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影:谁是商业电影之王?

 唐泪 2021-10-25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不要误会。

在这里,「商业片之王」不是指商业电影数量,也不是单指电影票房。

而是指票房与口碑齐飞,演技表现也超卓的情况。

且仅针对商业类型电影。

与文艺无关。

基于这样的标准,双周成李必然入列。

一位动作宗师、一位功夫皇帝、一位气场大佬,以及一位喜剧巨匠。

香港电影最辉煌的年代里,三种最具统治力的商业类型影片,即由他们四人撑起。

而当声望抵达巅峰,其中三人不约而同转向了好莱坞。

留周星驰一人独撑大局。

回看一下1990年~1999年,十年票房数据。

周星驰如「超级龙卷风」一般崛起,年冠四连霸兼四破票房纪录,24次票房前十。

成龙自1990年连输五年,于1995年凭《红番区》反败为胜,连续三年夺得年冠并两破纪录,1998年的《我是谁》输给了《风云之雄霸天下》,但同年度的《尖峰时刻》北美票房达1亿4千万美元,将他推上了好莱坞一线动作巨星的位置。

周润发相形之下略显黯淡,他于1994年以《赌神2》夺得年冠并打破此前周星驰创下的票房纪录,1995年拍摄《和平饭店》之后远赴好莱坞。

李连杰再次之,1991年正式在港发展,这十年间在双周一成的弹压下未能夺得年冠,所以单谈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他要显得略略逊色。

四人之外,能上榜的大致也就张国荣、刘德华、郭富城、梁朝伟、郑伊健等寥寥数人。

进入两千年代过后,张国荣于2003年突然陨落。

郑伊健则快速滑向低谷。

郭富城在短暂迷茫之后凭借演技能力的突飞猛进渐渐崛起。

梁朝伟和刘德华迅速填补了成周李三人出走之后的空缺,隐有巨星之相。

若以好莱坞而论,成李颇为旗鼓相当,周润发则日渐黯淡。

但待得他们回归华语影坛,依旧巅峰,李连杰声望还较当日有大幅攀升。

时日再远。

双周成李渐隐渐退。

及至郭富城、刘德华及梁朝伟挑起港影大旗。

很多人或会提出疑问。

譬如大器晚成的动作巨星甄子丹,「电影大亨」古天乐,曾经的「文古武甄」,也当是港影门面人物,为何不该列入?

就动作功夫类型而论,甄子丹虽然凭《叶问》系列夺过两次年冠,但其演技表现和票房统治力较成李二人实在差池太远,古天乐的电影品质只在中下,况且手里连一番年冠都没有,不论是谈数据、还是谈质量或演技,都并无底气与郭刘梁三人竞争。

所以这或是一场七人之争。

而从上面所列数据看得出来。

如果单谈香港区域的票房统治力,双周一成是迄今为止的天花板。

他们统治了八十年代后段以及整个九十年代。

从演技而论,成龙在警察系列故事中如鱼得水,1992、1993年连庄金马影帝;周星驰在喜剧类型中无人可以挑战,自编自导自演夺得金像影帝;而周润发凭《英雄本色》就可以称一声「警匪之王」,他也是金像奖上唯一的连庄影帝。

但与之同时,成龙、周星驰也都被自己的影片类型所限,无法拓宽戏路,当他们在各自领域抵达顶峰,就前去无路。

譬如成龙, 从《大兵小将》开始逐渐变化,后来的《天将雄狮》、《十二生肖》及《功夫瑜伽》等影片故事已不再如昔年作品那样流畅,再到《神探蒲松龄》的不忍直视。

周星驰的尝试从《长江七号》开始,他试图扔掉表演中根深蒂固的喜剧惯性,但求而不得,其后果断退出表演阵营,专心去做导演,但在他的喜剧帝国内,没人能够替代他的表演,所以我们眼见着后期的影片质量,一部不如一部。

而李连杰自2007年的《投名状》之后,影片质量亦严重下滑,甚至接拍了《封神传奇》这样莫名的电影,这样的趋势其实和成周一个道理,因类型片而巅峰,亦终因类型片画地为牢。

鉴于此,「四巨头」只余周润发加入战团。

若论咖位。

周润发一骑绝尘。

在2003年拍摄《防弹武僧》之后返回华语影坛,除了《让子弹飞》、《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寒战Ⅱ》以及《无双》四部影片之外,就没人能和他双主而论。而《让》是姜文导演作品,《西》是甄子丹饰演孙悟空的玄幻动作电影,《寒》属于友情出演,真正的双主唯《无双》一部。

而如果论及郭富城、梁朝伟及刘德华咖位,其实颇有些为难。

按照影坛历史,刘德华资历其实最早,其次梁朝伟,再次郭富城。

三人中,郭富城与刘德华有过五次合作,早期三部皆给刘德华配戏,包括《九一神雕侠侣》、《五亿探长雷洛传Ⅱ父子情仇》及《机BOY小子之真假威龙》,在《超级学校霸王》中客串,多年后的《寒战》中刘德华客串;而梁朝伟早期和刘德华合作的三部作品中都番位略低,至《无间道》开始略高刘德华,或者也可以说两人基本齐平。

在1992年的《机BOY小子之真假威龙》之后,郭刘二人其实至今都没有再次正式合作过;郭富城与梁朝伟在电影《风再起时》中首次合作,梁刘在合作《无间道》系列十八年之后,合作了一部《金手指》。

客观而论,他们三人的番位,可能是当前香港影坛最接近的状态,可用「伯仲之间」来形容。

最起码,如果同在一部戏中,刨除客串,绝不会出现主配形式的戏份,至于谁的名字在前面,就看片方如何平衡处理。

结论是周润发>郭富城=刘德华=梁朝伟。

票房相对直观。

周润发四夺年冠三破纪录,这一点另外三人都没法较量。

郭富城三个一番年冠,影史单部电影票房总冠军,一次破纪录,三部影片亦都进入总榜前三十名。

刘德华一个一番年冠,其余两个与梁朝伟共分(《无间道》平番)。

但刘德华的优势是作品基数庞大,进入年度前十的次数远超其他人三人,累积总票房数字惊人。

所以若以香港地区票房而论,周润发>郭富城=刘德华>梁朝伟。

周润发已进入玩票期,但其他三人的数字都还将不断刷新。

再看各自代表作品。

周润发可以列出六部,分别是《英雄本色》、《龙虎风云》、《八星抱喜》、《赌神》、《喋血双雄》和《卧虎藏龙》,三部英雄片、一部赌片、一部喜剧与一部古侠。

这其中最强的当属《英雄本色》和《赌神》,皆开风气之先,引发类型片潮流,尤其《英雄本色》,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而周润发的表现居功至伟。

郭富城可列出四部,包括九十年代的《风云之雄霸天下》、壹零年代的《寒战》、《寒战Ⅱ》和《无双》,类型为漫改玄幻和警匪。

其中《风云之雄霸天下》开创了武侠港片的计算机特效风潮,两部《寒战》和一部《无双》堪称近十年最受瞩目的警匪制作,随着时间流逝,郭富城的表现逐日走强。

刘德华亦可列出四部作品,分别是《五亿探长雷洛传》、《暗战》、《无间道》及《拆弹专家2》,皆为警匪制作。

《雷》片是《跛豪》之后的跟风之作,但刘德华的「雷洛」表现不错,《暗战》亦是高质量商业作品,《无间道》则可与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及《功夫》争辉。

梁朝伟文艺作品影响力胜过商业类型,所以在商业角度,他或可列出三部,即《东京攻略》、《无间道》及《赤壁》,类型为两部警匪和一部古装战争。

论作品影响力,或应为周润发>郭富城>刘德华>梁朝伟。

目前待映作品,周润发有《骄阳岁月》,梁朝伟一人合作两大天王,两部大制作警匪《风再起时》和《金手指》,均为两亿以上的投资成本,郭富城的《扫毒Ⅲ》正在拍摄中。

亦可谈谈片酬。

周润发依然领衔众人,片酬+分红是他们那个年代巨星的标配,比如《无双》时就透露发哥片酬达4000万,外加有分红,这就是巨星的待遇。

九十年代的时候,刘德华的片酬应该会高过郭富城和梁朝伟,但进入两千年代之后,三人之间的距离应该在迅速拉平。

梁朝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通稿新闻说片酬达半亿,但印象中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大幅减产。

而刘德华在2005年的亚洲新星导计划曾说,自己拿出三部电影的片酬来支持新导演,也就是1250万,平均一部电影片酬在四百万左右,十多年后的今天,亦报道其片酬超过两千万。

关于郭富城的片酬数字很少有通稿报道,但翁子光导演曾亲口讲过他是香港「最贵」的等级,最近期有报道指出郭富城片酬达2500万,这个数字可信度应该极高。

综合而论,周润发片酬或是华语演员的天花板级,郭刘梁三人不及,但商业片酬都不会低于2000万。刘德华较有商业头脑,经常用片酬当作投资,比如《扫毒Ⅱ》分红数字就非常可观,而郭梁二人就从来没有见过这方面的报道。

故片酬情况应为,周润发>刘德华≥郭富城=梁朝伟。

最后简单聊聊演技表现。

周润发最「稳」,气场无双,尤以「小马哥」和「高进」最为出色。

郭富城「可塑性」最强,气场与深度亦在渐进式成长,可凭「刘杰辉」和「李问」入列。

刘德华以「帅」知名,顽强坚持固有表演方式,以「雷洛」与「阿华」为最佳。

梁朝伟极具「灵性」,亦以眼神戏知名,商业角色首推「陈永仁」。

周梁刘三人早已抵达个人演技能力的巅峰,也已几乎不再能有蜕变的空间。

而郭富城在以「无双」迈入顶尖演技派序列之后,当下以极强的创作意欲与「追寻角色」的心境,仍在继续成长和蜕变,所以就整个香港影坛而言,唯有他的演技能力现在还不能定论。

如果以难度和结果而论,或「小马哥」=「李问」=「陈永仁」。

关于演技问题再多谈一句。

上面提到四人的经典角色,论及难度和结果却并没有刘德华的「雷洛」与「阿华」,其实并不是指他表演不好。

刘德华手里五座三金影帝奖,不论是讨厌他这个人还是因为他某些粉丝言论而祸及正主,有一点要指出,他的演技下限都是影帝级的,这个毋庸置疑。

但他也确实不及周郭梁。

这是有原因的。

我们尝试观察一下这四个人的作品脉络。

周润发在1986年凭《英雄本色》转型之前,被称作票房毒药。

但如果拉出片单,会发现他其实在着魔一般去钻研文艺类型片种,比较知名的是《胡越的故事》和《等待黎明》,此外还有诸如《花城》、《倾城之恋》、《女人心》、《何必有我》、《玫瑰的故事》以及《颠佬正传》、《地下情》七部。

后期其作品的商业与文艺数量正好调转,票房就一飞冲天。

梁朝伟相比周润发,其文艺类型作品比重更大,后期与王家卫的合作更无须多言。

再看郭富城,他在早期主演带配角、客串拍了十八部电影,几乎是他职业生涯作品数量的三分之一,而这其中除了一部《赤脚小子》,其他作品都是营养欠缺的速食类型。

此后他开始文艺和商业并行,既有《父子》、《最爱》、《百年浮城》及《踏血寻梅》这样的深度文艺作品,也有《风云之雄霸天下》、《寒战》、《寒战Ⅱ》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及《无双》这样商业大爆兼具口碑的作品。

这样的选择,让他在演技不断成长的同时,完好地保持了偶像演员的星光加成。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间或会有一些小众或者文艺作品票房其实极差,但完全不会影响到其商业价值。

刘德华一直在商业路线上狂奔,超过150部电影中,文艺电影占比不到一成。

从这样一个脉络分析,我们就能够知道,上文关于演技的结论何来。

因为表演是有惯性的,刘德华近些年才开始转型接拍一些文艺片种,但大量商业片表演的惯性很难短时间内消除,哪怕演员再用心努力,举手投足间都会受到影响。这与《长江七号》的周星驰同理,哪怕他很努力想要去做一个不带丝毫喜剧意味的表演,但长期的惯性必然会挥之不去。

周郭梁三人,在角色塑造上,会采取文艺深度的方式去深挖角色,所以角色会显得更加饱满鲜活,就像一场对话,观众会看得到角色的内心故事,刘德华则在深度上有所欠缺。

#

谁是商业电影之王?

就当下而言,仍然应该首推周润发,这就是巨星的实力。

而其他三人谁最有可能接班?

综合而言。

郭富城或有最大潜力。

成长为下一个商业电影之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