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得一见的中国民间绝技,据说大部分已濒临失传!

 唯我英才 2021-10-25

知青网
知青网
300万知青朋友都已关注,点击进入
7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图片

图片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图片

图片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古彩戏法

古彩戏法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自南宋以来杭州的瓦舍、街头以及喜庆堂会都有演出。

中国古彩戏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变戏法都遵循传统,一直穿大褂表演。

s.

表演前必须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盖布里外让观众看过。

图片

但其实用到的道具,如鱼缸、瓷碗、花瓶、火盆等,是全部带在身上,而演员却能如常人行走自如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3.川剧变脸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图片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图片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布袋戏

是一种在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流传的,用布偶来表演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

图片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布料做出的服装人偶。

演出时,表演者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控。

图片

早期许多的迎神庙会场合里,布袋戏是最常看到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

如今的台湾影视行业,通过加强声光爆破效果、使用电脑特效等,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到了新的高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捏面人

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

图片

中国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图片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6.吹糖人

糖人制作是一种民间手工艺,据说宋代即有,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吹制成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等。

图片

图片

过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

图片

现在沿街制做糖人的艺人少了,在北京年节的庙会上还可见到,糖人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7.糖画

糖画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图片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

图片

图片

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图片

图片

图片

8.吴桥杂技

沧州市吴桥县是杂技的发祥地,有“世界杂技摇篮”的美誉,吴桥杂技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吴桥人喜爱杂技这与他们过去的生活环境有关,旧时吴桥县位于古黄河下游,纵横河流占去大片土地,且土地盐碱瘠薄,水灾频繁,又是历兵战乱之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图片

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打个跟头,变套戏法,耍耍大刀,玩玩猴子、巴狗之类的小动物,浪迹江湖、卖艺糊口。

图片

小程序, 步步生钱 交易担保 点我可以步数免费兑换知青纪念胸章,还有更多惊喜红包等你来瓜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9.高空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

图片

高空舞狮属武派舞狮,主要特点是把武术、杂技、舞蹈动作融进舞狮中,以高台表演为主,一般由一名手持狮珠的引狮者带路、逗引狮子表演各种扣人心弦的造型动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可攀上20多张高凳叠起的金山上施展雄姿,可在半空高悬的钢索绳子上翻滚跳跃如履平地,可在刀尖上表演顶肚旋转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0.硬气功

又称排打气功,气功武术的一种。

图片

表练习者通过特殊的呼吸吐纳方法和肉体抗击打训练,使被锻炼部位的疼痛忍受能力和细胞密度强度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图片

利用本身肉体肌肉与骨骼的力量,配合特定的呼吸方法,形成强固的防御,以抵御外界的攻击。

图片

图片

图片

11.独竹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

图片

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楠竹上作水上载体。

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

图片

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

图片

图片

其中佼佼者,还能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12.上刀山下火海

在僳僳(su)族一年一度的刀杆节上,人们能直击惊心动魄的“上刀山、下火海”的现场表演。

图片

表演者踩住锋利的刀梯向上攀行,又从烧红的铁犁上划过,一双赤脚却毫发无损。

图片

图片

在苗族,更有一种名为“赤脚斜走大刀”的绝技,光是一把擎天大刀就已经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

图片

图片

13.猴戏

猴戏,古老的中国表演艺术之一。

图片

在民国时期的戏曲舞台上,孙悟空戏——俗称“猴戏”深受欢迎。

图片

其中,经典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其家族4代都是表演猴戏的大师,人称“猴王世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4.打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图片

最早,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

图片

打铁花表演时古乐齐鸣,十几盘化铁炉火光冲天,艺人赤膊上阵,舞动着千余度高温的铁汁自如穿梭,被击打后的铁花纷飞,可迸出几丈高冲向空中朵朵绽放,场面蔚为壮观。

图片

图片

每当打铁花时,附近的龙灯会都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穿梭,称为“龙穿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铁花如今正濒临失传,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

图片

2008年,打铁花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图片

泱泱华夏,类似的神奇技艺还有许多,这是中华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希望它们越来越受到重视,避免失传的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