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荐书 | 《党员、党权与党争》

 社会学研思 2021-10-25

在本书中,王对国民党组织形态进行研究时,从横向上来说,重点考察了国共关系(以及国际关系)对国民党的影响,国民党的改组、清党等行动以及组织结构、党员结构的变动都需要放到这一横向关系中进行分析;此外,王还重点考察了国民党与政军资民的关系及其变动,对蒋上台后重军轻党对国民党发展的影响做了重点考察(包括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并考察了不同时期党政关系的变化以及清党前后党民关系从动员到压制的转变。王还专门用第六章一个章节,以一个案例探讨了国民党与资方、劳方的复杂关系。

纵向上,王考察了国民党不同时期党员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动、党内代际结构及代际冲突问题、央地党组织架构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清党前后国民党党员的社会构成变化明显,极大的影响了国民党与民众的关系,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基础。松散且低效的党组织上下级关系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的发展。
横纵向关联上来说,国民党上层党派斗争一直不断,蒋取得绝对权威前,汪、胡、蒋等高层斗争不断,在沪粤宁汉等地分立中央,相互抗衡。中央的横向分化造成了纵向的分门别派,造成了派系的党化。待蒋取得绝对权威后,其擅用分立制衡之权术,造成了党内派系斗争不断。在深感国民党积弊难改时,蒋又试图创建力行社、三青团等组织,亦造成了其治下派系的党化。此外,国民党虽为一党独裁,号称“党国”,但却只在中央层面以党统国,在地方层面,党政军关系却一直非常复杂,要么党政分立,要么政军统党乃至政军压党,党政分立带来了地方党的孱弱、腐化。
底层看结构、上层看权斗。可以明显看到,原书(不含第四章)在对国民党组织形态的研究中,非常注重“结构”层面的研究。修订版增加的第四章对国民党中央高层的党统之争的概述再不见这种具有社会学色彩的“结构/机制”研究,转而采用了典型的历史学式的“时间/事件”式研究,对高层权斗的关键事件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
全书只提了一个“弱势独裁”观点,没有理论堆砌,没有刻意的、建基于各种理论基础的比较分析。全书对国共的比较基于两者的结构/机制的不同,自然而然,行文流畅。作为社会学专业学生,偶尔读一下这种历史研究佳著很能对社会学祛一下魅,什么社会学理论,什么比较分析,什么历史社会学,在与这种深入的历史研究比较之下,都有些“胡扯”的味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