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天涯飘零SZ 2021-10-24


一城青山半城湖,这是到过徐州的游客对古城徐州做出的美好评价。这青山绿水,也是新徐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九里山、云龙山、白云山…..,七十二座逶迤绵延的青山,守护着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把她柔美的倩影,倒映在明镜般的湖面上。朵朵洁白的云,在蓝天上自由的舒卷。

走进徐州,当你荡舟波光粼粼的云龙湖上。你将感受着这个有着历史厚重,且现代城市的柔情和妩媚。

抬眼望去,是连绵起伏的云龙山,你可听见一个穿越时空而来的声音在呼唤:“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你仿佛看见那白鹤在山顶自由飞翔。

走在充满浓郁现代化气息的徐州城里,你会欣喜的发现。你已经置身于浓厚的汉代文化中,走在弥漫的历史烟云里,走在跌宕多姿诗歌中,走在悲与喜、聚与散、爱与恨交织的故事里,走在英雄不屈的呐喊声与冲天豪气中,走在和平安宁与祥和里。

      徐州,这座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城市,这座有着2600年建城史的城市。在新时代浪潮中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展现着新的魅力,抒写着建设和守卫共和国新的传奇。

徐州,她为南北之锁钥、东西之要冲。她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古黄河、大运河穿城而过。特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徐州自古以来为四战之地。无论南攻还是北进,徐州都是必须占领之地。历代的统治者要逐鹿中原摄取天下,必先取徐州。在历代的战争史上,都闪耀着徐州的名字。徐州,便有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有了激情奔放、荡气回肠的诗篇。

“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当你行走在这块土地上,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这首诗。你耳边仿佛回荡着那马嘶人喊和干戈碰撞交鸣之声,脑海里翻腾着一个个征战杀伐、气吞山河的英雄故事。

出生徐州沛县的刘邦,在大将韩信的帮助下,于徐州附近的九里山设下十面埋伏。千军万马的厮杀,是震天动地的呐喊,是刀枪如林干戈蔽日,是尸如山积,是流血漂橹。

张良的一曲楚歌,让楚军闻歌而散。痴情的虞姬唱起离别的悲歌,青锋过处,鲜血如桃花朵朵飘落。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最终含恨自刎于乌江。那豪迈悲壮的故事,千古传诵。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让千古文人为之憾叹、为之感伤、为之歌咏。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胜利者的豪迈张扬,也饱含胜利者的隐忧!得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刘氏的汉家天下,起于斯,兴于斯。两汉看徐州,从龟山汉墓出土的文物中,你可以看到汉代王族的铺层和奢华;当你欣赏到那保存在徐州博物馆的精美玉器和金缕玉衣时,你一定会啧啧赞叹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工艺之精巧。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着虞姬当日曲,便舞春风。”。不肯过江的项羽,失败亦英雄。

在这古老城市的深处,还保留这位叱咤风云的楚霸王当年检阅军马的高台。那千钧的大鼎,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等待着英雄来把它高高举起,去迎接台下那山崩海啸般的欢呼。然而,当年那举鼎的英雄,却再也没有归来。只有那戏台上,在循环演绎着那悲壮而又豪情的故事。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太史公在《项羽本纪》中,用寥寥数语,为这位曾经搅动天下的楚霸王盖棺定论。

      来到城市中心的云龙公园,一座精致的古楼在幽幽讲述着一个美丽凄艳的爱情故事,这也是一个为人或赞叹或非议的爱情故事。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东坡居士在楼前留下一声叹息,挥毫写下了心中的遗憾。这美丽的诗词,更添加了故事的魅力,也让这燕子楼,更加风流蕴藉。那坚守忠贞的关盼盼早已香消玉殒,只留下这空空的燕子楼,和那风流千古的爱情故事,在风中诉说,吸引着给一代又一代的游客慕名前来。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动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多少英雄豪杰,几多如花红颜,都在徐州这块古老的土地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激荡在各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中,又消散在徐州历史的烟云里。

古老的徐州,是一座写满历史文明的诗意城市,更是一座写满历史沧桑,渗透着智谋,浸润着热血的城市。

徐州,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在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走在徐州,一个个熟悉的古地名跃入眼帘。这里,有数不清的征战故事;这里,有谋略、有铁血、有柔情,更有浩然正气。

从夏商开始,徐州及其附近的土地上就征伐不断。

十面埋伏的故事飘荡在琴弦上,霸王别姬的悲歌吟唱在舞台上。在徐州这块土地上的众多征战故事,记载在浩瀚的史书中,传说在百姓的闲谈里,也在战略家的探索研究中。

     一部《三国演义》,围绕着徐州的故事更是耳熟目详。陶谦三让徐州,吕布辕门射戟,吕布命丧白门楼,刘备败走徐州,关羽守下邳等。曹操最终击败刘备,获得战略要地徐州,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而刘备,因为失去了徐州这块赖以生存的基地,又被迫踏上了茫茫流亡之路。直到后来取得荆州,方才重新站稳脚跟。

不必说,张勋的辫子军从徐州这里出发,在北京城表演了一场复辟的历史丑剧;也不必说,民国的军阀在这里混战,为了各自的私利自相残杀;这些历史的尘埃,终将被徐州历史的滚滚洪流席卷而去。

但我们不能忘记:公元一九三八年,在徐州不远,有一个台儿庄。就在这个小镇周围,进行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浴血厮杀。

在这里,中华民族的各方力量空前凝聚,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在这里发出不屈的呐喊。在呐喊声中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中国军队用血肉之躯阻挡住了日军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在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历史上写下了空前辉煌的篇章,在这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又怎能忘记!

当年,在徐州,那是怎样的一个至暗时刻,那是中华民族处于怎样的命悬一线艰难困境。

当时南京保卫战以惨败而告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城疯狂地烧杀抢掠,手无寸铁的百姓和被俘虏的士兵被集体屠杀。而中国军队经过淞沪血战、南京保卫战的失利后残破不全、疲惫不堪,急需休整补充。然而,日军不给中国军队以喘息之机,妄图南北夹击,一举攻占战略要地徐州,从而攻取中原,进逼华中,以迫使中国政府投降。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临危受命,在徐州集结部队,开始布置守卫徐州。

而交给第五战区的部队多是地方军,他们带着简陋的武器,带着一颗颗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心,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他们在徐州这块经过战争洗礼的土地上,为民族的生存而战。

来自巴蜀大地的川军122师,以血肉之躯死守藤县三天。以师长王铭章为首的全师官兵,全部壮烈殉国。川军的牺牲,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布置防线争取了宝贵时间。

西北军庞炳勋率部在临沂苦苦支撑,抵抗住日军的疯狂进攻。张自忠抛弃个人恩怨,率部冒着枪林弹雨增援临沂,粉碎了日军两路会师的计划。

池峰城的西北军防守台儿庄,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必死决心,与日军反复厮杀。台儿庄内外,喊杀声四起,炮火连天。没有了弹药,用大刀砍,只有还有一口气在,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台儿庄的苦苦支撑,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力量的总爆发,是必胜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支撑,让台儿庄这个小小的镇子变得坚不可摧。

台儿庄,变成了骄横不可一世的日军精锐师团的伤心地。

在中国军队的内外夹击之下,日军终于丢下千万具尸体狼狈逃窜了。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用简陋的装备及血肉之躯,凭借着视死如归的信念,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全国人民在一系列的战役失败中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燃起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抗战到底中国就不会亡的希望。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人心,为其它部队到后方部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从淞沪及江南转移的战略物资和人员撤退赢得了时间,为争取长期抗战保存了物质和人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基础。

虽然,日军不甘心失败,妄图集结重兵围歼聚集在徐州的60万中国军队,但最终没有得逞。

徐州,对中华民族而言,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威武不屈的精神凝聚之城。

     外敌已去,国共战云又起。徐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决定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关键时刻,来到了舞台中央。

云龙山下的巍峨屹立的淮海烈士纪念塔,是共和国缔造者的历史丰碑,是创建共和国艰辛的历史见证,是历史前行中浪涛汹涌大海中熠熠生辉的航标。纪念馆里陈列的英雄遗物,一个个图片。向游客讲述着当年发生在这块土地上那惊心动魄的战场故事,讲述着历史征程中的正义与非正义的英勇对决,讲述着那一场决定中华民族未来走向血与火的大决战。

历史的车轮行驶到一九四八年。此时,战争胜利的天平已经转向人民解放军。那年九月,华东野战军一鼓作气攻取山东首府济南,将华北解放区与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北方在握,要解放全中国,南下必须夺取徐州。

此时,南京国民政府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区域,集结4个兵团加2个绥靖区的重兵,欲做困兽犹斗。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决定发起淮海战役,以消灭猬集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团,全部肃清长江北岸之敌。

在中央军委和淮海战役前敌委员会的指挥下,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淮海战役。

在地下党张克侠、何基沣率部起义的配合下,华东野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撤退中的黄伯韬兵团,一举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接着,中原野战军攻占了宿县,切断了国民党军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对徐州之敌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见黄伯韬兵团被围,徐州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倾巢出动,妄想救出黄伯韬兵团。

一场狙击战和围歼战,在徐州附近惨烈地进行着。

而另一个强敌,黄维兵团,从华中赶来淮海战场,加入战团。

这是一场充分展现谋略、智慧、信念、坚持、团结的决战,这是一场光明与黑暗的大决战。

   心高气傲的黄维被中原野战军围困在双堆集,廖运周率部战场起义,粉碎了黄维兵团突围的美梦。

   眼见黄维兵团也被围困,徐州的杜聿明集团逃离徐州。但后来又妄想解救黄维兵团,却又被华东野战军团团围住。

国民党的五个主力兵团在我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的合力攻击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辽阔战场上瞬间灰飞烟灭。

国民党徐州杜聿明集团的覆灭,敲响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灭亡的丧钟。人民解放军得以饮马长江,威逼南京。

第二年的暮春,伟大领袖毛泽东写出了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的诗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沽名钓誉的楚霸王放走了刘邦,落得乌江自刎。而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以风卷残云之势涤荡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徐州,见证了这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徐州的土地上,流淌着为创建共和国而奋战的英雄们的热血;徐州,目睹了这历史的艰难抉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古老的徐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焕发出新的青春,一个现代化的优美城市将以更新的形象展现在你面前。

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徐州,在新的时代,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这座古老的城市,这座英雄的城市,这座新兴的城市,依然担负着国防的重任。

长戈指天,银鹰翱翔,装备着最现代化武器的人民解放军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一群群学生、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军人走进淮海烈士纪念馆,他们在凭吊为创建共和国牺牲的烈士,他们在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统帅部的英明决策,是全体指战员的舍生忘死,是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那方圆几十公里的壕堑,那络绎不绝的支前队伍,那吱吱作响的独轮车,那一双双棉鞋,都凝聚着老百姓的汗水和心血。

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的鱼水情,是徐州最珍贵的传统。

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有着优良传统的双拥城。用新的姿态,在新的历史时期,书写着新的历史。

刘邦、项羽、曹操….,众多的历史人物,都随着历史的硝烟散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新的徐州,在追梦的道路上,一定会创造新的奇迹。徐州的山水,会更加柔媚,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她的铮铮铁骨,更在默默守护着共和国的安全,让伟大的共和国万古长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