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读书有感

 秋夜白露 2021-10-25

 点击标题下蓝色字“秋夜白露”,再点击“关注”,即可关注公众

        《东周列国志》我读过很多遍,今日复读,正读到齐桓公拜官夷吾为相国一段,深为感触,特此摘录(取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桓公:齐千乘之国,先僖公威服诸侯,号为小霸。自先襄公政令无常,遂构大变。寡人获主神稷,人心未定,国势不张。今欲修理国政,立纲陈纪,其道何先?

        夷吾: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日君欲立国之纲纪,必张四维,以使其民,则纲纪立而国势振矣。

        桓公:如何而能使民?

        夷吾:欲使民者,必先爱民,而后有以处之。

        桓公:爱民之道若何?

        夷吾: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赦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税敛,则民富矣。卿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爱民之道既行,处民之道若何?

        夷吾: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商之子常为工商。习焉安焉,不迁其业,则民自安矣。

        桓公:民既安矣,甲兵不足,奈何?

        夷吾:欲足甲兵,当制赎刑:重罪,赎以犀角一戟;轻罪,赎以(韦贵)盾一戟;小罪,分别入金;颖罪,则宥之;讼理相对者,令纳束矢,许其平。金既聚矣,美者以铸剑戟,试诸犬马;恶者以铸锄夷斤(木属),试诸壤土。

        桓公:甲兵既定,财用不足,如何?

        夷吾:销山为钱,煮海为盐,其利通于天下。因收天下百姓物之贱者而居之,以时贸易,为女闾三百,以安行商。商旅如归,百货骈集,因而税之,以佐军兴。如是而财用可足矣。

        桓公:财用既足,然军旅不多,兵势不振,如何而可?

        夷吾:兵贵于精,不贵于多。强于心,不强于力。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天下诸侯皆将正卒伍,修甲兵,臣未见其胜也。君欲强兵,莫若隐其名而修其实。臣请作内政而寄之以军令焉。

        桓公:内政若何?

        夷吾:内政之法,制国以二十为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之乡十五。工商足财,士足兵。

        桓公:何以足兵?

        夷吾: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设有司。四里为连,边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即以此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率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率之。五乡立一师,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师率之。十五乡出三万人,以为三军。君主中军,高、国二子各主一军。四时之隙,从事田猎:春曰蒐,以索不孕之兽;夏曰苗,以除五谷之灾;秋曰狝,行杀以顺秋气;冬曰狩,围守以告成功,使民习于武事。是故军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勿令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人与人相俦,家与家相俦,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识,足以不散。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则同乐,死则同哀,守则同固,战则同强,有此三万人,足以横行天下。

        桓公:兵势既强,可以征天下诸侯乎?

        夷吾:未可也。周室未屏,邻国未附,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莫若尊周而亲邻国。

        桓公:其道若何?

        夷吾:审吾疆场,而反其侵地,重为皮币以聘问,而勿受其资,则四邻之国亲我矣。请以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帛,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又使人以皮币玩好,鬻行四方,以察其上下之所好。择其瑕者而攻之,可以益地;择其淫乱篡弑者而诛之,可以立威。如此,则天下诸侯比相率而朝于齐矣。然后率诸侯以事周,使修职贡,则王室尊矣。方伯之名,君虽欲辞之,不可得也。

        桓公与管夷吾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桓公大悦,乃复斋戒三日,告于太庙,欲拜管夷吾为相。夷吾辞而不受。

        桓公:吾纳子之伯策,欲成吾志,故拜子为相,何为不受?

        夷吾: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

        桓公:五杰为谁?

        夷吾:升降揖逊,时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司行。垦草莱,辟土地,聚粟众多,尽地之利,臣不如甯越,请立为大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父,请立为大司马。决狱执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大谏之官。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君欲霸王,臣虽不才,强成君命,以效区区。

        桓公遂拜管夷吾为相国,赐以国中市租一年。其隰朋以下五人,皆依夷吾所荐,一一拜官,各治其事。遂悬榜国门,凡所奏富强之业,次第尽举而行之。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化百家争鸣,世间真理,越辩越明,令人称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