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型之时,就是失枝死亡之时?

 眼镜老猪猪侠 2021-10-25

Image

雀梅是一种魅力十足的树种,玩赏此树种乐趣无穷,无论是盆景初学者,还是经验老到的爱好家,都可将之随自己意愿制作成独具风格的盆景。

Image

盛光荣作品:《林花经雨香犹在》


不过雀梅虽好,其另外一个特性却令人头疼:成型以后的作品,会出现某一枝托突然死亡的现象,甚至盆景界有“雀梅盆景成型之时,就是失枝死亡之时”一说,称“功成身退

好端端的一盆作品,凝结了制作者多年的心血,因为局部的失枝而几近报废,实在是让人烦恼不已。 
众所周知,雀梅的枝干皮层较薄,不像榆树、三角枫等皮层厚的树种,可以在皮层保持较多的水分,且营养输送方式为纵向输送,俗称一边根管一边枝。

因此,雀梅以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对日常的养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雀梅做成盆景之后,为何容易失枝死亡,或者失枝影响美感呢?要预防失枝该做好哪些工作呢?

Image

 盛光荣作品:《梅林仙踪》  


一、雀梅失枝的原因是什么

1、伤害根系

发生缺枝现象的第一诱因是根系受损。雀梅的枝条皮薄很难储存养料和水分,必须要靠对应根系的吸收来供给。

已经入盆养护的雀梅盆景远离了地栽环境,盆土比较少,容纳的土壤水分比较少,这时如果伤害根系,就会影响对应的枝条,造成雀梅失枝现象。

而伤害根系的罪魁祸首就是浇水。浇水不当极易伤害根系,造成失枝。

鉴于这个原因,就要建议大家浇水要及时,切莫过于干旱,一旦缺水根系无法供给枝条,必然会造成枝条的死亡,形成缺枝的遗憾。

再者浇水也不可过多,浇水过多也会影响根系的呼吸,这时一些根系就会浸渍腐烂,也会影响对应的枝条,形成缺枝。
施肥不当也会影响根系。如果我们施肥过浓,或者施肥位置离根过近,也会伤害雀梅的部分根系,然后造成雀梅的失枝。

再者没有完全腐熟,或者未经验证,网上流传的什么废油,什么废液,还是要谨慎使用,没有作用还在其次,伤害雀梅造成失枝就后悔莫及了。

Image

盛光荣作品:《唐梅宋骨》


2、雀梅失枝和枝条受伤有关系

雀梅的枝条外皮比较薄,容易受到损伤,我们在给雀梅蟠扎造型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弄伤外皮,造成缺枝现象。

所以有经验的养雀梅老手,在造型的时候往往以修剪造型为主,以蟠扎造型为辅。

即使是修剪造型,也不宜修剪过多的枝条,要多留几条以备不测,修剪的剪口后方要多留几个芽点。

Image

盛光荣作品:《风华正茂》 


二、怎样摆脱雀梅缺枝?

1、让盆栽的雀梅,保持旺盛地生长。 

旺盛生长的先决条件是干身四面出枝。萌芽后的桩材,在造型枝的选留时,应该充分注意这点。

即使是无用的干枝顶端造型外枝条,也不应该一次性剪光;留待树势回复后,再根据造型需要逐步剪除。

如作一次性剪除,则有可能出现偏枯现象,严重影响桩材的生长和美观。 

大家知道,平衡树势对于桩材的生长是极其重要的,只有使桩材的根、干、枝、叶得到旺盛地全方位生长,在改坯时所遭受的重创的桩材,才可以得到身体的恢复,从而积蓄充足的养分,为将来的整枝造型做好准备。

Image

 盛光荣作品:婷玉》  


雀梅的枝法造型:尽量以剪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金属丝蟠扎。 

因为雀梅的皮层很薄,缠绕在枝条上的金属丝,会严重影响枝条的养分输送,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枝条的生长衰弱,发展下去,失枝在所难免。
成型后的雀梅,也不可过度修剪,最多每年两次:一次在梅雨季节,一次在萌芽前最好。 
落叶后的雀梅,如要做到位修剪以利观赏,应该在冬季结冰之前及时收进室内。

因为裸露在外的剪口会在严寒天气情况下结冰,冻坏剪口近处的芽眼,甚至冻死小枝,将影响来年枝条的正常萌发。

Image

盛光荣作品:《思春》  

2、盆栽雀梅忌重度失水。 

重度失水,是造成盆栽雀梅失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持盆土的湿润,对于盆栽雀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膨压,是由于蒸腾失水量一时大于根系吸水量而引起的。

也就是说,盆土内的所含水分等于或低于蒸腾所需水量,尤其在夏季高温季节。

重度失水的盆栽雀梅,虽经补水后可以恢复叶片的生长常态,但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植株部分细胞坏死,形成生长停顿。 

Image

盛光荣作品:《御风遗韵 · 春》


很多盆友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失水后的盆栽雀梅经过抢救补水后,虽然没有干枯死亡,但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盆土的干湿周期明显变长,浇水的次数明显减少。

究其原因,是因为重度失水后的植株,根干枝部分细胞死亡后,蒸腾及输送能力下降。 
由于雀梅独特的生理特性,因部分根干枝细胞死亡而造成的生长停顿,势必会导致相应部分枝托的生长受阻,久而久之,失枝在所难免。
其实这也是植物的一种自我调节功能,因为整株的生长平衡被破坏,其就会舍弃一部分枝条而保持全株生长的平衡,这样的情况在自然界的植物生长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Image

盛光荣作品:《御风而行》

3、盆栽雀梅须勤换盆换土。 

雀梅之所以深受盆景爱好者的喜爱,是因为其具有极强的萌发能力,对于出枝点的选择十分方便。 
我们知道,萌发力强的树种,其根系也是极其发达的。 
盆栽条件下的雀梅,由于其根系生长空间有限,如果长时间不换盆的话,其根系会沿盆壁回旋生长,形成“根巢”,严重影响根系的水分、养分吸收,进而影响全株的正常生长。
所以,盆栽雀梅必须勤换盆换土。中、小型盆栽雀梅,必须每年换盆一次;大型的可适当延迟换盆,但最好隔年一次。
 
换盆时,可结合多级根的培养,对根部作适当修剪。根据笔者的经验,雀梅对于土壤的要求不甚太严,PH值在5.5--8的范围内皆可正常生长,但必须疏松通透。

Image

盛光荣作品 :《力遒韵雅》

雀梅的失枝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日常养护中,勤观察多付出,合理而及时地做好各项养护工作,雀梅失枝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

但是有些朋友为了达到叶片葱翠细小的目的,还想控水控肥甚至是伤害根系来达到目的。说句实话这样只可能会造成雀梅生长不良,甚至缺枝,到时候得不偿失。

Image

 盛光荣作品:《清酣十月天》

因此,建议大家养护雀梅别走弯路,我们除了要让雀梅多见阳光外,还要重视叶面肥或者助壮素的使用。

这样不但会让植株的养分下移,利于茎干的粗壮和美观,更能让叶片葱翠油亮细小,这才是雀梅叶片变美的王道。

花木盆景新媒体提供最新展览信息、各类盆景养护知识、盆友论坛交流等,请一定关注我们哦!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