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抗美援朝71周年:朝鲜战场上的承德籍“二级孤胆英雄”——徐申

 老羊铲史 2021-10-25
编者的话: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整整71年过去了,让我们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看我们热河的英雄儿女。


编者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央部署在全党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按照市委统一安排,围绕庆祝主题,承德市档案馆开辟“兰津阁”专栏,推出“用档案讲述承德党史”专题。

兰(台)是档案的代称,档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依法接收征集、安全保管、开发利用档案,是市档案馆的基本职责。“兰津阁”与“文津阁”相对应,均指在文化长河上由此岸达彼岸的济度处。一百年来,承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留下了大量珍贵档案。市档案馆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用档案讲述承德党史,以期进一步激发承德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树立正确党史观,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承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

兰津阁—用档案讲述承德党史



孤胆英雄徐申

张承红 张静

    近日,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引发观影热潮,这部电影的热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战争残酷的一幕幕深深刻在观众的脑海之中,

历史,需要缅怀!
英烈,需要铭记!
和平,需要珍惜!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为了了解承德抗美援朝历史,记录这段历史,学习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和抗美援朝精神,提高国防意识,增强爱国情怀,承德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赴北京对承德籍“二级孤胆英雄”徐申之子徐景民、徐景堂俩兄弟进行了口述采访。

“我叫徐景民,是承德生人,很小的时候随着母亲我们一起到我父亲从军的部队---原65军193师577团随军,之后到北京。朝鲜战争打响后,那时候我父亲和我母亲刚结婚几个月,就参军开赴朝鲜过鸭绿江了……”。

徐景民的口述,把我们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抗美援朝时代背景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武装干涉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威胁我国领土安全。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毅然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重任。随后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运动。

刚刚翻身得解放的热河青年,踊跃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舍生忘死、奋勇杀敌、可歌可泣,用鲜血和生命守卫着我们的国与家。

徐申就是其中的一位。

徐申(1926—2002),河北省承德县六沟镇闫家沟村人,父亲徐凤阁,是个老实地道的农民,一家十口靠租种地主家的薄田维持生计,苦不堪言。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15、6岁就扛起锄头跟着父亲下地干活了。那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家乡沦陷在日本人的铁蹄之下;自己的亲人在日本侵略者实施的“人圈”中因为疾病得不到救治而丧生;自己的父亲、母亲遭受到日寇的欺凌,自己饱尝被汉奸、日本鬼子扣押在班房里几乎丧命的不幸,苦难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他嫉恶如仇的性格。他内心深深地渴盼穷人能早日当家作主。1948年11月,承德县迎来了第二次解放,徐申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改变,他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改革命,分得了土地、房屋,出任了民兵队长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孤胆英雄 奋勇杀敌

1950年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度线,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5日,中国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1月徐申报名参加了志愿军,他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五军一九三师五七七团一营三连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长征部队一大队当战士、班长。

著名作家巴金(中)与徐申(左)在朝鲜战争上

1951年6月1日,五七七团三连接替八连在涟川防御,这是美军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对这里猛攻的第四天,凌晨时分,敌人出动13架飞机、17辆坦克和大量火炮,再一次对我阵地实施火力突击,并以一个连的兵力,分三路连续两次冲击,均被三连击退,中午,敌人又增加了两个连多次冲击,仍未得逞。这时候三连一排阵地上只剩下刚入伍3个月的新战士徐申和4名重伤员,徐申立誓为死难烈士报仇:“只要有我徐申在,阵地决不能丢!”他把伤员一个个背到大石崖后隐蔽起来,收集来枪支弹药,利用战斗间歇,向受伤的老战士学会使用各种兵器,下午1时至5时,敌人以一个连增至一个营的兵力,先后5次发起冲击,徐申独立作战,孤单杀敌,他一会儿端起冲锋枪,一会儿握住重机枪,一会儿甩出手榴弹、爆破筒,把能用的武器都用上。一个人将几十倍于己的敌人一次次击退,毙敌100多名,坚守阵地一直到增援部队赶到。

徐申参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举行的全国战斗英雄大会

光荣授勋  安享晚年

战后徐申荣立一等功,并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孤胆英雄”称号。热河省人民政府为他家送了“功臣家属:徐凤阁先生 功臣之家”的贺幛。1951年9月25日中共承德县委会送了“徐凤阁老先生功臣之家”的贺幛、承德县人民政府授予 “功臣家属 徐凤阁老先生 无尚光荣”的贺幛。1951年10月1日,徐申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观礼,其母亲、妻子和女儿也应邀参加毛主席举行的晚宴。1952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953年他回国后,任职排长,指导员,先后多次为军队、地方做事迹讲演。1960到1979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一○九厂担任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职务,后离职休养,2003年7月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

承德市委响应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推行爱国公约的文件

抗美援朝运动中承德力量

据承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1950年,承德市召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动员会,承德人民投入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运动中。首先是消减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空白纸。针对空白区和空白点展开了政治宣传攻势,先后组织文工团下乡演剧,群众达到二百多人。可以说爱国教育已做到了家喻户晓;截止五一当天,全市已有四万七千二百九十八人进行了签名和投票,各界人民五万零九十三人签订了一百四十份爱国公约。接着举行空前规模的“五一”全市各界人民游行示威,这次游行示威是这一时期抗美援朝运动的一个高峰;承德市各界人民不断踊跃捐款及物资,并捐献承德号飞机1架,为抗美援朝战争贡献出了承德力量。


兰津阁——用档案讲述承德党史


参考资料:

1、承德市档案馆馆藏:口述史料档案165号全宗第1件;S1号全宗第3卷;S2号全宗第7卷

2、河北党史网:徐申:从“骑兵第一师”闯出的“孤胆英雄”魏志芹、佟连胜

3、《红一师雄风》

兰津阁——用档案讲述承德党史


作者简介:

张承红 承德市档案馆二级主任科员

张  静 承德市档案馆接收征集科科长,河北省档案保管保护领域专家。曾参与编辑《承德清代行宫》《尹忠--热河记忆》《逆行者记“疫”--承德市部分援鄂人员口述纪实》等;《浅谈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的问题及策略》被评为河北省档案事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编辑口述史料汇编发挥资政作用》等多项开发利成果获河北省开发利用档案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