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中期 | 道光瓷器特点

 thuringen 2021-10-25

道光时期(1821—1850年)社会动荡。国内外矛盾进一步激化。

图片

道光皇帝像


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了战争,内忧外患不断,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与嘉庆时期相比,烧造规模进一步缩减,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的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陶雅》记有:“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

图片

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

图片

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即位之初,首先裁减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也力求简朴,控制费用,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还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壹些精美之作。《陶雅》记有道光瓷器“极精之品,犹自有不可理没处”。

“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款的瓷器为皇帝御用品,工艺制作精细,代表了道光瓷器的制作水平。道光瓷器承袭乾嘉时期瓷器的艺术遗风,烧造品种和造型创新少,纹饰多采用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道光时期瓷器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烧造品种 |

道光时期瓷器烧造品种有彩瓷和颜色釉瓷。

彩瓷主要有粉彩和青花瓷等。粉彩是道光彩瓷的主流,有珊瑚红地粉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抹红粉彩等,另外还有少量的斗彩、五彩,多见于官窑器。

图片

清道光 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图片

清道光 粉彩仙人献寿方瓶

道光时期青花瓷使用国产料,早期的青花呈色稳定,色泽亮丽浓艳,晚期呈色淡雅,层次清晰。民窑器青花色调暗淡漂浮。淡描青花的制作在道光朝非常流行。青花瓷有青花描金、青花描金墨彩、青花粉彩、青花斗彩、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哥釉青花、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冬青地青花、青花堆粉等品种。青花粉彩器大量出现。青花堆粉,又称为“堆粉青花”或“青花加白”。堆粉青花瓷最早始于康熙时期,雍正、乾隆时有烧制,但数量不多,嘉道时期比较盛行。

图片

清道光 白釉仿青铜壶

图片

清道光 珊瑚红描金宝相花寿字纹瓶

道光时期烧造颜色釉有霁红釉、霁蓝釉、豆青釉、天蓝釉、白釉、窑变釉、酱釉、仿官釉、仿哥釉、木纹釉、炉均釉、孔雀绿釉、松石绿釉、珊瑚红釉、胭脂红釉等。

图片

清道光 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

图片

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

图片

清道光 祭蓝釉描金盖罐


| 器物种类 |

道光时期瓷器基本上继承前朝传统器形式样,创新较少,多为日用器皿。有盘、盖碗、墩式碗、赏瓶、玉壶春瓶、梅瓶、锥把瓶、将军罐、花觚、灯笼尊、洗、盆、烛台、鱼缸等。

小件器物丰富多彩,酒杯多种多样,有套杯、卧足小杯、铃铛式小杯。形制较小的器物有笔筒、冬瓜罐、鼻烟壶、鸟食罐等都较为新颖,均为道光时期的典型器。

新出现形状像冬瓜的“冬瓜罐”,造型别致。道光瓷器制作无论是仿古代名窑,还是仿乾隆、嘉庆朝的制品大多都很粗笨,胎体往往厚薄不一,比例不协调。但也有精品例外。

图片

清道光 仿哥釉琮式瓶

图片

清道光 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

| 胎釉特点 |

道光瓷器胎体细白,多数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大件器物胎体厚重,小件器物胎质比较轻薄。

器物釉面肥厚,釉面大多数是粉白釉,大件器物白釉泛青,釉面不平,往往出现波浪状,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为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图片

清道光 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 装饰纹饰特点 |

道光瓷器追求乾嘉时期官窑的艺术风格特色,装饰以绘制为主,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生动活泼,纹饰图案式化,写意画较少,图案缺少层次变化,构图趋于疏朗。

瓷器纹饰虽然官窑产品还尽力保持工整细致的特点,但用笔拘谨板滞,缺乏活力,寓意吉庆幸福的图案增多。

民窑器画面更是趋于草率和简单化。官窑器常见纹饰有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手、三果、云龙、云凤、龙凤、夔凤、花鸟、鱼藻、博古、八宝、瓜蝶、三羊、狮球、花蝶、草虫、四季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三果、人物纹有八仙、仕女、婴戏图等,绘英雄人物的无双谱较为流行。风景图案有燕京十景、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等,以及梵文“寿”字、“喜”字、“万寿无疆”、戒烟歌、御题诗句等多种文字装饰,尤以戒烟歌最具时代特征。

图片

清道光 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

图片

清道光 粉彩花卉榴开百子图双螭耳瓶

道光时期的纹饰除延用乾嘉时的传统纹样外,新创纹饰也别具特色。喜绘动物纹多达十余种,有猫、蝶、狗、牛、羊和象、鸳鸯、鸭、仙鹤、喜鹊、鸽子、燕子、蚂蚱、蝈蝈、蜻蜓、蝙蝠、雉鸡等,为沉闷的官窑纹饰增添了一些清新的气息。这些动物图案与多种花卉、瓜果组成吉祥纹样。斗鸡、戏狗的通俗画面开始盛行。

图片

清道光 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壶

| 款识 |

道光官窑器多铭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以青花为主,也有抹红及描金款,字体有力,笔画较粗,排列工整,风格与嘉庆款相似。

道光朝堂名款极为盛行,主要是皇帝本人的御用款和王公贵族的私家用款,瓷器制作甚为精致。道光帝在未登极以前就用过“薢竹主人”及“薢竹造”的款名。登极以后又使用过“慎德堂”、“颐寿堂”等御用款。“慎德堂”款与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的瓷器制品,都为官窑器物。

陈浏《陶雅》记:“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时风尚使然……。慎德堂制楷书款识,以侧锋书写,字体秀丽。笔法工稳,以抹红为最多,亦有泥金者”。

图片

清道光 仿官釉直颈瓶

图片

“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壹组建筑,它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为道光皇帝夏季避暑、处理政务之所,晚年主要生活在此。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于“慎德堂”内。道光十壹年(1831年)道光帝曾作《慎德堂记》(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将节俭修身图治联系起来,阐述了节俭、修身、图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政方针。道光皇帝御用玺印有“慎德堂宝”,常钤于书画之上。

传世“慎德堂”铭款器物品种丰富,以粉彩、青花制品多见,制作精美,堪称道光官窑的珍品。陈浏《陶雅》记有:“慎德堂为道光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

图片


在清代,堂名、斋名一般是帝王、王公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在道光时期,皇亲国戚所订制的瓷器很多,瓷器落款多是这些人起居室或书斋的名字。

“退思堂制”、“养园仿古”、“友堂雅制”、“竹韵山房”款,系道光朝睿王府用瓷。定王府则书“行有恒堂”、“道光××年定府行有恒堂珍藏”等款,多数为青花、红彩楷书款。“植本堂”、“听雨堂”、惜阴堂”都是当时王府名堂。嘉、道时期还盛行仿制明清款识,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款识写法与真品相差甚远。还有一种红彩满文款,有粉彩瓷碗、盘,器里外均画粉彩纹饰,外壁粉彩绘七珍,加饰青花和金彩,底部红彩方框内书满文款,较为别致。总之,道光时期烧造的瓷器,承袭乾隆嘉庆时期瓷器的艺术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清代中期御窑的制瓷水平。

图片

清道光 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双耳瓶

图片

清道光 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

图片

清道光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

图片

清道光 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

图片
图片

图片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清道光
通高10cm,口径11.5cm,足径4.7cm

碗直口,圈足。盖为覆盘式。内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装饰。碗与盖的主题纹样为折枝梅花,辅以如意云头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及盖顶抓纽内均署红彩楷书“慎德堂制”双行四字款。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行宫,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清道光
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16cm

笔筒呈竹节状,通体及圈足内均施淡黄釉。外壁刻划兰、菊、梅花纹。底署阴刻篆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

这款笔筒的形状与颜色与竹制品逼肖,雕刻纹饰清新流畅,釉色光润,赏心悦目。

图片

*1148 / 清道光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双螭耳瓶

“大清道光年制”矾红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H: 29 cm

RMB: 600,000-1,200,000

来源:澳洲藏家David Schoon旧藏

请看局部:

图片

说明:

瓶撇口,束颈,圆腹,圈足,颈两侧置兽耳。整体以紫色釉为地,瓶口、底足、肩部等部位施松石绿釉。外口沿、肩下使用青花、墨、红、黄四色绘如意云纹,肩部以金彩绘弦纹两道,间饰朵花纹样。腹部以粉彩绘缠枝莲托寿桃,间饰灵芝、蝙蝠、“卍”字。

整器雅观大方,纹饰精美,寓意吉祥。有清一代御瓷之中通体胭脂紫彩地者非常少见,乾隆朝开始使用,在当时亦属珍稀之品,若与乾嘉二朝同类器皿相比较,道光窑御瓷往往彩料精研程度不输于乾隆,设色更趋清雅柔和,气息尤其在嘉庆之上,究其原因,无不与道光皇帝自身审美性格密切攸关。道光四年再度下旨御窑厂:“大运瓷器近年以来甚属粗制,务须加细烧造。”故知,道光皇帝登基之初已是非常关注御瓷的格调与质量。基于以上的勤勉督促和指引,御窑厂瓷业再度精进,重现雍正时期的清雅脱俗与佚丽不媚。

胭脂色釉,也称“金红釉”,是清代康熙年间从欧洲国家传入我国,故又称“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由于这种釉色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根据其烧造时掺入黄金的多寡而有深浅之分,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通常而言,其呈色可分为胭脂水、胭脂红、胭脂紫三种,胭脂紫颜色最浓郁深沉,而胭脂水则最粉嫩淡雅。其始创于康熙末年,至雍正朝在皇帝关注下达到烧造高峰水平,并成为清代官窑瓷器的名贵品种,而受藏家所珍爱。由于清早期此釉是进口的,且须掺黄金,当时就十分昂贵,故胭脂色的单色釉瓷器只能烧制小件的。拍品造型大方,尺寸盈大,通体以胭脂紫釉为地,弥足珍贵。

翻阅公私典藏,有清一代御瓷之中通体胭脂红彩地者非常少见。受珐琅彩瓷影响,乾隆朝始制胭脂地轧道洋彩瓷,在当时亦属珍稀之品。例如清宫旧藏“乾隆洋彩胭脂地勾莲纹如意耳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145,图127)为寥寥几例之一。另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两例(《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218,图193;页219,图194),但仅是腹部主题纹饰以外亦涂饰胭脂紫彩为地,可资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145,图127;页218,图193;页219,图194

图片

清宫旧藏:紫地粉彩描金万字缠枝莲蝠桃纹蝠耳撇口瓶

图片

*1105 / 清道光 茶叶末釉仿青铜器方瓶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H: 31 cm

RMB: 600,000-900,000

来源:欧洲藏家旧藏

请看侧面

图片

说明:

本品形制古雅端庄,应是仿自西周中晚期容酒器的青铜长方形扁壶,颈部两侧饰螭龙首衔环耳,模印雕饰极为精致,颈部及足部各饰模印变体夔龙纹一周,清晰灵动,上下呼应,腹部四周饰大小两重方框纹,简约古朴,造型棱角分明,线条多变。底为“大清道光年制”篆书刻款,笔道规矩,结构端庄,为道光一朝最上乘之写款。其胎骨精良细致,所施之茶叶末釉,静穆滋润,呈现象牙一般的质感,是为道光朝极为珍罕的器型。

此式造型为道光一朝极少的创新,最早出现于道光十四年,该年五月端阳节御贡瓷器表中所记“粉定螭耳扁方瓶”正可与本品相对应。创烧者为道光朝第七任督陶官德顺,道光十二年八月至道光十九年八月在任,为道光朝任职时间最长的督陶官,与同时期的其他督陶官相比,德顺属于熟知窑务、贡献颇多者,不少慎德堂款瓷器皆出其手。与本品造型相同而耳饰稍异的二例分别为前述“道光青花缠枝莲纹粉彩十八罗汉图扁瓶”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清道光粉彩黄地勾莲纹人物图蝠耳扁方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221,图196)。

前一例烧造于道光二十二年上半年,为时任九江关监督普琳的贡礼,见于该年四月三十日端阳节御贡瓷器表记载,档案原始名称为“十八罗汉福寿尊。

图片

图片

*1106 / 清道光 胭脂紫地轧道粉彩开光博古图碗(一对) 

“大清道光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D: 14.2 cm

RMB: 150,000-250,000

说明:

道光本朝碗薄胎,口微撇,深弧腹平底,小圈足。碗心绘粉彩宝相花,碗外壁为胭脂地轧道粉彩缠枝花卉四开光,开光四周描金,内绘粉彩描金博古纹,纹饰细腻,画工精美。如意、宝瓶、四季花卉、宝鼎、五谷、灯笼等吉祥图案寓意“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吉庆有余”。底部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全器装饰效果强烈,具有鲜明的年节喜庆色彩,为典型的清宫用器。

胭脂色釉,也称金红釉,是清代康熙年间从欧洲国家传入我国,故又称洋红。最早是作为珐琅彩颜色之一,到雍正、乾隆时开始成为名贵的单色釉品种。此前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釉上红彩只有一种称为矾红的彩料,因此胭脂红的引进对釉上红彩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胭脂色釉为一种低温釉,在烧成的白瓷器上用吹釉工艺将含金的红釉吹上去,然后再在低温中烧制成功。由于含金量的多寡,造成呈色的浓淡,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故有胭脂水、胭脂红、胭脂紫之分。其中胭脂紫颜色最浓郁深沉,凝练典雅,殊为难得。此件作品以胭脂紫作地,轧道开光绘制五谷丰登等吉祥图案,为清代官窑的御制传统样式,故宫博物院即藏有与本品造型纹样相同的作品,可供参考。此器具有宫廷制器考究严谨的艺术风格,制作精细,绘制细腻,层次分明,设色高贵典雅,通体透出皇家用器雍容富贵之气派,堪为道光官窑御瓷的代表之作,成对保存,适于陈设赏玩,名贵难得。

参阅:《故宫博物馆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 粉彩》,图216,244页。

图片

*1107 / 清道光 青花双龙戏珠纹水盂 

“大清道光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H: 5.2 cm

RMB: 30,000-60,000 

说明:

此件水盂敛口,溜肩,圆腹,圈足。外壁以青花绘二组海水云龙图案,一龙犄角后掠,一龙龙嘴微张,追逐火珠,所绘二龙龙须飘逸,四爪撑张,飞腾穿梭于云海之间。其青花色泽秾艳深沉,应为仿明代早期风格作品。罐底落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配木质器盖。

图片

*1108 / 清道光 粉彩玉堂富贵纹双耳瓶

“大清道光年制” 矾红六字三行篆书款 道光本朝

H: 29.5 cm

RMB: 180,000-260,000

说明:

此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一枚镂雕瓷塑“寿”字分开两半贴塑颈侧为耳,上染蓝料彩装饰。外壁以粉彩绘洞石花鸟纹,花叶、叶脉,婆娑婀娜,色彩艳丽,花蕊、花心点绘精细,侧视隐隐隆起,富有立体感。粉彩所绘牡丹、玉兰、海棠花穿插盛放,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胎釉洁白莹润,更加衬托彩料明丽的色泽。

牡丹花为花中之王,又称富贵花,玉兰和海棠花分别与“玉”、“堂”近音,以此三种花卉为题材,寓有玉堂富贵之吉祥寓意。造型风格别致,又彩料精良,细腻之程度丝毫不亚于雍乾御瓷之上品,此番清新舒雅的装饰更令其品格超群,成为道光一朝彩瓷之佳器,可谓道光时期难得的精品力作。

道光皇帝登基之初即对御瓷色泽与风格提出鲜明的要求,讲究素雅清新,反感俗艳炫丽。道光二年五月十五日内务府向九江关下发道光皇帝的谕旨:“九江关所进瓷器颜色、花样均属不佳,着寄信九江关监督,嗣后呈进磁器⋯⋯其彩色着用霁红色并五彩花样者不得过艳,其洋彩及鼓出花样之件着无庸呈进。”该谕旨传达道光皇帝强调瓷器的装饰需要素雅,不许过于浓艳的审美标准,其实就是对乾嘉以来繁缛奢华之俗艳风尚的矫正。

参阅:《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 P310,图508-2。

图片

清宫旧藏:慎德堂款瓷器

图片Lot 198

清道光   粉彩一路连科笔洗

D:16cm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五台山人旧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