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古塔朝贡的特产

 zqbxi 2021-10-25

俗话说:关东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人参、貂皮都是宁古塔的特产,此外还有“东珠”,更是有名的贡奉之物。

东北产人参,人参被说成是长生不老之物,有补气补血的作用。而貂皮更是名贵的御寒物品,只有贵族才可享用。

宁古塔周边的赫哲、达斡尔等民族专门以貂皮向清廷进贡,而东珠产自于松花江、牡丹江流域,更是清廷专用之物。对于“柳条边外(东北)山野江河产珠、人参、貂……雕”诸物,“设官督丁,每岁以时采捕,俱有定所、定额,核其多寡而赏罚之,或特遣大人监督,甚重其事。”这是杨宾在《柳边纪略》中的记载。

人参至今仍为名贵的药材,古时采参叫“放山”。清代的东北为封禁之地,对于上山挖参者严加管理,不同的路口都有“卡伦”(即哨卡),盘查过往人员,对于上山采参者要有官府发的“参票”,因此宁古塔专门设有参局发放参票。采参之人大多为了谋生,私自越过柳条边来东北放山,每年春天农历三四月间带着生活用品开始进山。据流人记载:“凡走山刨参者,率五人而往,而推一人为长,号曰山头。”他们在陆地有的骑马,而遇水则驾威虎(船),沿松花江而行入长白山区采参。在山上用树木搭起窝棚,晚上则燃起篝火以驱寒和自卫。在山里林地间寻找人参,如遇到人参则按规矩为其系上红绳,认为人参有灵怕跑了,还要用竹签一点点挖土,怕伤及人参的根须,待挖出之后,取树皮带一点土包好带回。按着生长年限分为四品叶、六品叶,以年头多的为贵。相传康熙二年,曾挖出一个像人形的参,重二十二两,献于朝廷,以后再也没见到过这样大的参。

采参者多风餐露宿,还要受官府的盘剥,人参虽贵,但他们的收入很低,有时春天见到三五成群的放山人进山采参,而秋天未见其出来,不知死在何处,“其死于饥寒不得归者,盖不知凡几矣”(杨宾《柳边纪略》)。饥饿、寒冷、各种疾病、蚊虫叮咬以及各种猛兽都会伤及采参人,其中也有见财起邪念者,由此足见采参人之苦和人参得来不易。

宁古塔的群山多产人参,水也非常好。据说得益于人参,杨宾的《柳边纪略》中写道:“虎尔哈河(牡丹江)即镜泊湖下流,金胡里改江也。……其水色白味甘,在第二泉(泼雪泉)上,饮之益人精力,或曰人参水也。”于是张缙彦、吴兆骞等流人为此泉命名为泼雪泉,并勒石记之。吴桭臣曾形容这里的水“其水,人称人参水”,“我父素羸弱,到彼精神充足。”“冬日食油腻及饮冷水亦然。”这是说吴兆骞身体本来很弱,到了宁古塔之后,尤其是饮这里的泉水(人参水)之后身体强壮,特别是冬天吃油腻的食物之后再喝冷水也不会闹肚子,各地来的流人“无不服水土者,”可见人参对水的影响。

貂皮是宁古塔以东各部落进贡朝廷之物。虎尔哈河(牡丹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各部落,以及大兴安岭的黑龙江地区的各部落都产貂。每年入贡,或是乘船到宁古塔,或是待每年十月的封冻之后乘雪橇到宁古塔,每次朝贡的貂皮送到宁古塔都要举行宴会,由宁古塔梅勒章京陪宴,还要赐给物品。“每岁五月间,此三处(呼儿喀、黑斤、非牙喀)人乘查哈船,江行至宁古南关外泊船进貂。将军设宴,并出户部颁赐进貂人袍帽、靴袜、鞓带、汗巾、扇子物,各一捆赐之。”所贡的皮张中,要选择最好的朝贡给皇上,“玄狐全黑者不可多得,一岁不过数张,亦必须进上。”(吴桭臣《宁古塔纪略》)。

进贡的貂皮,得来并不容易,赫哲、达斡尔、满族猎获貂的办法大致相同。每年的深秋和初冬都是猎捕貂的最好时机。猎貂要掌握它的生活习性和规律,要知道貂活动的地域,如是否在艾蒿的草丛,还是在原始森林的山脚地带,貂都要挖洞而居,因此就要在捕获洞穴中的貂上下功夫。捕猎者要带着猎犬先嗅出洞中是否有貂,如有则选择艾蒿点燃,把烟用袋子往洞里扇,待貂被烟呛得不得不跑出洞外的时候,在洞口放上夹子、套子或袋子,这样貂很容易被活捉。有时洞外亦可发现貂,猎犬会穷追不舍,直至将其擒获,有时貂被逼得上树,猎人往往用棍子敲打树干,貂跳下树后就会被赶来的猎犬擒在雪地上。很多文献记载:貂有一种特性,十分珍爱自己的皮毛,往往在被擒之时也不做挣扎,而猎犬在擒貂之时也不会咬伤其皮毛,将其噙在嘴里交给主人,在狩猎时节,如果运气好一天可猎取到十几只乃至二十几只貂。在貂的皮毛中,以紫黑而毛平又密的为最好,而虽然颜色为紫但毛不密,或者色发黄的次之。在宁古塔的交易中可以用貂皮换来生活用品,如换来铁锅,甚至可用数十只貂皮换来一匹马,如能贩到京师那会有大价钱,京师十分喜欢索伦部上贡的貂皮,因“索伦部貂皮毛紫而皮大”。

宁古塔江河之中还盛产东珠,这更是朝贡及皇家不可离开的贵重珍珠。所谓东珠,又称“北珠、大珠、美珠、胡珠”,是宁古塔江河之中所产蛤蚌里取出的一种珍珠,与南方的珍珠相比因晶莹透彻、圆润巨大,而更显示其王者的尊贵。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国历代王朝所必需的进献贡品。

有资料介绍,辽代祚帝生活奢侈,无休止的向各地女真部落索取东珠,甚至在冬春江河尚未解冻之时,强令女真人冒着酷寒,凿冰入江中采蚌取东珠,许多人为此惨死江中,引起民族间的仇恨。清代东北的龙兴之地产东珠,朝廷认为好于南方所产的珍珠,将东珠作为皇室、王公的专用饰品,并设立“布特哈乌拉总管”又称“打牲乌拉”,该衙门专管给宫廷采捕东珠、人参、貂皮和鳇鱼等。张缙彦的《宁古塔山水记》中载“胡珠(东珠)宁古及乌喇各河中俱有,但多在深渊,非没入水中不能取且千百中乃一得。其蚌不论大小,色润而泽,即小如卵者亦藏之。其水亦必秀媚,异于常水。”每年开江之后,由打牲乌拉总管率兵丁携带粮食乘舟起航,按预定路线分头采东珠。遇到水深处,用木杆插入水底,采者抱杆而下,到水中采蛤蚌,由官员剥开取东珠,有时采到百十个才得一颗珍珠,可见得来不易。对采到的珍珠要专门包裹封存,待到秋天采珠结束时,要将采到的珍珠呈送给将军挑选,好的送京进献皇上,如外形不佳或不光亮者要扔到河里以示严禁私自采珠。

流人吴兆骞之子吴桭臣在《宁古塔纪略》中写道“城之西北十余里,名'额富里’。又六十里,即旧城,临河,河内多蚌蛤,出东珠极多,重有二三钱者。有粉红色,有天青色,有白色。”前面提到的“额富里”,可能是今天海浪镇的庆城村,这里老名为“额驸”,而旧城指的是海林市旧街乡,是宁古塔将军的原驻地,城北大河就是今天旧街的海浪河。

采东珠须有“圣旨”。“非奉旨不许人取,禁之极严”(吴桭臣《宁古塔纪略》)。这是说所有的采珠活动必须得到朝廷的批准,要有“圣旨”才能采珠。“有儿童浴于河,得一蚌,剖之,有珠经寸,藏之归。”儿童在河里戏水玩耍时,采得一蚌,取出东珠直径有一寸余,于是视为宝物,拿回家私藏起来。后来风雨大作,有天龙来到他家房前,将爪子伸到屋内,取东珠后离去,风雨顿时就停下来了。这是一个口传的神话,被吴桭臣记录下来,说明东珠的神秘,非王者不得保存此物,也是百姓们所信奉的皇帝乃真龙天子,只有皇族才有权享受这十分珍贵的东珠,而百姓们如逆天理活动,私藏圣物,必遭天的报应。

由于长年采珠,东珠资源越来越少,呈萎缩的趋势,这时采珠“每得一珠,实非易事”,往往是“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盘不得一珠,”可见采珠越来越难。而到了咸丰帝之后,东北的战事又起,沙俄的不断骚扰和入侵,采珠业逐步地走向衰落。今天我们生活在东北的人们并不知东珠的美,不知我们的先民曾有过十分辉煌的东珠历史。

传说的三件宝中还有靰鞡草,满族的贵族们都穿朝靴,不穿靰鞡,因此不在朝贡之列。由于时光变迁,靰鞡已经消失于几十年前,现代人更不知靰鞡为何物,也就不知靰鞡草是什么。后来有人称关东三宝为“人参、貂皮、鹿茸角”,这是一种文化的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