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工坪上的秋天

 ZmlZwh 2021-10-24

看见兰工坪的秋天,我就想起了当年考上大学,秋季入学的时光,那时候考大学很不容易,九月中旬开学,我搭乘一辆到兰州出差的军车去报到,两天两夜赶到学校一切都新奇无比,以至于很多年我对兰工坪的秋天都印象那么深刻!

图片

从我家乡去省城兰州比去邻省的西安更远,那年老妈托岁大大找了一辆熟人军车带上我,一走就是整整两天,虽然很幸苦,但心里很高兴,这是我除了小学毕业去过一次西安之后,第二次去大城市,出发前心情无比激动。

图片

离家的前一夜,老妈把生活费、学费一起给我缝在内裤的一个裤兜上,不允许有任何闪失,好在同行的是两个军官,很安全

图片

第一天我们走走停停,时而还经过其他市县的消防队,他们进去找找战友和领导,一路上跟着两个军官有吃有喝,还聊聊别的,很快乐

图片

路上的阳光很刺眼,我们坐在卡车的驾驶室很热,但路两边的风景很新奇、很美,时而有小河,时而有小溪,说实在,我上大学之前都很少见到河

图片

我们那里市区正好位于典型的黄土高原腹地,河流在山沟底下,我家在郊区,除了偶尔寒暑假去一次姑姑家,才能看到河流,其他时间基本上见不到河。

图片

姑姑家是长庆油田的,当时的长庆油田总指挥部就在一个千年古城,很繁华,很古老,古时称凤城,有一个护城河。姑姑家楼房背后就是古城墙,穿过古城墙下面就是河谷,每次去姑姑家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撺掇弟妹去河谷里玩耍,去看看河。

图片

后来来到兰州终于见到了中国最大的河黄河,也是母亲河。

图片

去上大学的路上心情很愉悦,一路上经常看到河流,小溪,还有大山、森林、工厂、石窟,也有农田庄稼,水坝,和农户,时而还穿过城市、县城

图片

到了六盘山下我们在军营住了一晚上,很安全也很安静,第二天翻六盘山,那时候六盘山隧道还没打通,一翻山就是几个小时,到了下午才进入兰州市区。

图片

刚进市区,我很兴奋,虽然是九月份,但天气很燥热,西边是一排高山,太阳就在山顶,省城很繁华,那时候的兰钢还还未搬迁正在生产,到处是冒着白烟的大烟囱,虽然污染很严重,但对于我一个农村娃,觉得终于感受到了大工业生产的壮观。

图片

兰州市东西狭长七八十公里,南北最窄几公里,那时候还没有环城路,沿着山谷一直向市中心靠近,开车很久终于到了市区,天色已暗,我们进入了灯火辉煌的市中心。

图片

两个军官对我很关照,当天晚上告诉我,学校还离得很远,已经来不及去了,明天再送我过去报到,晚上让我和他们一起住宾馆。

图片

那也是我第一次住宾馆,就住在兰州大桥饭店,后来才知道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住星级宾馆,楼很高,很豪华,让我的人生又多了一次体验。

图片

第二天早上,军官们把我送到了校门口,校门口挂着一个木牌“甘肃工业大学”,白底黑字,校门很简陋

图片

有很多接新生的师兄,他们很热情,把我带进了校园。至今我还记得接我的一个师兄叫李世民,因为他和唐朝皇帝一个名。

图片

但校园里还很气派,里面有几栋斜顶、小窗的教学楼,毕竟是一所近半个世纪历史的大学,设施还是很完善

图片

进门以后左边是一个电影院,正前方是八号楼,必须得穿过它才能进入校园,这栋楼是学校当时的最高行政机关楼,那时候感觉很神秘,总是害怕碰见校长

图片

沿着主干道往校园里面继续走,八号楼后面路两边是高大的树木。

图片

路的右边是三号楼,主要住研究生和单身教职工,还有个别本科宿舍,由于学生宿舍和老师混住,所以,学生宿舍就可以偷偷的做饭,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住这里,我们就偷偷地做过两次火锅,很过瘾。

图片

再往前走几步,左边就是一栋原苏联建筑式的教学楼一号楼

图片

一号楼的对面是图书馆和大草坪、广场。图书馆前铺着漂亮的地砖,前面有两溜儿花畦,种着鲜艳的美人蕉

图片

正对图书馆门前有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有铁栏杆围起来的两块大草坪,铁栏杆是我们那时候下课小憩、聊天逗乐的座椅,那时候一号楼下课的学生们就靠在栏杆上,晒太阳、聊天,时不时还会有几个女生从我们面前经过。

图片

大草坪上的几棵雪松越长越高,想当初我就是被录取通知书上一张雪松压顶的照片骗来的,我觉得工大太美了

图片

透过雪松还能隐隐约约看见一号楼的那种欧式建筑的一角——斜顶红砖,我一下子就倾心兰工坪287号了

图片

再往里走,就是2号女生楼,男生戏称熊猫馆,据说工大的男生一生只能进去两次,一次是刚入学帮女生搬东西,一次是毕业后帮女生搬东西,如果在此之间,踏入一楼警告处分,踏入二楼记过处分,踏入三楼留校察看。。。

图片

那时候还没有槐园,只有建工系,就在现在槐园的那个角上,也是我上大学那一年增加了建筑学专业,为工大的建工系注入了很多艺术元素,建筑系的同学们,在工科生的眼里就是“不务正业”每学期早早考试结束就背着个画夹到处去写生玩耍。


图片

那时候也没有宜海,整个校园连一个水潭子都找不到,兰工坪本来就缺水

图片

那时候也没有外语学院,只有科英系,记得有一年,一向阴盛阳衰的科英系,突然引进了三个瘦高帅的外援,教职工篮球赛横扫全校,兰州的十月下旬已经很冷了,他们穿着短裤,嚼着口香糖,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摔倒,马上就爬起来了,从那时起我一直怀疑老外的腿是橡皮做的

图片

刚进工大也是我生平第二次见到老外最多的地方,那时候每学期都会请几个外教,不是很胖的女白人,就是很瘦很高的男白人,有个老外大冬天地,走在校园总是夹着一个大可乐瓶,大步流星地赶着去上课

图片

顺着校园再往里走,二号楼门前是篮球场和网球场,最西边还有一排乒乓球台

图片

再往里右手是五号楼、和小吃一条街、大食堂,五号楼据说都是住着一些难毕业的专业,什么自控电信之类的,但也是当时最热门的专业。

图片

大食堂和小吃一条街是当时工大学生赖以生计和改善伙食的地方,就在大食堂正门口,我最喜欢吃腐竹炒肉和土豆丝,还有大食堂门口四川师傅的火炉烤馅饼

图片

左手是七号教学楼,教学楼后面是田径、足球场,田径场的最东面是单杠、双杠和沙坑。

图片

熊猫馆正对着篮球场,记得有年夏天,我们两个宿舍打篮球,打着打着开始下雨了,雨越下越大,但比赛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暴雨如注,全操场的人都离开了,我们两帮人马血战到底,享受着大雨磅礴的快感,对面女生宿舍楼有一个窗户里突然为我们呐喊,传出欢呼声、响彻校园,那时候的青春一逝不复返啊

图片

二系当时主要住在六号楼,那时还没有化工学院,其他人戏称我们是“二细”

图片

但二系的确真的不细,当年篮球、足球赛总是冠军,那几届百米男子冠军也是二系,后来二系是第一个升级为二级学院的系。

图片

走到七号楼的西侧,是当时工大最文艺的平房区,相当于北京的画家村、上海的苏州河岸,是文艺青年汇聚的地方

图片

行星诗会、慢起音乐队均驻扎在此,那时候经过平房区去操场的时候,平房里经常传出咚咚咚的架子鼓和电声乐器的声音,很容易激起那些青春心灵的激情

图片

行星诗会的人们经常聚会,写稿给校广播站,感觉很文艺,很美好,让我们这些工科大老粗们很羡慕

图片

平房区很大,有好几排,还有二系的国家级螺杆压缩机实验室,有工大自己的雪糕厂,出产“工大”雪糕,刚入学教育参观时,就享受过工大雪糕的美味了,那可能就是用螺杆压缩机生产出来的实验室农副产品。

图片

六号楼里面的两栋楼是最新的两栋宿舍楼,官方标为十号楼甲楼和乙楼,乙楼居住着部分单身教职工和研究生,还有部分新专业的本科生,我当时就住在310,享受了工大当时最好的住宿条件,窗户外面就是山谷,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远处的盘山公路,晚上能看见星星

图片

大操场再往西是一个荒芜的土台子,据说最早是一个游泳池,后来变成一个荒草丛生,黄土飞扬的小足球场,游泳池也是一个大学的标准建制,后来被荒芜,说明90年代之前的工大更辉煌,在我的印象中,西北师大后来还一直保留着露天游泳池。不知道现在的工大有没有游泳馆。

图片

土台子的墙外就是工大后门,顺着后门的路一直往山上走就是甲子坪,现在的嘉紫山庄,这是工大学生每年植树造林的劳动实验基地

图片

再往上走就是打响解放兰州战役的著名地—狗娃山,狗娃山上有很多果树,工大学生每年中秋联欢的时候,就会上山和当地农民买苹果和梨

图片

但工大于90年代最先人一步,在干旱荒芜的兰工坪上,花了百万造了一块天然草坪足球场

图片

这在当时,整个西北高校里都是不可想象的,当时的兰大都没有这么先进的配置

图片

只可惜,球场建好,我们已临近毕业,就在欢送毕业生的时候赠送了我们一场天然草足球赛,那也是我第一次踏上天然草坪踢球。

图片

那时候的工大还没有现在浪漫十足的银杏林,只有一号楼后面的几棵大核桃树,每年暑假可以上树摘核桃,大树下有很多座椅

图片

那时候的工大不大,真的是一条主道,两栋楼,一个保安看两头儿,校园里过来过去就是那些同学,以致于若干年后,我们那几届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还会认出彼此,感觉很亲切。

图片

一个工大老师讲过,校友是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时至今日,见了校友,总是感觉很亲切

图片

以至于彼此还能感受到那种共同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气质,无论当时来自吴侬软语的江南才俊,还是来自水乡泽国的南越学子们,经过兰工坪四年喝令猜拳、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文化洗涤,都不觉察地带上了黄土高原上的那种剽悍的气质,这也是工科人正需要的那种品质。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页和个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图文非完全相关,敬请谅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