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歼敌400,上甘岭一等功臣隐居36年,晚年却因一“喜报”暴露身份

 开米蓝 2021-10-25

一人歼敌400,上甘岭一等功臣隐居36年,晚年却因一“喜报”暴露身份

上世纪80年代,四川省合川县为了迎接改革开放的到来,准备要对县志进行修改,这项任务不仅仅是需要修改者学识渊博,同样也需要他能够用心去做好这一项工作,毕竟这项任务重大,不容得一点闪失。

后来政府经过商议后决定,要让合川师范大学的校长担任这项工作,校长收到消息,立即展开行动,他自然是不愿辜负众人所托,尽管此时校长已经有了60岁的高龄,但是他依然决定,要再一次投身到浩瀚的书海当中去,进行复杂的修撰编辑工作。

有一天,他结束了自己这一天的繁忙工作,准备要进行短暂的休息,起身倒了一杯热水,重新回到座位上,闭目养神,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后来他还是坐了起来,从眼前一堆文件中,随意的抽出一个,准备打开其中的内容进行翻阅。

刚刚拿到手上,他就感觉这个文件有异样,连忙将手中的水杯放下后,打算好好看看这份文件。

只见这份文件看起来已经有一些发黄,与之前的文件大不相同,这下直接将他的好奇心所吸引,打开后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封喜报,看到这份喜报,校长很是感叹:当年的英雄们真不容易啊!

不过这时他也有了一个新的疑惑,那就是这份来自三十多年前的喜报,为何会尘封在现在的档案馆内呢?

下意识的翻开喜报背后,一句话映入到他的眼帘——查无此人!由八区退回。

查无此人?这位名叫蒋诚的英雄已经牺牲?还是说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无法寻找到这位英雄?

校长在重新翻看这张喜报时,上面明确的写着:四川省合川县兴隆乡。这是这封喜报要送到的具体地址,而四川省的确是有这个地方,那么为什么会找不到蒋诚这名英雄?

于是,为了能够寻找到这位英雄,校长决定带人进行调查,看看这名英雄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人事情。

蒋诚,1928年出生在四川的一个贫困家庭,由于当年正值军阀混战时期,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的战争可以说是贯穿了他整个青少年时期,而见证这些战乱动荡的他,想要为民消除不公的心开始生根发芽。

1949年,新中国虽然成立,但是大西南仍未解放,他们企图集结起来进行反抗,而为了支援他们这一批人,遗留在大陆内的军阀变本加厉,这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他们家仅剩余的两块土地和一头牛,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养活家中7口人。

年末时,我军就来到了成都近郊,蒋诚为了能缓解家中压力,便告别父母,随着其他的青年人一起前往我军部队,开始参加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他的表现非常勇猛,因此便在新兵中脱颖而出,参加到了我军的机炮连,成为一名机枪手战士。

刚刚接触机枪的他对这个大玩意儿很是喜欢,总是抱着它进行研究,它的弹道如何?射速又怎么样等等。

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爆发,蒋诚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到我军第12军,随着部队一起从长甸河口入朝作战。

来到朝鲜时,他感受到了这里恶劣的天气,想到领袖在他们入朝前的命令,他觉得:这次的作战,我已经没有了退路,因为身后便是祖国。

进入到战争阶段,蒋诚用自己手里的机枪,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斗,包括在金城守卫战等在内,共计400多次,期间还重创了土耳其旅。

作为志愿军的一员,他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因为在战场上作战英勇,于是便被组织推荐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上甘岭战役是所有志愿军的痛,当时战场上浓烟滚滚,炮火连天,40架敌机在空中肆意飞翔,没过一次,便投下数枚炮弹轰炸我军阵地,一时间,天空被渲染成了红色。

战斗打响后,我军在敌军的火力压制下,一直处在劣势,但非常擅长夜间作战,而敌军在白天整顿好之后,我军又变成了防守一方,只能利用一个粗糙的防御工事,抵御敌人的钢铁洪流。

蒋诚随着部队来到上甘岭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热泪盈眶,这里地面上遍布都是尸体,通过地上尸体的他们能够看的出来,有些人是在冲锋的路上中枪倒地,有的则是与敌人同归于尽,更甚至有一些断胳膊断腿......此时上甘岭已经化为人间地狱。

但是敌人依然对此地不放弃,他们再一次抢占上甘岭,蒋诚也从痛苦的悲伤中走了出来,开始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

可他毕竟是血肉之躯,连续作战使他早已筋疲力尽,后来在战役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时,他体力不支,视线逐渐开始变的模糊了起来,一颗炮弹打到他的身边都浑然不知,等到弹片直接将他的腹部划开时,疼痛感瞬间将他激醒,连忙将身体滚落在一个弹坑中,看向自己的腹部,肠子竟然从体内流了出来。

将肠子塞回体内后,再次架起机枪对敌人进行扫射,这一战彻底让蒋诚打出了名,战后统计时,蒋诚凭借一挺机枪,击毙敌军400多人,甚至还毁了一架敌机,被授予一等功。

后来蒋诚因为受伤严重,只好退伍回到家乡进行务农,回到家乡后,他从未跟人提起过自己的身份,对外只是宣称:我在部队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

为了英雄事迹不被人所遗忘,校长优先选择,将这件事情上报给当地政府,希望能够寻求政府的帮忙,而这件事情也引来政府的重视,之后便开始在合川县进行地毯式的搜索。

兴隆乡的一个村庄里,大部分村民都在进行午休,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在村中散步,一会儿,街上就行色匆匆的走来了几名领导一样的人,这是由校长带头的小队,优先来到兴隆乡调查的,他们一来到村子里就询问:老乡,请问咱们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名叫蒋诚的人?

村子里的人一脸疑惑:蒋诚?那是谁啊?你认识吗?村民们互相询问,但没有任何人听说过蒋诚这个人,这下让校长变的头大,难道是真的查不到这个人吗?

然而所有的线索只有“蒋诚”这个名字,以及一个地址,如今地址是无效的,那就剩下蒋诚这个名字了,而且叫“蒋诚”的人有很多,经过年龄以及性别的排查后,全合川县还有100多位符合的老人,这下子,找人的工作变的非常的大。

对于这件事情,校长非常上心,因为他若是能够找到这位老兵的存在,那么将会对修撰县志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办法,他只好从这100多名的老人家中,逐一登门询问,看看能够找到蒋诚这个人。

经过了几天的寻找,依然还是没有找到,辛苦一天的校长回到家中,躺在了自己的藤椅上准备闭目养神,突然想到,曾经自己有一个学生似乎姓蒋,虽然对这个学生的外貌已经有些模糊,但是他印象中似乎还记着,这个学生的哥哥曾经也参过军,而且到了如今这个时间,年龄上似乎也能匹配得上?

第二天一大早,校长就驱车前往这名蒋姓学生的家中,敲响他家的大门,这时,门内有一个中年男子从中走了出来,还没等校长询问,这名中年男子便激动的说道:王老师,您怎么来了,快请进,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刚一坐定,校长便说道:我来没有什么事情,我印象中还记得,你是不是有一个哥哥,以前当过兵?

中年男子端了一杯水递给校长,听到校长询问自己的哥哥,连忙说道:没错,王老师您是怎么知道我哥哥的事情的?

于是,校长便将喜报的事情说了出来,而中年男子似乎也是相信了老师的言语,顿时感叹道:原来我哥哥当年还有这档子事啊,他从部队回来之后,啥都不说,只是说自己在部队里做了一个普通的士兵,回到家之后一心务农。

校长听出来他的话,觉得这个人就是自己要寻找的那位老兵,于是便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还请你带我找到你的哥哥,我找他有很重要的事情。

于是,在中年男子的带领下,来到了隆兴乡,找到了名叫蒋诚的这位英雄,原来,当年的行政区规划十分混乱,不仅仅是有隆兴乡,还有一个叫兴隆乡的,而当年这个喜报在填写地址时,就错把“兴隆”写成了“隆兴”,仅仅这一字之差,让一个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沉浸了36年的时间。

在见到蒋诚后,校长彻底愣住了,那个在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竟然在自己的院子里,如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乘凉,而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颊上,早已看不到当年的气魄,剩下的只有慈祥的笑容。

通过弟弟的介绍,蒋诚知道了眼前来人的身份,而当校长掏出喜报之后,蒋诚的双目中出现了一丝精光,之后便缓缓的盯着手中的喜报,缓缓的叹了口气说道:这封喜报不该给我,而是应该给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如今依然健在,因此我还要继续为国家做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