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巨刺找点原则 《内经》“缪刺” 和“巨刺”路日:“大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了经俞,命曰缪刺”。 “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 无疑缪、巨刺对多种疾患有立竿见影的作用,若能结合刺血,奇穴理论,效当更好。如前天晚上和朋友喝茶时,一杯滚茶烫伤左足背 上, 灼痛难忍,急谬刺右手背, 抹新鲜芦荟,疼痛立解,疗效好于任何药物。 找对应点的原则: 据临床经验证明,在四肢部位找点规律是以脐部为轴心,上下左右交叉对称,即右上肢对左下肢右下肢对左上肢,手足交叉的同名阴经相对,手足交叉的同名阳经相对, 内侧对内侧, 外侧对外侧,前面对前面,后面对后面,腹对背。腰痛及胃脘痛是前后相对应:前颈部对腰骶部:后项部对耻骨上缘;肩胛和臀部仍以脐为对称轴, 上下左右交叉对应,牙痛以督脉为界线左右对应。口部对肛门。 痛通过临床实践,必须根据患者位置来决定针刺点,首先找到痛点是在哪条经络上, 在什么位置,然后以上下左右交叉对应,在对应交叉的同名经上取对应点。 在前上取后下对应点,病在后上取前下对应点 在肛门取口周围对应点。如下嘴唇任脉循行线上: 嘴后抽痛,取肛门处督脉对应点(长强): 前颈结喉处憋闷感,病位在任脉循行线上,取尾骨督脉线上的对应点(长强穴上三寸): 脱肛病,取嘴唇周围对应点(人中,承浆、地仓等): 如落枕在项后正中督脉线上,则在耻骨联合上缘任脉线上找对应点(曲骨、中极): 阴茎及阴道痛,针6-7颈椎督脉线上的对应点(大椎) : 左肩痛在手阳明经肩蜂处,取右股足阳明经对应点(髀关、气冲); 右肩胛骨于太阳经线上涌,针左臀部足太阳经对应点(秩边): 左上臂内侧手太阴经肘上五寸处痛,取右股内侧足太阴经膝上五寸处对应点: 左肘痛在手太阴经循行线上的鹰嘴处,针右膝窝足太阳经对应点(委中): 右前臂于阳明经肘下五寸处痛,针左膝足阳明经膝下五寸处对应点: 右手腕太阳经外踝处痛,取左足外踝足太阳经对应点: 右手拇指本节后手太阴经线上痛,针左足拇趾本节后足太阴经对应点(太白): 左手食指末节手阳明经线痛,针足第二趾末节足阳明经对应点(厉兑): 左髋足少阳经线上痛,针右肩手少阳经对应点(肩贞): 右膝盖足阳明经线上痛,针左肘手阳明经对应点(曲池): 左膝外侧腓骨小头足少阳经线上痛,针右肘尺骨手少阳经对应点: 左腿肚足太阳经线上痛,针右前臂手太阳经对应点(支正): 左足跟痛,针右手掌对应点(大陵下一寸): 左足背第二趾关节处痛在足阳明经线上,针右手食指第二掌骨挠侧手阳明明经对应点(合谷): 腰痛在管2-3腰椎督脉线上痛,针骄下任脉对应点(气海): 胃脘部痛,针背部与胃相对应点: 注意:在临床找点时,能对应穴位,就针刺对应穴位,病点不在穴位上时,不必硬套穴位,应取与痛点相对应点进行针刺,否则影响其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