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凤娥 | 抗日烈士 英名永存——回忆我的外公田守基

 天下孝义人 2021-10-25

往期回顾 

·  梅花奖得主张建琴

· “小马烽文学社”走进乡村小学

作者:李凤娥
我的外公是一位坚贞不屈的抗日烈士。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我又不由得想起了他。
从我记事时起,外公家院子的大门上就挂着一块“革命烈士”的牌匾。我就常常听母亲和外婆讲外公的革命史。我的外公田守基,是振兴街道盐锅头村人。外婆是大孝堡乡大堡村人,外公十五岁和外婆结婚。两家门当户对,家境都好,都是三进四合院,有土地,有场房、磨房,还有车马,都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人家。外公外婆育有三个女儿,日子过得幸福安逸。

外公生于1909年农历四月初五,身材魁伟,长相英俊,在孝义上过学,在太原读过书,会写文章,还写得一手好字,是有文化、有理想的热血青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外公为抗日救国、保卫家园,舍弃了温馨的小家庭生活,毅然参加了革命,于1937年入伍,系孝义一区游击队战士、平介一区助理员,并配有一支六轮手枪。在从事抗日救亡的革命活动中,他贩水果、压挂面,为革命筹措经费,经常带游击队和八路军战士到家里住宿、吃饭,八路军的女战士还教我母亲姐妹三人唱抗战歌曲。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护送过境人员,传递有关信息,他执行上级指示,秘密处决汉奸,他和战友们一起,多次参加消灭敌人的行动。外公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日本鬼子的仇视,必欲除之而后快,曾多次搜捕捉拿。有一次,鬼子到家里搜捕,因事先得到消息,全家人都躲到庄稼地里,家里只有外公的母亲一人与鬼子周旋。鬼子将煤油浇到老外婆头上,扬言“如不交出人,就要点火烧家”,但老外婆始终没有透露任何消息。无奈,鬼子气急败坏而走。
形势日益恶劣,孝义东部地区一片白色恐怖。上级决定,游击队大部分暂时撤离到西部山区。外公说自己人地两熟,主动要求留下,坚持对敌斗争。1940年的一天,外公去岳母家找妻弟商议对敌斗争的有关事宜,不料被叛徒家属告密,日本鬼子包围了院子。岳母家的人催促他赶快从后窗逃走,但他不愿意连累岳母家的人,没有逃走,被日本鬼子抓走,关在孝义旧城中阳楼东面道南的一间小牢房中,在此关了一百多天。期间,鬼子严刑拷打,外公坚贞不屈,鬼子看他有文化,字写得好,威逼利诱他放弃抗日,与鬼子合作,为鬼子服务,但外公立场坚定,始终不为所动。外公视死如归,软硬不吃,惹怒了日本鬼子,1940年农历十月初一在孝义旧城南山门外被枪杀。和外公一起就义的还有几个人,都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外婆和外公的哥哥通过外公因长期压挂面而变形的手指找到了尸首,外公牺牲时,年仅三十一岁。
在外公坐牢的一百多天里,外婆天天去给送饭,外公还让外婆给连同和他关在一处的一个十五岁的小狱友一起送饭。外公被枪杀后,外婆和三个年幼的女儿悲痛欲绝。
外婆的弟弟赵文贞,1912年生,也是一位有文化、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外公的影响下,于1938年入伍,后任平介一区区长,中共党员,1942年在平遥城被日本鬼子杀害,还在城门枭首示众。外公和外婆家都是抗日之家、革命之家,当时,外公还准备让三个女儿也参加八路军。
外婆赵文林,生于1908年农历二月初九。外公牺牲后,外婆年轻守寡,生活艰辛,变卖家产,受尽人间苦难,将三个女儿抚养成人。外婆于1997年农历六月初八去世,享年八十九岁。外婆去世前,在我家生活了五年多。去世后,由我主办,将外公、外婆合葬、立碑,每年清明扫墓祭祀。
外公牺牲已经75年了,我没有见过外公,但是,外公的高贵人品和博大精神给予我极其深刻的影响,感化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做一个坚守信仰、勇于担当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回忆我外公为抗日救亡而英勇牺牲的历史,作为抗日烈士的后代,别有一番情感在心头:我恨,恨日本军国主义,恨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的一切侵略者,恨得咬牙切齿;我爱,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爱毛主席,爱得刻骨铭心。我要把这爱恨情仇转化为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以此告慰先烈,告慰我的外公!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