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谈北师大脑神经专家王瑶:怎么解决孩子在学习上的磨蹭和拖拉?(精华整理)

 憨豆憨 2021-10-25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853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图片题图:来自https://.

文字整理:Lily.



写在前面:

一土Talk是邀请来自各行各业对教育有思考、有热情的父母和教育探索者、实践家,以及关注教育的有识之士,围绕教育、养育还有自我成长相关的话题来展开有深度、有温度的访谈对话。

本期访谈,我们邀请了一土的老朋友王瑶老师,王瑶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专家,近百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指导顾问,有20多年家庭教育指导经验。

今天的文章,是访谈内容的文字精华整理,主要包括:

●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总是磨蹭、拖拉?

● 时间管理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培养时间管理的习惯

● 家长“陪娃写作业”的正确姿势

……


Sue: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家长最头疼,也让很多家长有共鸣的是,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都很磨蹭,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够改进孩子在小学阶段的磨蹭。我在一个调查里看到,40%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磨蹭忍无可忍,一触即爆。

想问一下王瑶老师,磨蹭是不是孩子们的一个通病 ?从您的研究和这些年的追踪来看,如何去分析背后的原因?

王瑶:

拖延的孩子的脑门上都写着——我不愿意学习,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比例非常高。从不同的学校调查发现,不愿意学习的孩子的比例高的达到95%,低的达到也有百分之六七十。

图片

▲ 图片来自网络

“不愿意”是综合因素中一个比较外化的体现,”不愿意”背后的关键问题有几个:

第一是没有信心,专业化的说法叫自我效能感差。日积月累,孩子就容易习得性无助。

第二是很多低年级的孩子没有渡过学习认同这关。

第三是孩子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驱动。比如说现在孩子的学习目标不是定在怎么掌握知识,而是在分数上,或者是名次上。如果考了好成绩就会来问:我有什么奖励?考的不好的时候,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好,而是想着:糟了,我又要挨骂了。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很外驱的。

另外,还有爸爸妈妈的长期提醒和干预,导致孩子的情绪比较重,进而对学习比较抵触。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很繁忙,对孩子的情感关注不够,导致孩子的底层动力不足。

在小的不愿意背后,透露出大量的问题。我们去解决刚才说的那些问题,发现解决之后,就会比较有效,这些问题是比较典型能够影响到孩子的。

Sue:

如果简单地概括的话,其实磨蹭的背后是自主学习力的欠缺。之前我也看过各种解决孩子磨蹭、拖拉的方法,其中最经常提到的就是时间管理。

我想问一下如何去理解时间管理本身到底管的是什么?它和自主学习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王瑶:

其实孩子并不是先天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孩子小时候,眼睛里都闪着探索的光芒,脑子里想的都是他要做的那个事情,会全力以赴地去搞定它,不停不休。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是有足够的内驱,去探索学会语言、学会走路的。这些学习秒杀孩子今天所面临的所谓的学习。所以,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有学习能力的。

今天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被束缚了。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规律的一些做法,或者其他原因,束缚了孩子;另一方面,孩子现在的学习需要比较多,他很需要去管理自己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去帮助他。

所以,现在需要我们的撬动,把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解放出来。因此,我们就通过先教给他自主管理的能力,来解放过去可能被束缚的信心、学习认同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把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解放出来。

如果回到时间管理,我觉得首先时间管理的能力渗透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在自主学习中,时间管理等于自主管理。

图片

▲ 图片来自https://

Sue:

时间管理,其实对成人和孩子都是很需要的。

您觉得时间管理对孩子来说,要怎么切入?在培养孩子建立时间管理的行为习惯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瑶:

时间管理,在孩子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是比较容易切入的,越大的孩子,越能尽快能够领略到时间管理中的时间表的价值。

让孩子开始的第一步,是对所有的质量都不提要求,只是先记住干这件事。这样孩子会觉得很容易,也是让孩子们在越来越能够胜任的过程中来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的秩序的建构。

有了真正的时间管理的秩序,再去建构和调整自主学习能力。而的确,对孩子来讲,第一步建秩序,就是一个大的挑战。

Sue: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我们很希望能够知道,比如说时间表长什么样?以及在这个时间表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怎样去构建这样的模式?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秩序感如此重要?以及作为父母,怎样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在相对快的时间里去建立起这个秩序感?

王瑶:

图片


上面这张表,就是我们现在用到的时间管理的记录表。

通常我们理解的时间表,是几点钟要做什么?这样的时间表并不是在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而只是在培养孩子的行动执行能力。

这张时间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孩子的每一个任务要做的时间不再是提前定好了的,而是你在做学习任务的时候用来记录的。

所以,孩子在学习之前,首先要做一个规划,要填一下学习任务和预估时间,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整体时间的规划。

中间每做一项学习任务,记录任务的开始时间,其实也要记录结束时间(我们把它省掉了),然后记录一下实际用时,这两项是用来做过程记录的。最后做一个每日总结。

而用这张表,比较关键的前提就是怎么帮孩子建秩序,我们每一个阶段提的任务,都要是比较简单和明确的。比如说我们在做这张表的时候,孩子填的好坏,填的颗粒度的粗细都不是问题,只要记得住。我们每天和孩子讨论的是:你是怎么记住去做的?

讨论怎么记住的就是要让他脑子里的这个秩序真的添加到现行的日常时间秩序中来,让他植入一个新的东西,这个事情一开始是很难的。但好多时候,家长和老师在这一点上没有留够时间,他就没法建秩序,建不起来秩序,中间的内容讨论就会没有根基。

形成了秩序,再开始去探讨总结的过程,就能让孩子在学习和管理的进程中,逐渐地越来越细致地了解自己,越来越好地去优化过程,最终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

回到这个表的使用上来,要去使用它、要确保孩子每一步都能够成功,第一步就是先记住、先形成秩序。

图片

▲ 图片来自https://

Sue: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其实更关注的就是怎么做,在这个做的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每一步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家长怎么能够去帮助孩子来去做到?您是否能帮我们深度剖析一下?

王瑶:

第一个,是我们心里始终要有一个目标,就是每做一步工作,都要保障孩子能够成功,这意味着我们首先要能够去切分,要把任务拆的小而细,来保证他每做一步都是成功的。

比如说通过时间管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一步就是先让他记住做这件事情,相对应的什么事情不能做呢?这个时候他在填时间表的过程中,写的是否整洁、错误率多少,以及写得多少都不重要。

如果要聚焦在做这件事情,首先是要相信,当他真的把秩序建立起来之后,在一到两个任务的管理中都能成功以后,他一定是会去管理第三个、第四个任务的。

如果他不愿意管理,其实要做的工作是怎么让他去认同学习这项任务,而不是反过来跟他讲为什么不把任务添加到这张表上。

他如果没认同,放进来之后,损失的是我们整个的管理秩序的建设,所以在这点上就是保障孩子的成功是关键。

第二步是让孩子能体会到成功。回到刚才的时间表,有一项叫做预估时间,第二个是实际用时。预估的关键就是你的时间是什么,记录过程中的关键是你的实际用时。

图片

▲ 图片来自https://

要保证孩子每一个工作都是成功的,要怎么做?比如说孩子对学习任务的预估时间是三十分钟,但实际用时只用了15分钟(这在孩子中是比较普遍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跟孩子说:“你发现了没有,你已经连续三天或者好几天都有这么一个规律了,你低估自己的能力了。”(孩子一般听到都会眼睛一亮。)

告诉孩子:“我们来看看你什么地方低估自己的能力了。”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已经增长了,但是自己可能还停留在过去的认知。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是很宝贵的品质,正确地看待自己,是提升自信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反过来,如果他预估30分钟,却花了45分钟,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谈:

“这种情况,通常就意味着学习中的困难被我们低估了,或者有什么困难被藏起来了,我们来找找到底什么地方可能是真的比较困难,或者说隐藏住了。你做哪些题的时候比较慢呢?”

孩子一下就能知道自己做某一类题的时候,会比较慢,或者做某一个章节、某一块内容的时候,容易出错。

这时我们就会跟他谈:“看起来我们以为知道了好像还不够,知道了还得熟练。你在做这样的题的时候,才会保证能够做好。”

然后再问他怎么办,孩子可能就会说:“我回去再看看书,或者是我再去问问老师。”

对孩子一个小的引导,就会打开他的探索旅程,而且这个旅程他还是很愿意的,是带着信心和渴望去做的。

这样的沟通和引导,既能保护好孩子的信心,又能提升他的能力,最终促使他去做很多的有效学习的工作。

在帮助孩子的过程,对爸爸妈妈来讲,始终要记住一点,并不是他做好了之后,来证明他自己行,他才能够有信心,而是在他做之前,帮助他提升信心。能力是随着信心长的,如果能力长在信心前面去,后面是不稳定的,但是,如果信心长在能力前,今后孩子的每个进步都是稳稳的。

图片

▲ 图片来自网络

Sue:

很经典。要先有信心,才愿意去挑战,才会做得更好,进步也才会越稳。

但是退一步说,如果您刚才说的两方面,孩子都接收不到,或者说都不生效、管用,对于家长来说,要怎么做?

王瑶:

我们在辅导孩子的时候,也发现有些孩子长时间没有动力,不愿意动起来学习,而且确实对自己的学习很没有信心,不愿意做时间记录和管理,但他依然愿意来跟我们谈,这背后说明他没有全部放弃。

这时候跟孩子谈的时候,就会就着当下,努力去找可以鼓励他的点。我们就鼓励他说:

“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做成功,可以推动他去做下一件事情,但你现在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中看到自己的成功,但我发现你一直在坚持,所以我能知道你有多想让自己学得好,人要有这样的动力,能够在没有成功和鼓励的情况下,还能够持续地想办法让自己获得进步,这是非常宝贵的事。”

有了这一点,再有正确的方法,进步空间就会非常大。要学会挖掘到他的价值,并且这个价值,也要有事实做支撑,孩子就会相信。孩子相信了,他就会开始愿意去做。

“你只要能做起来,你就能看到第一个小成功,要不要试一下?”孩子就有可能愿意试起来、做起来。

这一点很考验家长和老师,因为你需要抱定一个信念,就是:孩子对自己是有要求的,他只是没有那么相信自己。

图片

▲ 图片来自网络

要把积累的厚厚的习得性无助打薄,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所以要相信、要满怀希望,眼神里都透着希望的光,这样孩子才愿意去尝试。孩子只要有行动,下一步的鼓励就要跟上。

但有一些工作是比较简单的,也是比较好去做的,就是情感关注,简单讲就是跟孩子一起好吃好喝,开开心心。

这点其实是比较能够鼓励到孩子的,因为孩子自身有很多的调节能力和向上的动力。所以,如果我们减少对孩子的焦虑和不恰当的干扰和指导,其实就能够解放,就能够往前走一步。

虽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能够让孩子的基础水平往上提升很多。

Sue:

我理解了您做的这些事情背后的一个底层的逻辑,其实是赋能的一个过程。

您说的减少对孩子不恰当的指导,指哪些方面?是少说、少管吗?另外,刚才您谈到了情感关注,怎么去关注孩子的情感?能稍微展开一下吗?

王瑶:

我先举个例子,来说一下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工作对孩子不能够起到一个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提醒孩子做事情,原来的假设是:我提醒你,你就要开始去做这个动作了。我多提醒你几次,慢慢地,你就养成做这个动作的习惯了。但事实上,这并不符合孩子养成习惯的规律。

孩子最后养成的习惯是:爸爸妈妈的提醒(叮咚)——别玩橡皮了,别发呆了,可以开始学习了,可以拿书了。

接下来一系列的行动出现了。这一系列的习惯是什么呢?是我们的提醒中断+他后面的行动,共同构成的一个习惯。

但我们如果不提醒他,一下子放手会是什么状况?他会觉得:“提醒在哪呢?楼上那只鞋怎么还不掉下来?”当提醒拿掉之后,孩子会有点空。

事实上,我们通常需要明确地告诉他说,接下来妈妈不提醒(也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还能够做得很好,就让我们尝试一下做总结:总结没有妈妈提醒的时候,你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们把提醒撤出来,转变成每天的一个小总结,最起码能够减少你的参与量,减少指导。

如果孩子和我们说,不知道怎么好好开始,爸爸妈妈也可以说: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祝福你明天找到好办法了。我们要留给孩子找办法的空间,孩子找到好办法的概率通常都比我们要快。

我们有时候的指导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规律,这样很容易得不到好的成果。

关于情感关注,其实孩子要的情感关注是你心里是我的需要、是我的快乐,这个时候他会觉得你是在关注我。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回到家一看到他就说:“我在回来的路上想着要看到你了,就开心得不得了。”

这样的情感关注,就会让孩子水涨船高,30 分就来了。

类似的,我会做的一件事情是有时候看看孩子,感叹地说:“看着你长大的感觉真好。哎呀,看着这个小伙子这么阳光,这么有活力,我简直太开心了。”

这样,孩子就知道我在你心里,我原本的样子,我原本的特点,总能让你感觉到幸福和开心,就能知道我在你心里很重要,而不是说学习比我重要、作业比我重要,别人家的孩子比我重要。这就是情感关注。

图片

▲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不难,但是,的确对有些人来说,可能需要练习,就是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里。哪怕就说:

“妈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你,但是妈妈就挺希望你学得快乐一些,而且挺希望你可以多点时间去玩”。

就这几句话,孩子50分就上去了。

情感关注,在我看来是非常大的学习策略,或者叫做家长的教育策略。因为这个策略一旦运用起来,孩子能改变的成效又多又广又深。

Sue:

最后,想问一个很多家长都面对的一个问题——陪孩子写作业。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作业也是有需求的,因为确实会有他不会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家长能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

王瑶:

在帮助孩子解决作业和学习问题上,首先要看我们的期待,想要解决到哪个地步。

其实,孩子的学习,不只是我们在管,老师也在管,我建议爸爸妈妈,不要把达到最理想的状况设定为最初的目标,最初的目标设定成加分就好。

如果是加分就好,只要孩子有变化,你就会很开心,就像回到孩子小时候学习语言那样,他只要学会一句话,听懂一句话,学会走路,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我们就会开心得不得了。

只要设置在加分项这一点上来,就很容易满足,这样也容易和孩子形成良性互动。

当孩子有需要来问我们的时候,到底需要怎么解决?

第一个,你只要有自己的生活,他就不可能什么事都来问你,因为你很忙,有自己的事情,他知道不行;但有的孩子,会觉得家长忙起来不关注自己,就会通过问一些问题来促使你到他身边,如果是这样,情感关注是可以解决真需求的。

另外,对于孩子来讲,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讲一下也无妨,只要我们把情感关注做好,他就不会通过问问题来解决情感关注,这个时候他问的问题就变成了真问题。

从起步的角度讲,跟他讲一讲无妨,当你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会发现你并不是都有时间跟他讲,慢慢地,他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空间。

只要他找到这个空间,就又可以鼓励了:“你自己解决的这么好呀,你是怎么做到的?”

图片

▲ 图片来自https://

让孩子越来越多在我们的鼓励下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结束语: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是真正地看见孩子和爱孩子,看到他的闪光点,让他觉得他其实很棒。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也一定能够在自己的轨道上做好他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