的,一定会想着存起来、然后找机会带回家里。对家人舍得的东西对自己却不一定都舍得。也会留意家人喜欢的小东西、潜在的小愿望并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尽可能地助力他们离心中所想更进一步。(一度最惹大人喜欢的我现在特别喜欢和家里的大人们唠嗑,一点点从更深层次了解父母、了解他们的烦忧、了解他们缺乏锋芒的善良、了解支持他们的行动机制,一点点从精明睿智、豪情满怀、热爱劳动、守望相助、高瞻远瞩、敢于担当、善于接洽、懂得分寸、懂得传承、调节情绪、刚柔并济的爷爷奶奶身上汲取更多的人生智慧和至理名言。几个最好的朋友挺欣赏我家这种老少三四代其乐融融的温馨家园,云波老表更是对我爷爷奶奶敬佩不已。我也因为生在这样平凡而不平凡的家庭而庆幸而感动而坚挺。)

当然啦,给家里买月饼的时候依旧不会忘记款待自己。专门买了那种现做的月饼,外酥里嫩,还不等合嘴就已经碎在口中,香气扑面而来,吃完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简直人间幸事。

中秋节前后,早餐就是一个月饼,想必大家也是如此。若是周末闲暇时光,必然要煮暖胃小米粥、绿豆粥,平时上班能吃个面包、啃根油条或者烧饵块就不错了。相比而言,吃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火腿月饼真的是心满意足了。

无论在外是得意还是失意、是顺畅还是曲折、是坚强还是脆弱、是奋进还是躲闪、是坦荡还是愧疚,只要还有家可回、有家人挂念,那么感觉人生依旧有归属、有意义,前行依旧有方向、有动力。喜欢心有所属、情有所系,喜欢自在从容、明辨笃行,喜欢负重前行、不时回首,这大概就是中秋节(或者说家)对我的所有价值吧。当然,家不只是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每次回家都觉得家里的动物、作物、食物是奇珍异宝——狗狗总是最先发现并迎接我、无论我离开多久,家禽少一点灵性但是热闹无比、鹅高耸的身躯让人振奋,摸一摸水牛的脑袋就能忘却所有的烦恼和深沉、待它伸出大舌头仰起头要舔的时候我一定会机智地躲开、要是偷偷蒙住🐮的眼睛它一定会晃脑袋晃个不停,总觉得爷爷奶奶对大白猪再了解不过了、几十年的喂养经验真的让人惊叹、爷爷经常一边守着猪吃东西一边和猪说悄悄话、要是猪生病了他们会很着急,在乡下猫咪的地位不高不低、不过最干净倒是真的;如果家里繁茂的作物有我的一点心血和汗水的话,我会很自豪很珍惜;现在已经具备独立做饭的能力,但还是喜欢静静地看着家人用心的准备、静静等待着享受爱的味道。

中秋节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世事无常,你是人间琳琅

万世沉浮,你是人间星光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

皓月清凉,你是人间曙光

中秋快乐

阖家欢乐

平安喜乐

文字:MJC整理

定稿于2019.9.12清晨

排版:MJC

图片:cc0.中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