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081】田敬文||家在洋县(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1-10-25
    主编:非   


洋县位于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穿境而过。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已有先民定居,西魏废帝二年置洋州,明洪武帝三年,改州为县,其称沿用至今。
汉中盆地素有“西北小江南”雅称。如果说汉中盆地是陕西的水乡,那么洋县便是水乡的生态明珠。这里有被誉为“生态宝库”的国家级长青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
洋县多山,随处可见的连绵起伏的浅山丘陵,成片的稻田、菜畦、树丛、池塘,小小村落,粉墙黛瓦,炊烟袅袅。这里的天空,常年都是那抹湛清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洋县蓝”。
洋县亦多水。美丽的汉江从荆棘丛生、藤蔓密布的米仓山出发,由小溪而小河,行千里,纳百川千谷,一路轻歌曼吟,至洋县龙亭镇,山势收窄,落差渐大,脚步突然匆忙起来,及至黄金峡终成大气,一江碧水,波涛连天,滔滔东去,经安康,进湖北,入长江……除此,洋县流域面积在二十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还有四十多条,这些有名有姓的河流,像一群急性子的顽童,一路欢歌奔窜,越过丘陵,走过平坝,急急投入汉江的怀抱,汉江一个不少地将它们一网收尽后,又匆匆交给了长江。
洋县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祥地。曾经轰动一时并注定芳香常在的被誉为“史上最牛历史文化电视专题片”的《大秦岭》,把一个半章节约6000多字的巨大空间慷慨地让给了洋县。《大秦岭》是这样描写的——“位于秦岭南麓洋县境内的一座小镇,名称龙亭。龙亭镇名字的来历和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东汉龙亭侯蔡伦。早在1800多年以前,已经厌倦了宫廷内尔虞我诈、危机四伏的蔡伦,每有闲暇,便经常来到洋县这里的封地,徜徉在山光水影中调养身心。由于这位地位显赫的宦官光顾,给这座秦岭深处的小镇带来无尽的荣耀,同时古老的造纸工艺也随之来到了洋县。公元105年,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材料,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纸。当蔡伦把这种开创人类文明史的纸张呈现给汉和帝时,皇帝龙颜大悦,下诏在全国推广。”
鉴于蔡伦造纸的贡献,公元114年被朝廷封为龙亭侯。晚年的蔡伦在封地龙亭,组织邑民垦荒营纸,大力推广造纸术,使造纸术得以更好传承。后来的事实是造纸术迅速传到西亚、北非,并在公元10世纪后传入欧洲各国。到19世纪初叶造纸术已遍及世界。造纸术的出现,结束了骨、石、竹、帛的书写历史,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人因地荣,地因人名。蔡伦作为世界级发明家功勋卓著,洋县这个秦岭腹地的县城因蔡伦而声名远播。
说来有些不可思议,使洋县名声远播的另一个因素,竟然是因为一种鸟的存在——1981年5月27日,一条题为《中国陕西洋县野外发现7只朱鹮》的报道成为全球媒体抢眼的新闻。陕西的洋县发现了朱鹮!这里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几乎是一夜之间,洋县和朱鹮成为世界的话题。各大报社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出了这个触动世界生物科学界神经末梢的特大喜讯。
朱鹮, 洁白的羽毛,粉红色的翅膀,橙红色的头部,长而弯的嘴,颈后是漂亮的披肩羽毛,因其稀少而异常珍贵被誉为“东方宝石”。199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通过《国际濒危物种等级新标准》,朱鹮被列为全球极濒危动物。经过四十年的精心保护和不懈努力,全球朱鹮的种群数量已超过7000只,朱鹮已经扩展到洋县以外,汉江两岸成为了朱鹮生息繁衍的天堂。今天,国内不仅在陕西能看到朱鹮,在北京、浙江、河南、四川等十几个省市都有朱鹮的身影。在我国的帮助下,日本、韩国的朱鹮种群也得到恢复和稳定。40年的朱鹮保护工作已成为世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功案例。2018年5月,首届朱鹮国际论坛在洋县隆重举办,发布了《朱鹮国际论坛洋县宣言》。而朱鹮的保护,也成就了洋县发展有机产业的肥水沃土。目前,洋县成为全国首批9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之一,县内有机产品“品种多、门类全、地域特色鲜明”,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有机产品聚集区。洋县也因是世界珍禽朱鹮唯一的人工饲养种源地和主要野外栖息地,而被赞誉为“朱鹮之乡”。
同样是在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诞生了一个感天动地的现代神话:全县人民义务投劳,五千多名民工,历经十二个春秋,凭着一锤一钎,凭着一筐一铲,打通一个又一个隧洞,削平一个又一个山头,铺平一个又一个峡谷险滩。硬是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了一条“人造天河”——引酉工程,把滚滚的酉水河,牵上高耸的山头,流进十万亩干渴的良田。这条被誉为“陕西红旗渠”的洋县引酉灌溉工程是一幅陕西乃至中国水利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画卷,与“红旗渠”一样,它是中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人间奇迹。40多年过去了,这条穿山越壑的“天河”,依然酣畅淋漓地浇灌着洋县的山川大地和洋县人民的精神田园,并在不断地焕发出无限的青春活力。因为有了它,生态洋县又跃上新的高度。秋收时节,随便往那座山梁一站,就会看到硕果累累,五谷飘香的丰收景象,令人心醉。
“水是眼波山是眉”,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山水,己成为洋县人的习惯。如今,在如诗如画般的秦岭南麓,以“朱鹮乐园”“华阳山水”“万亩梨园”为主导的文化生态旅游,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人。走进洋县,就如同走进绿色的深海,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水、每一棵树、每一缕风、每一朵云、每一珠露,都是一个个绿色的音符 ,弹奏着一曲天人合一的交响乐——那是献给未来世界最珍贵的礼物!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田敬文,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洋县人,喜欢在文字间游历,偶有小作散文、诗歌等见之于报端杂刊。曾在陕西职工散文大赛、“秦岭山水·美在柞水”诗歌散文大赛、“谷雨杯”全国散文诗大赛等赛事中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